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朱勔,苏州人。父冲,狡狯有智数。始,蔡京居钱塘,过苏,欲建僧寺阁,会费巨万,僧言必欲集此缘,非朱冲不可。京以属郡守,郡守呼冲见京,京语故,冲愿独任。居数日,请京诣寺度地,至则大木数千章积庭下,京大惊,阴器其能。明年召还,挟勔与俱,以其父子姓名属童贯窜置军籍中,皆得官。徽宗颇垂意花石,京讽勔语其父,密取浙中珍异以进。帝嘉之。后岁岁增加,至政和中始极盛,舳舻相衔于淮、汴,号“花石纲”,置应奉局于苏,指取内帑①如囊中物,每取以数十百万计。延福宫成,奇卉异植充轫其中。动擢至防御使,东南部刺史、郡守多出其门。所贡物,豪夺渔取于民,毛发不少偿。士民家一石一木稍堪玩,即领健卒直入其家,用黄封表识,未即取,使护视之。微不谨,即被以大不恭罪。及发行,必彻屋挟墙以出。人不幸有一物小异,共指为不祥,唯恐芟夷之不速。民预是役者,中家悉破产,或鬻子女以供其须。尝得太湖石,高四丈,载以巨舰,役夫数千人,所经州县,有拆水门、桥梁,凿城垣以过者。既至,赐名“神运昭功石”。截诸道粮饷纲,旁罗商船,揭所贡暴其上,篙工、柁师倚势贪横,陵轹州县,道路相视以目。京始患之,从容言于帝,愿抑其太甚者。帝亦病其扰,乃禁用粮纲船。听勔与蔡攸等六人入贡,余进奉悉罢。自是勔小戢②。既而勔甚。所居直苏市中孙老桥,忽称诏,凡桥东西四至壤地室庐悉买赐予己,合数百家,期五日尽徙,郡吏逼逐,民嗟哭于路。遂建神霄殿,奉青华帝君像其中,监司、都邑吏朔望皆拜庭下。主赵霖建三十六浦闸,兴必不可成之功,天方大寒,役死者相枕藉。霖志在媚勔,益加苛虐,吴、越不胜其苦。徽州卢宗原竭库钱遗之,引为发运使,公肆掊克③。勔又托挽舟募兵数千人,拥以自卫。子汝贤等召呼乡州官寮,颐指目摄,皆奔走听命,流毒州郡者二十年。方腊起,以诛勔为名。童贯出师,承上旨尽罢去花木进奉,帝又黜动父子弟侄在职者,民大悦。靖康之难,欲为自全计,仓卒拥上皇南巡,且欲邀至其第。钦宗用御史言,放归田里,凡由勔得官者皆罢。籍其赀财,田至三十万亩。言者不已,羁之衡州,徙韶州、循州,遣使即所至斩之。
(选自《宋史·朱勔传》,有删节)
[注]①内帑:府库的钱财。②戢:止息,收敛。③掊克:聚敛,搜刮民财。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阴其能。器:认为有才能,器重。
B.京勔吾其父讽:以委婉的言辞暗示、劝告。
C.为发运使引:招来,叫来。
D.其赀财籍:登记并没收。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朱勔恃宠横暴的一组是 (  )(3分)
①指取内帑如囊中物,每取以数十百万计       
②豪夺渔取于民,毛发不少偿
③中家悉破产,或鬻子女以供其须    
④所经州县,有拆水门、桥梁,凿城垣以过者
⑤合数百家,期五日尽徙            
⑥召呼乡州官寮,颐指目摄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朱勔的父亲狡狯有谋略。在蔡京想建造僧寺阁时,独自承担了筹备任务,在很短时间内筹到了几千根巨木;借此机缘,其父子都获得了官职。
B.徽宗极爱奇花异石,做出了不少扰民乱政的事。他大力征收“花石”;他宠幸朱勔,导致东南郡县大小官吏多出朱门,这些官吏致使众多百姓倾家荡产。
C.朱勔祸国殃民,害人害己。他肆意征用粮纲船只,托皇命强取苏市孙老桥附近土地房宅,借口挽舟拥兵自卫;靖康之难时,他被钦宗流放并最终被诛杀。
D.朱勔的属下及家人倚势贪横。赵霖为政苛酷暴虐,导致百姓惨死;卢宗原公然搜刮民财;朱汝贤等人召唤乡州官僚,颐指气使,祸害当地百姓达二十年。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微不谨,即被以大不恭罪。及发行,必彻屋抉墙以出。                     (5分)
                                                                                
(2)京始患之,从容言于帝,愿抑其太甚者。帝亦病其扰,乃禁用粮纲船。       (5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龚氏世耕谷升之里,至春所公,始读书为儒。公名大器,为诸生时,即拓落有大度,人稀见其喜愠之色。家酷贫,舌耕犹不给,环堵萧然。公于于然,略无几微侘傺。性舒缓,善诙谐,虽至绝粮断炊,犹晏然笑语。其发奇中,令人绝倒。或横逆之来,人大不堪者,公受之怡然,旋即忘之,不复省忆也。
为诸生,屡试皆高第,而连踬场屋。凡应试者,多先榜归。公独徐徐候榜出,阅罢,徐徐看新孝廉赴宴,买贤书数册,然后束装。失意者或藏匿避人,公独与得意人无异。岁以为常。至四十余,始举于乡。赴公车,同事者以年老慢易之,曰:“公即当谒《广文选》,迁一老别驾足矣,何得同我辈上春官乎!”公笑而谢之。如此者数四,竟笑而谢之,无忤也。然公即以明年成进士,授刑部主事。嗣后佐广西、江西、浙江、南直隶藩臬,为河南布政使。皆平易近民,所之号为“龚佛”
公不为苛清矫激之行,又素俭,所得禄入,自营产业之外,分给族人。居家时闻政有不便民者,公即入告邑长令,语甚激切。长令素重其人,悉听之。
公以藩长致政归,年七十余矣。每至四节之会,簪袍烂然,人以此荣之。公能诗,与诸子诸孙唱和,推为南平社长。一日,公之子偕予兄及诸甥游石洲,以公老,难于往来,弗约。已至洲,方共饮酒,拾石子,俄见雪浪中有舠迅疾而下,中有一老翁踞胡床,指麾江山,旁若无人。互相猜疑,逼视之,则公也。舟已近,公于舟中大呼曰:“何为遂弃老子耶!”登洲,即于洲上舞拳数道,以示勇。诸人皆大笑极欢,至深夜乃归。各分韵记游,公归,诗已成,即于灯下作蝇头细字书之。明日黎明,遣使持诗遍示诸人。俱以游倦晏起,不得一字,皆大笑。
(节选自袁中道《龚春所公传》,有删改)
注释:①连踬场屋:科考接连受挫。②别驾:官职名。③春官:礼部,上春官指上礼部考试。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发奇中,令人绝倒绝倒:极为佩服
B.同事者以年老慢易之易:轻视
C.每至四节之会,簪袍烂然烂:光鲜亮丽
D.俱以游倦晏起晏:安逸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然公即以明年成进士

A.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公不为苛清矫激之行
B.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逼视之,则公也
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诸人皆大笑极欢,至深夜乃归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家酷贫,舌耕犹不给,环堵萧然。
(春所公)家境极其贫寒,(他)教书可生活还是难以为继,家徒四壁。
B.阅罢,徐徐看新孝廉赴宴,买贤书数册,然后束装。
(春所公)阅榜后,安然地看着新晋孝廉去赴宴,又买了几本好书,然后收拾行囊。
C.皆平易近民,所之号为“龚佛”。
(春所公)总是平易近人,所到之处他都被称为“龚佛”。
D.居家时闻政有不便民者,公即入告邑长令,语甚激切。

闲居时听到有不利于百姓的政令,春所公就去官府控告邑长令,言辞很是激烈直率。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所公性情从容,为人大度,别人待他横暴无礼,他也泰然受之。
B.春所公质朴节俭,乐善好施,把所得俸禄,全部都用来接济百姓。
C.春所公工于写诗,很有才情,游罢石洲,分韵记游之诗已完成。
D.春所公年过七旬仍童心未泯,和晚辈诗词唱和,同嬉同游,其乐融融。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1)下面各项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分别体现了孔子和孟子对天下局势治乱的态度。
B.孔子认为国家的政治不应该由大夫来掌握,而应该由平民执行,体现了他民主的思想。
C.孔子认为国家的大事如果由诸侯来掌握是很危险的事情。
D.孟子认为道是不应该为人的喜恶而随意改变的。

(2)用自己的话评论一下这两段文字中孔子和孟子观点的差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观鸭说 (明)吴廷翰
①家僮取鸭卵伏之,得雏鸭数拾枚。始育,则饲之盆中,少与之水,其声呴呴然,其毛羽滈滈然,予甚爱,戏之。
②不数日,僮以告曰:“雏鸭有毙者矣。”既而听其声,啾啾然哀鸣;视其毛羽,苏苏然以散落,予让僮不善畜也。僮曰:“是非不善畜也,畜不以水也。”
③次日,予适憩亭中,时雨初歇,池水方强,顾而乐之,凭栏而语曰:“曷不以畜鸭雏?”僮趋而去,不移时筐而至,稍出之水涯,皇皇然惊愕不已,其目睢睢然睨,其足逡逡然前而却。竿之,则遂群奔水中,或扬足而驰,或拍翅而飞,不定者良久。既乃狎水,或仰而饮,或俯而啄,三五而阵,各适其所。则又或沉或浮,或没或出,盘旋戏跃于萍藻间。既休而理羽,交口扇翅,或曳而行,或拳而立,或屈而睡,消摇相羊[1],容与如也[2]。既晡,僮将筐而归,则相与复嬉于渚,或逐于堤,或蔽于丛,不可得,遂纵之。
④明日至,亦如之。其声嗈嗈然以和,其毛羽濯濯然以光泽。其去畜池之前仅三日,充长已倍三之一矣。
⑤余乃叹曰:大哉造物之育万物乎!大而龙蛇之于渊泽,虎豹之于山林,细而蠛曚[3]鼋龟醯鸡[4]之于瓮、于坎、于蹄涔[5],各遂其性而已。鸭之不育于陆而育于水,亦一理也。夫反其性,造化不能以育物,圣人岂能以育民乎?君子为政,当斯民沦丧之后,烦之以法令,胁之以刑罚,诱之以智巧,荡之以淫华,本性日耗,生理日促,相与骈死而不知。一旦欲其改途易辙,驱之以道德,荡之以礼义,纳之以忠信,囿之以淳朴,靡不相顾骇愕,不信不安。及其久也,教成而化行,行安而俗美,追视昔日之所为与今日之所趋,安危利害相去什佰而千万则虽械之使为恶日挞之而欲其蹈刑亦不可得矣。然则民之初生,鸭之育于盆者也。狃于习而不悟,毙于陆者也。视其毙而不知所以救,僮之让者也。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长也。(有删节)
注:
[1] 消摇:同“逍遥”,安闲自得。相羊:徜徉,漫游之意。屈原《离骚》:“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2] 容与:安逸自得的样子。[3] 蠛蠓(mèi měng):也称“蠓”,一种小飞虫。[4] 醯(xī)鸡:小飞虫。[5] 蹄涔(cén):蹄迹中的积水。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让僮不善畜也让:责备
B.竿之,则遂群奔水中竿:用竹竿驱赶
C.囿之以淳朴囿:约束、规范
D.靡不相顾骇愕靡:全,都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写家僮孵化出一窝小鸭子,它们稚嫩的叫声和洁净油亮的羽毛格外招人喜爱,作者忍不住要去逗弄这些小家伙玩。这是观鸭之始。
B.第②段写因为将鸭子放在盆里离水蓄养,小鸭子出现了倒毙的情形,其他的也叫声凄哀,羽毛散落。这里情节出现跌宕,为下文蓄势。
C.第③④段记叙放养小鸭子于水池之中。这里作者用夸张的手法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水中鸭子的欢畅嬉闹和喜人长势。是记叙的重点。
D.第⑤段是作者由养鸭悟出的“育民”的道理,强调顺从其本性,可使民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是作者写作的落脚点所在。

用“/”给下列文段断句。(3分)
安危利害相去什佰而千万则虽械之使为恶日挞之而欲其蹈刑亦不可得矣。
把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是非不善畜也,畜不以水也。
(2)夫反其性,造化不能以育物,圣人岂能以育民乎?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7—21题。
扁鹊过虢。虢太子死,扁鹊至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喜方者曰:“太子何病,国中治穰①过于众事?”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气不时,交错而不得泄,暴发于外,则为中害。精神不能止邪气,邪气畜积而不得泄,是以阳缓而阴急,故暴厥而死。”扁鹊曰:“其死何如时?”曰:“鸡鸣至今。”曰:“收乎?”曰:“未也,其死未能半日也。”“言臣齐勃海秦越人也。闻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中庶子曰:“先生得无诞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扁鹊仰天叹曰:“越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②也。子以吾言为不诚,试入诊太子,当闻其耳鸣而鼻张,循其两股以至于阴,当尚温也。”
中庶子乃以扁鹊言入报虢君。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曰:“窃闻高义之日久矣, 然未尝得拜谒于前也。先生过小国,幸而举③之,偏国寡臣幸甚!”扁鹊曰:“若太子病,所谓‘尸厥’者也。太子未死也。”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以八减之齐和煮之,以更熨两胁下。太子起坐。更适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故天下尽以扁鹊能生死人。扁鹊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节选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注释:①穰:驱邪除恶的祭祀。 ②曲止:停留于一种办法。 ③举:这里有“帮助”之意。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暴发于外,则为中害暴:突然
B.病应见于大表见:体现,反映
C.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厉:厉害
D.但服汤二旬而复故但:只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当闻其耳鸣而鼻张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勃之陋也
B.中庶子乃以扁鹊言入报虢君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C.若太子病,所谓尸厥者也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D.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表现扁鹊医术高明的一组是
①邪气畜积而不得泄。
②闻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
③闻病之阴,论得其阳。
④先生过小国,幸而举之。
⑤有间,太子苏。
⑥但服汤二旬而复故。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扁鹊看到虢国都城里忙于举办祈祷求神的活动,所以到宫廷门前向中庶子打听太子得了什么病。
B.扁鹊自告奋勇要救活暴病而死的虢太子,别人不相信,扁鹊进去诊视,虢太子耳鸣鼻张,身体还没变冷。
C.扁鹊指出太子只是昏迷而已,他用了针、熨和服药等一系列方法进行医治,使虢太子苏醒过来,身体也逐渐复原。
D.扁鹊十分实事求是,认为太子本身就有活过来的生机,他不过促使他恢复健康罢了。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得无诞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
译文: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 故天下尽以扁鹊能生死人。
译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促织(节选)
蒲松龄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指促织,即蟋蟀)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去。
未几,成(主人公成名)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姻,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葬。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通“才”)举,则又超忽而跃。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看)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徬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注:《促织》借明宣德年间宫中尚促织之戏,朝廷每年要求地方上进贡优质蟋蟀。因此害得百姓倾家荡产,家破人亡。小说写了主人公成名征收促织过程中的一波三折的故事。)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有错误的一项()

A.儿涕而去哭泣 B.夫妻向隅面对着墙角
C.审谛之仔细 D.成以其小,劣之弱小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喜而捕之视之,形若土狗
B.覆之以掌,虚若无物亦不复以儿为念
C.儿涕而去则又超忽而跃
D.折过墙隅,迷其所在成以其小,劣之

本段文字情节曲折生动,写了三个小故事,请分别简要归纳。


文中第二段有了大量的心理活动描写,试用原文完成下面的填空,并分析这种心理活动描写对表达人物性格的作用。
惊——————忧——————惊——喜。
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