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这个量化指标的提出,事关百姓生活质量,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彰显了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坚定决心,温暖给力,振奋人心。
材料二 要实现翻一番的目标,有专家提出,首先要做好“加法”: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特别要增加就业,保证普通劳动者收入每年都能稳定增长。其次要做好“减法”降低税收,让利于民,杜绝贫困,缩小贫富差距,控制物价,实现收入“倍增”而不是“被增”。
材料三 居民收入翻一番是好事,但也给我们带来了挑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一些跨国公司积极在中国设置生产基地,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加工中心,但大约80%是加工贸易,关键设备技术受制于人。随着近几年我国劳动者工资不断提高,部分跨国公司就像候鸟一样把设在中国的生产基地又迁移到了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
(1)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气结合材料一,分析“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经济意义。(8分)
(2)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实现材料二所强调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
(3)请结合材料三,谈谈面对收入翻一番带来的挑战,我们该实施什么战略并说明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性。
亚洲,全称亚细亚洲,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亚洲一直是世界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依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亚洲的侵略,激起了亚洲各国人民的反抗运动,被列宁称为“亚洲觉醒”。其中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是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位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驱,在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历史上,做出不不可磨灭的贡献。
(1)结合所学,试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说明甘地与凯末尔在民族解放运动中不同之处。
(2)据图分析印度发展农业生产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简称APBC)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成立于1989年。现有21个成员,众多成员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APEC的大家庭精神是:为本地区人民创造稳定和繁荣的未来。建立亚太经济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要深化开放和伙伴精神,为世界经济作出贡献并支持开放的国际贸易体制。
(3)APEC如何才能平衡不同发展水平的成员的权益要求,实现大家庭精神?
2009年新中国60周年华诞,首都北京见证了新中国诞生与发展的历史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末在北京发生了哪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政治事件?简要说明这些政治事件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
(2)看图简述北京地形特征及东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的有利条件。
春节联欢晚会,不仅令是简简单单的一吧文艺演出,它折射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深刻而巨大的变革。随着网络技术和传媒产业的迅猛发展,电视台制作的传统春晚已经日益遭遇众口难调的需求瓶颈,而互联风从内容到传播手段上对全民娱乐的影响力则越来越突出。由北京电视台、新浪网和中国移动联手打造“2010年网络春晚”、春节期间正式亮相。由于在内容上听取民意,在传播上实现电视、电脑和手机全媒体覆盖,此次网络春晚堪称一次盛大的草根狂欢。
(3)请你得要评析“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大从传媒的发展,也意味着旧的文化传播方式的淘汰。”
随着去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低碳”一词“一夜爆红”,低碳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正影响和改变世界经济发展模式、对自然资源索取的方式以及人们生活的习惯和思维方式。
材料一:全面推进能源节约,在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中,做到“六个依靠”:依靠结构调整,这是节能减排的根本途径;依靠科技进步,这是节能减排的关键所在;依靠加强管理,这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
依靠强化法制,这是节能减排的重要保障;依靠深化改革,这是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依靠全民参与,这是节能减排的社会基础。
(1)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我国政府迎接低碳经济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
材料二:节能减排依靠全民参与。夏季如果每台空调在国家提倡26°C基础上调高1°C,每年可节电22度,相应减排二氧化碳21千克。如果对全国1.5亿台空调都采取这一措施,那么每年可节电约33亿度,减排二氧化碳317万吨。每月少开一天车,每车每年可节油约44升,相应减排二氧化碳98千克。如果全国1248万辆私人轿车的车主都做到,每年可节油约5.54亿升,减排二氧化碳122万吨。
(2)结合材料二,运用量变和质变的相关知识分析“节能减排依靠全民参与”。
材料三:国家主席胡锦涛2009年9月22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演讲,称中国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同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这见证了中国政府的诚意、信心、决心和卓有成效的努力,充分展示了中国谋发展-促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3)结合材料三,分析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体现。
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需要人与环境和谐相处。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2009年11月,山东民和牧业有限公司“粪污处理大型沼气发电工程”成功并网发电。每年可处理鸡粪18万吨、生产沼气1095万立方米、生产有机肥25万吨、发电2190万千瓦时,减排温室气体6.7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1)结合资料一及图14,写出这种模式可缓解当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什么?它体现了哪些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2)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也给发展中国家和生态环境带来灾难,引起民众的强烈反对。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然面临着同样的考验,说说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经济全球化?
资料二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我国政府指出,世界各国应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对话与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暖;我国根据国情采取自主行动,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体现了中国负责的态度;同时指出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统筹安排,决不能以延续发展中国家的贫穷和落后为代价。中国的态度和立场对推动《哥本哈根协议》的达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3)结合资料二,用《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相关知识,简要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如何发挥建设性作用。
西南地区为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地区之一。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呼之欲出。成渝经济区要成为我国西南地区的龙头,需要当地政府不仅需要抓住机遇,促进发展,更需要赢得当地人民的支持,调动人民的积极性。
(2)请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就如何获得人民的支持给政府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