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随着去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低碳”一词“一夜爆红”,低碳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正影响和改变世界经济发展模式、对自然资源索取的方式以及人们生活的习惯和思维方式。
材料一:全面推进能源节约,在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中,做到“六个依靠”:依靠结构调整,这是节能减排的根本途径;依靠科技进步,这是节能减排的关键所在;依靠加强管理,这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依靠强化法制,这是节能减排的重要保障;依靠深化改革,这是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依靠全民参与,这是节能减排的社会基础。
(1)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我国政府迎接低碳经济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
材料二:节能减排依靠全民参与。夏季如果每台空调在国家提倡26°C基础上调高1°C,每年可节电22度,相应减排二氧化碳21千克。如果对全国1.5亿台空调都采取这一措施,那么每年可节电约33亿度,减排二氧化碳317万吨。每月少开一天车,每车每年可节油约44升,相应减排二氧化碳98千克。如果全国1248万辆私人轿车的车主都做到,每年可节油约5.54亿升,减排二氧化碳122万吨。
(2)结合材料二,运用量变和质变的相关知识分析“节能减排依靠全民参与”。
材料三:国家主席胡锦涛2009年9月22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演讲,称中国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同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这见证了中国政府的诚意、信心、决心和卓有成效的努力,充分展示了中国谋发展-促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3)结合材料三,分析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体现。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
材料一中国政府严正声明,日本政府的所谓“购岛”完全是非法的,无效的,丝毫改变不了侵占中国领土的历史事实,丝毫改变不了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土主权。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评析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
(2)依据我国的外交政策,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当前复杂的中日关系。
材料二日本政府的行径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各地陆续发起了游行示威、抵制日货等活动;然而在游行过程中极少数市民无视党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制造了打砸商店、焚烧日系车辆、甚至殴打在华日本人等不和谐事件。
(3)请运用公民的有关知识,阐明你对上述事件的态度。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拍砖”是指在现代网络的BBS上发表批评和反对的意见。就此,某政府领导人指出:“网上有‘拍砖’的声音,是正常的事情,群众许多批评的意见值得政府深思,政府重视和决定的许多重大问题,经常是从群众‘拍砖,里头得到的。”
(1)结合材料一,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政府坦诚和善于纳谏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2012年6月21 H,国务院作出设立地级三沙市的决定。设立三沙市是我国对海南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行政管理体制的调整和完善。下表是三沙市的政权组建过程。

时间
三沙市政权组建过程
7月l7日
海南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成立三沙市人民代表大会筹备组的决定》
7月21日
遵照《地方组织法》、《选举法》、《代表法》的规定,选民投票选举出三沙市第一届人大代表45名
7月23日
三沙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市第一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领导班子成员
7月24日
海南省三沙市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隆重举行


(2)三沙市政权的组建过程是如何体现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以GDP作为衡量政绩的重要指标。为了追求政绩,一些地方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贪大求洋,搞一些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大广场、大马路等“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这些不正确的政绩观,片面追求GDP,忽视将速度、效益统一,忽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忽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结合。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影响了经济结构的不协调,而且老百姓怨声载道。对此,党中央和国务院一再指出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与政绩观,追求“绿色GDP”,不提哗众取宠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坚持求真务实,重实际。
请结合上述材料并从辨证唯物论的角度说明怎样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与政绩观。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角度说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哲学依据。

2008年9月25日晚9时10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经过变轨后,飞船顺利进入轨道。“神舟七号”的发射成功,表明我国的航天测控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请回答:
(1)有人认为变轨的成功说明人能够改变规律。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2)对待规律应坚持什么样的正确态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