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读浙江省冬季雾霾日数统计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冬季浙江雾霾日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组合,正确的是
A.持续上升;降水 | B.波动上升;植被破坏 |
C.逐渐上升;地形 | D.波动上升;人类活动 |
冬季是浙江一年中雾霾出现频率最高的季节,主要原因是
A.燃煤取暖排放污染物多 | B.气温低,水汽易发生凝结 |
C.工业开工率高排污量大 | D.降水少,大气形势相对稳定 |
2011年伊始,民工荒再次来临。《第一财经日报》春节期间调查发现,几年前就已引起关注的“民工荒”现象,在今年表现得尤其突出,更值得注意的是,中西部开始与东部展开争抢民工的激烈竞争。根据资料和相关知识回答下列各题。“民工荒”的出现,带来对社会的多种影响,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民工荒将倒闭企业加快转型升级脚步 |
B.民工荒将使东部企业大面积倒闭,进入经济萧条阶段 |
C.民工荒将使东西部的经济差异越来越小 |
D.民工荒将使我国结束严格的生育政策,考虑在局部地区实施宽松的生育政策 |
目前长三角的民营企业,总体上与下图中哪一类较为一致。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将会使泥沙的侵蚀动态、输送过程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沉积带中泥沙的沉积速率。下图为黄河中游地区气候湿润指标(计算公式:某一时期大水次数×2/(同一时期大水次数+大旱次数))和下游河道沉积速率随时间的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9世纪以前,最能反映黄河中游地区植被严重退化的时间段是
A.公元100~300年 | B.公元600~1100年 |
C.公元1100~1300年 | D.公元1300~1800年 |
关于该图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与沉积速率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气候变化越剧烈,沉积速率的变化也越剧烈 |
B.下游河道沉积速率的波动增加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后果 |
C.中游地区气候湿润指标在公元1100年后的波动上升是植树造林导致的 |
D.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与沉积速率基本呈现负相关 |
下图(缺图)是我国人口增长走势及预测图,图中三条曲线表示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a、b、c三条曲线依次表示
A.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 B.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 |
C.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 | D.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 |
根据图中曲线走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人口最多的年份出现在2015-2020年间 |
B.b曲线自2015年后逐渐上升主要是环境污染造成的 |
C.2010-2015年间我国人口增长处在传统型阶段 |
D.我国人口数量逐步减少要到2025年以后 |
泥炭又称草炭或泥煤,是未完全分解的有机残体(主要是植物残体)长期积累起来的物质。主要形成于沼泽地区。泥炭的发育,取决于沼泽植物的生长量和残体的分解量。现代沼泽地仍在积累着的泥炭,叫裸露泥炭,读我国裸露泥炭分布(图1)和某地不同类型植物分解率随时间变化(图2),读图回答下列各题。我国裸露泥炭的集中分布区,其形成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A.植物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地方,导致泥炭积累多 |
B.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白天物质生成多,晚上呼吸作用弱,有助泥炭形成 |
C.地势较低,以致沼泽分布众多,形成泥炭最佳生成环境 |
D.气温较低,残体分解量少,积累较多 |
泥炭具有多种用途,能产生巨大经济效益。某地准备某种植物进行泥炭生产试验。从总体上说,该地种植何种植物效益最好
A.芦苇 | B.青苔草 | C.沿阶草 | D.牵牛花 |
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某一周的气温与太阳辐射强度变化情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该周最有可能属于哪一月
A.1月 | B.5月 | C.7月 | D.11月 |
在该周内,最有利于农产品品质提升的一天是
A.星期一 | B.星期二 | C.星期四 | D.星期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