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拐点】
材料一  1933年,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时说:“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因此,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已的坚定信念,即我们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1)当时令这个国家感到恐惧的事件是什么?(1分)
【治国策略】
材料二  1933年底,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总统罗斯福的信中写道:“如果你成功的话,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将要在各处试行,而我们将以您就职的那一天作为新纪元的第一天。”
(2)材料二中“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指的是罗斯福对资本主义制度有怎样的创新和发展(实行新政的目的)?(1分)
材料三  1984年日本文部大臣在北京大学演讲时说:“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大力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
(3)这反映了日本政府在发展经济中特别重视什么?(1分)
【华丽转身】
材料四

(4)二战后日本的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排名怎样?随着经济的增长日本又有什么新的要求?(1分)
【成功启示】
美国、日本在 “历史拐点”上的“华丽转身”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琅城起义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通过“一化三改”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进道路上,不仅出现过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还出现了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化三改”中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2)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出现过哪两次急躁冒进的严重错误?
(3)“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是指哪一事件?这一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4)你认为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哪些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写出两条即可)

阅读下列材料: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以上材料出自新中国成立初期颁布的哪部法律?
(2)依据这部法律,我国进行了什么改革?这次改革使哪一阶层获得了解放?
(3)这次改革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关于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的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材料二:全会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全面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顷错误,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党的哪次会议的内容?主要矛盾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是党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重要决定?在经济建设方面还作出什么决策?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之间有多长时间?材料二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其解体则是由于这种稳定被打破。20世纪世界格局出现过三次大变动,据所学知识回答:
(1)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两次分赃会议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这两次分赃会议签订了哪些有损中国权益的条约?
(2)二战后出现的两极格局,主要是通过哪一次会议确立的?“两极”指的是什么?两极格局彻底瓦解的标志是什么?
(3)两极格局崩溃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向什么趋势发展?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世界人民面临的重大任务是什么?

90年来,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进行艰难探索,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和标志分别是什么?
(2)为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和抗击日本侵略,中共曾两次与国民党合作。请你说出国共两次合作的最大成就分别是什么?
(3)新中国成立后,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请问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4)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我国出现过哪些急躁冒进的错误?这些错误的直接后果是什么?我们该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5)“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开始于哪个行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