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贵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在春秋时期,古人就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倡导“礼之用,和为贵”,将“和”作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冲突的原则,主张“协和万邦”。也有外媒评论说,中国的“贵和”思想更多地带有传统的厚重外衣,而现代的通俗理解稍显困难;中国的“贵和”思想中国人人人都能理解,却缺乏国际化的生动诠释,其他民族在理解上总存在隔膜;中国的“贵和”思想更多停留于思想层面,而缺少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普通民众的身体力行的生动表达。“贵和”思想需要得到今天世界各国的理解和赞赏!
材料二 “贵和”思想在我国对外关系上一直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一些国家根据历史上“国强必霸”的逻辑,渲染中国威胁论。然而,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别国合理关切,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2013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非洲期间,宣布未来3年内中方将向非洲提供200亿美元贷款,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帮助其他国家发展。中国始终坚持扩大战略共识,增强战略互信,积极参与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挑战,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作出贡献。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创新角度,谈谈如何让传统“贵和”思想在今天得到世界各国的理解和赞赏。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在对外关系上推崇“贵和”思想、加强国际合作的原因。
2008年10月24日,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在美国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国际经济形势十分严峻的背景下召开的,主题是“亚欧联手,共对挑战”。亚欧携手,再写贸易繁荣,这是本次会议各国的共同愿景。境外媒体强调:这从一定意义上表明欧盟各国的经济贸易合作的主阵地从原来的欧美为主线逐渐向欧美、欧中并重的方向转移
结合材料,运用《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知识回答:
(1)请按成员性质、地理范围和职能范围,说明欧盟所属的国际组织类型。
(2)从中国与欧盟关系的角度,分析“欧盟的贸易主阵地从原来的欧美关系为主线逐渐向欧美、欧中并重的方向转移”的原因。
在时事学习中,同学们了解到,美国于2010年1月,宣布向台湾出售“黑鹰”直升机、“爱国者—3”反导系统、扫雷艇等新式武器装备;2月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无视中方多次严正交涉,在白宫会见了第十四世达赖喇嘛。为此,同学们义愤填膺,纷纷表示美国的这一行径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应给予坚决反对。
(1)美国的行为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什么原则?
(2)运用现代国家结构形式的有关知识,说明我们坚决反对美国上述行为的理由。
根据下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问题。
2008年春,冰雪给中国南方带来巨大灾难。在这场罕见的冰雪灾害中,总有一些画面震撼人心,总有一些画面难以忘怀。
结合材料和图片,回答:
(1)人生价值是怎样体现出来的?(4分)
(2)怎样才能实现人生价值?(12分)
根据下述材料,回答问题。
2007年11月26日,中国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并制作完成的第一幅月面图像,这标志着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首次探月工程的成功实施,为我们进一步推进科技事业发展与创新积累了以下宝贵的经验:第一,坚持以实施重大科技工程为牵引,带动研发、制造、应用整体水平,探月工程是我国首次开展对地球以外天体的直接探测,是世界科技领域的前沿项目。第二,坚持勇于探索科学求实的精神,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实施,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带动了我国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若干领域深入发展,促进了众多技术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要求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第三,坚持多部门协作,形成科学高效系统管理模式。首次探月工程实施过程中,一大批中青年业务骨干勇挑重担,刻苦攻关,是工程研制的中坚力量。他们为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做出了突出贡献。
运用《生活与哲学》辩证法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的原因。
根据下述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生不起,剖腹一刀五千几;读不起,选个学校三万起;住不起,一万多元一平米;娶不起,没房没车谁嫁你;病不起,药费利润十倍起;活不起,一月辛劳一千几:死不起,火化下葬一万几。”民谣虽然有些偏激,但是道出了部分群众生活的艰辛。
材料二:2010年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线与网友交流时指出:“要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从个性化表述提升为官方承诺,彰显了我国政府的价值取向。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说明“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的哲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