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美丽中国”是当下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材料二 “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揭示了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其中GDP与污染水平两条曲线相交的C点是这一关系的拐点。

材料三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如何正确处理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2)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相关知识说明,怎样使我国“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拐点前移?
(3)请简要回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唯物论依据。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新型思维方法 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生态文明建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货币政策是国家通过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近二十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进行过多次调整,上个世纪八+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从1993年至1996年f问,政府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了防范中国经济出现衰退,政府把“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2003年以来,政府开始适当紧缩银根,货币政策在“稳健”和“适度从紧”之间寻找平衡;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面对中国经济存在的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问题,将货币政策由“稳健”改为“从紧”;2008年下半年以来为了克服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开始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上述我国货币政策的变化主要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道理?(12分)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大踏步前进。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实践提出了新课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上述材料蕴涵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请加以分析说明。

中国和非洲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都拥有相同或相近的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血与火的奋斗历程,使得中非之间在很多涉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上,都能够达成一致的立场。在新形势下,中非共同利益在扩大,相互需求在增加。建立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是中非合作的内在需要,也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中非国家领导人本着友谊、和平、合作、发展的宗旨,共商推动中非关系发展、促进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大计,一致同意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北京峰会丰富了建设和谐世界的理论和实践,从而必然地载入了中非关系乃至中国对外关系发展的史册。
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说明中非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哲学道理。

世界农业“三强”的荷兰,在1990年制定了“回归大自然的计划”。低洼之地的荷兰,农业条件恶劣,几百年来,荷兰人一直向大自然要地,靠围海造田扩大土地面积。然而,现在农业发展了,政府又在考虑把一些土地还给大自然,以保持自然的生态平衡。荷兰政府将在今后30年里,投资购买有环保价值的4万公顷土地作为自然保护区,购买5万公顷土地以美化自然环境,最终把目前耕地的1/10归还给森林、湖泊和沼泽地,使稀有植物得以繁殖,使濒临灭绝的鸟类、野生动物重获栖息之地。
结合材料,说明应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2分)

(22分)材料一:2003年、2007年我国收入分配状况


指标



平均增长速度

国民收入
13.58万亿元

25.73万亿元

10.8%

财政收入

2.17万亿元

5.13万亿元

22.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472元

13786元

9.8%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2622元

4140元

6.8%

材料二: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经济总量实现跃升的同时,中国社会内部的利益冲突也渐渐浮出了水面,贫困阶层和弱势群体的出现,贫富差距继续扩大,导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摩擦和冲突增多。这些不仅干扰了社会的稳定,也对经济发展构成了威胁。
材料三:2010年我国居民收入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距:居民收入的差距逐渐呈现扩大的趋势;城镇居民收入年增速为8%--9%,农村居民收入年增速为4%--5%;某些垄断性行业人均年工资超过6万元,而全国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大都在2万元以下;财富多的人(占城市居民10%)拥有的财富占全部城市财富的45%,而财富少的人(占城市居民的10%)拥有的财富仅占全部城市财富的1.4%.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答:
(2)材料二和材料三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
(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