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太夫人      忧:此处指母亲的丧事。
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交往。
C.汉中之言,无一不者 酬:报答。
D.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通“悌”,尊敬兄长。

下列各组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士有自京师来②夺项王天下必沛公也
B.①尽告之②越国鄙远,君知其难也
C.①皆得从之游,公独不识 ②今人有大功击之,不义也
D.①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流 ②臣壮也,犹不如人

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体现苏轼对范仲淹敬仰的一组是(  )
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③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⑤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⑥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A.①②⑥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④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用斜线(/)为下面短文断句。(限画9处)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学记》)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蔡孝子传
[宋] 范浚
蔡定,字元应,越之会稽人。家世微贫,父革,依郡狱吏佣书以生,力使定学,身劳苦资之,以故定处黌校①,稍稍有称。
郡狱吏一日坐舞文法被系,革以诖误,例在劾中。革年七十余矣,法当免系,鞫胥任泽削其籍年而入之罪,罪且与狱吏等。案具,府奏上之,方待命于朝,故俱久囚,而革不得独决。定窃痛念父当耆年,以非辜圄狴,誓将身赎。数诣府号诉,请代坐狱,弗许;请効命于戎行,弗许;请隶伍符为兵人,弗许。定知父终不可赎也,仰而呼曰:“天乎!将使定坐视父缠徽纆②乎?父耄耋,不应连系;佣书罪,不应与狱吏等。理明矣,而无所云诉。父老而刑,定之生其何益乎?定图死矣,庶有司哀怜,幸而释父,则虽委身重泉,于登天为不殊。”于是预自志铭其墓,又为状若诣府者,结置袂间,皆叙陈致死之由,冀其父之必免也。以建炎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自没河死。府帅闻之,惊曰:“真孝子也。”立命出革,厚为定具棺敛事,而抚周其家。
兰溪范浚曰:呜呼大孝!吾不得而见也,孝若定者,亦今世之所鲜闻也。世之人视亲,若视其妻子之心切焉者,无也。彼惟庸爱在妻子,而斯须之爱在亲。亲有劳苦,不宵一勤其手足代之,其肯杀身以出父于囚牢中乎?今之为人子者,有觞酒豆肉,持羞其亲,则已色然自得,谓为难能之孝,况若定之捐躯活父,其为孝又可究乎?予得定所为志铭与状,感其言情哀至,至为泣下。念定孝若是,是宜见旌于时,而事不上闻,定将无以自见,故为定作传。冀他日万一获私於良史,氏云。
[注]①黌校:学校。②木工所用的绳墨。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身劳苦之资:资助,给予
B.具,府奏上之案:案件
C.有司哀怜,幸而释父庶:希望
D.厚为定具棺敛事,而抚其家周:接济,周济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罪与狱吏等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B.定知父终不可赎也,仰呼曰客喜笑,洗盏更酌
C.冀其父必免也举世非而不加沮
D.况定之捐躯活父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理明矣,而无所云诉。父老而刑,定之生其何益乎?
(2)念定孝若是,是宜见旌于时,而事不上闻,定将无以自见,故为定作传。
第Ⅰ卷文言文中,蔡定为了使其父亲免罪,做了哪些事情? 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9分,每小题3分)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梓、姜、桂、金、锡、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潟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注】①挽,同“晚”。②刍豢:指牲畜的肉。③眇:同“妙”。④虞:掌管山林川泽出产的官,此指开发山林川泽的人。⑤三宝:食、事、财。绝:不流通。⑥潟卤:盐碱地,不适宜耕种。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挽近世民耳目涂:闭塞;堵塞
B.故农而食之待:等待
C.各其业,乐其事劝:勉励
D.故善者因之,其次利之道:通“导”,引导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农不出则乏食非吾所谓传道解其惑者也
B.莫夺予胡为乎遑遑欲何
C.则桓公霸谨拜表
D.海岱之间敛袂往朝焉积善成德,神明自得。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之人上至天子诸侯下到平民百姓,都求财谋利,担忧贫穷。只有生活富裕了,君子才喜欢行仁义之事,普通百姓才懂得礼仪。
B.各地物产丰富,农、虞、工、商顺应自然规律各行其事,但只有政府主动、大力协调各种经济门类,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C.姜太公在经济基础薄弱之时,管仲在齐国中衰时,都实行了发展经济的政策。由于富强,齐国还实现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
D.老子的“小国寡民”理念在近世行不通,是因为人们都追求舒适享乐,对人们的欲望,统治者最好的做法是顺其自然。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2)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夏原吉,字维喆,其先德兴人。原吉早孤,力学养母。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建文初,擢户部右侍郎。明年充采访使。巡福建,所过郡邑,核吏治,民隐。人皆悦服。久,移驻蕲州。
亡何,郁新卒,召还,理户部事。凡中外户口、府库、田赋赢缩之数,各以小简书置怀中,时检阅之。一日,帝问:“天下钱、谷几何?”对甚悉,以是益重之。当是时,兵革初定,论“靖难”功臣封赏,分封诸藩,增设武卫百司。又发卒八十万问罪安南、中官造巨舰通海外诸国、大起北都宫阙,供亿转输以钜万万计,皆取给户曹。原吉悉心计应之,国用不
永乐八年,帝北征,辅太孙留守北京,总行在九卿事。时诸司草创,每旦,原吉入佐太孙参决庶务。朝退,诸曹郎御史环请事。原吉口答手书,不动声色。北达行在,南启监国,京师肃然。帝还,赐钞币、鞍马、牢醴,慰劳有加。寻从还南京,命侍太孙周行乡落,观民间疾苦。原吉取齑黍以进,曰:“愿殿下食此,知民艰。”九载满,蹇义皆宴便殿,帝指二人谓群臣曰:“高皇帝养贤以贻朕。欲观古名臣,此其人矣。”自是屡侍太孙,往来两京,在道随事纳忠,多所裨益。
十八年,北京宫室成,使原吉南召太子、太孙。既还,原吉言:“连岁营建,今告成。宜抚流亡,蠲逋负以宽民力。”明年,三殿灾,原吉复申前请,亟命所司行之。初以殿灾诏求直言,群臣多言都北京非便。帝怒,杀主事萧仪,曰:“方迁都时,与大臣密议,久而后定,非轻举也。”言者劾大臣。帝命跪午门外质辨。大臣争詈言者,原吉独奏曰:“彼应诏无罪。臣等备员大臣,不能协赞大计,罪在臣等。”帝意解,两宥之。或原吉背初议。曰:“吾辈历事久,言虽失,幸上怜之。若言官得罪,所损不细矣。”众始叹服。
原吉虽居户部,国家大事辄令详议。帝每御便殿阙门,召语移时,左右莫得闻。退则恂恂无预者。交阯平,帝问:“迁官与赏孰便?”对曰:“赏费于一时,有限;迁官为后日费,无穷也。”从之。西域法王来朝,帝欲郊劳,原吉不可。及法王入,原吉见,不拜。帝笑曰:“卿欲效韩愈耶?”山东唐赛儿反,事平,俘胁从者三千余人至。原吉请于帝,悉原之。谷王㭎叛,帝疑长沙有通谋者。原吉以百口保之,乃得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七》,有删改)
【注】①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②蠲:免除。③移时:一会,一段时间。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过郡邑,核吏治,民隐咨:询问
B.原吉悉心计应之,国用不绌:不足,不够
C.或原吉背初议尤:错误
D.原吉以百口保之,乃得寝:平息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久,移驻蕲州顷,烟炎张天
B.九载满,蹇义皆宴便殿嬴而不助五国也
C.言者劾大臣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
D.退则恂恂无预者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夏原吉勤于国事的一组是
①建文初,擢户部右侍郎②各以小简书置怀中,时检阅之
③每旦,原吉入佐太孙参决庶务④在道随事纳忠,多所裨益
⑤原吉复申前请,亟命所司行之⑥事平,俘胁从者三千余人至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原吉早年丧父,他致力学问赡养母亲,通过乡荐进入太学,后被提拔任采访使。在福建巡视,得到了人们的爱戴。
B.夏原吉代理户部的时候,因为他用小本子记很多事务,随时带在身上,这种行为得到皇上的口头表扬,皇帝更加器重他。
C.夏原吉辅佐太孙留守北京时,既辅佐太孙处理了各项事务,又回答批示了各曹郎御史的请示,京城的人们对他肃然起敬。
D.北京的宫室建成后,夏原吉请求皇上,安抚流亡在外的人,免除百姓负担。在第二次请求后,皇上安排有关部门实行。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指二人谓群臣曰:“高皇帝养贤以贻朕。欲观古名臣,此其人矣。”
(2)原吉虽居户部,国家大事辄令详议。帝每御便殿阙门,召语移时,左右莫得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赵憬,字退翁,渭州陇西人。憬志行峻洁,不自炫贾。宝应中,方营泰、建二陵,用度广,又吐蕃盗边,天下荐饥,憬褐衣上疏,请杀礼从俭,士林叹美。试江夏尉,佐诸使府,进太子舍人。母丧免,有芝生壤树。建中初,擢水部员外郎。湖南观察使李承憬自副。承卒,遂代之。召还,阖门不与人交。李泌荐之,对殿中,占奏明辩,通古今,德宗钦悦,拜给事中。
贞元中,咸安公主回纥,诏关播为使,而憬以御史中丞副之。向时使者多私赍,以市马规利入,独憬不然。使未还,尚书左丞缺,帝曰:“赵憬堪此。”遂以命之。考功岁终,请如至德故事课殿最,憬自言荐果州刺史韦证,以贪败,请降考。校考使刘滋谓憬知过,更以考升。
窦参当国,欲抑为刺史,帝不许。参罢,进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陆贽同辅政。贽于裁决少所让又徙憬门下侍郎由是不平自以不任职数称疾。时杜黄裳遭阉人谗诋,穆赞、韦武、李宣、卢云等为裴延龄构摈,势危甚。憬救护申解,皆得免。初,贽约共执退延龄,及对,贽极言其奸,帝色变,憬不为助,遂罢贽,乃始当国。
憬精治道,常以国本在选贤、节用、薄赋敛、宽刑罚,恳恳为天子言之。又陈前世损益、当时之变,献《审官六议》。帝皆然之,下诏褒誉。辅政五年,卒,年六十一。其上卒时稿奏,帝悼惜之。赠太子太傅,谥曰贞宪。
憬性清约,位台宰,而第室童获犹儒先生家也。得禀入,先建家庙,而竟不营产。其镇湖南也,令孤峘、崔儆并为部刺史,不守法,憬以正弹治之,皆遣客憬失于朝。及为相,乃擢儆自大理卿为尚书右丞,峘方贬衢州别驾,引为吉州刺史,人以为贤。
选自《新唐书·赵憬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湖南观察使李承憬自副表:上表 B.咸安公主回纥降:招降
C.其上卒时稿奏,帝悼惜之息:儿子 D.皆遣客憬失于朝暴:揭发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贽于裁决少所让/又徙憬门下侍郎/由是不平/自以不任职/数称疾
B.贽于裁决少/所让又徙憬门下/侍郎由是不平/自以不任职/数称疾
C.贽于裁决少所让/又徙憬门下侍郎/由是不平/自以不任职数/称疾
D.贽于裁决少/所让又徙憬/门下侍郎由是不平/自以不任职数/称疾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憬清廉节俭。担任使者,不谋私利;虽任宰相,府第中的童仆还如同一般儒学先生之家的一样。
B.赵憬为官公正。镇守湖南时,部下令孤峘、崔儆违反法纪,他依法处置;担任宰相时,不计前嫌,提拔二人。
C.赵憬精通治国。他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选贤任能,节减用度,轻罚薄赋,并积极进言,得到皇帝认可和褒扬。
D.赵憬严于律己。由于推荐的果州刺史韦证因贪污被废黜,他就请求降低的考核等级;陆贽约他一起除掉裴延龄,他没有应允。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吐蕃盗边,天下荐饥,憬褐衣上疏,请杀礼从俭,士林叹美。
(2)向时使者多私赍,以市马规利入,独憬不然。使未还,尚书左丞缺,帝曰:“赵憬堪此。”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