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下几个叙述正确的是 ( ).
A.饱和汽的压强与温度无关 |
B.多晶体的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异性 |
C.肥皂泡呈球状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
D.当人们感觉空气干燥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一定较小 |
(2)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的U形玻璃管两边粗细不同,粗管B的横截面积是细管A的2倍.管中装入水银,两管中水银面与管口距离均为12 cm,大气压强为p0=75 cmHg.
①若用一活塞将细管A的管口封闭,并缓慢向下推活塞,保持封闭气体温度不变,当两管中水银面高度差为6 cm时,活塞下移的距离为多少?
②若将两管口均封闭,使细管A内封闭气体的温度从t=27 ℃开始缓慢升高,粗管B内气体温度不变,当两管中水银面高度差为6 cm时,A管内封闭气体的温度为多少?
利用气垫导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倾
斜的气垫导轨;导轨上A点处有一带长方形遮光片的滑块,其总质量为M,左端由跨
过轻质光滑定滑轮的细绳与一质量为m的小球相连;遮光片两条长边与导轨垂直;导轨上B点有一光电门,可以测量遮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t,用d表示A点到光电门B处的距离, b表示遮光片的宽度,将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看作滑块通过B点时的瞬时速度,实验时滑块在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
⑴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b,结果如图所示,由此读出b=mm;
⑵滑块通过B点的瞬时速度可表示为;
⑶某次实验测得倾角,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滑块从A处到达B处时m和M组成的系统动能增加量可表示为ΔEk=,系统的重力势能减少量可表示为ΔEp=,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ΔEk = ΔEp则可认为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⑷在上次实验中,某同学改变A、B间的距离,作出的图象如图所示,并测得M=m,则重力加速度g=m/s2。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a)图装置来探究碰撞中的守恒量,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b)图是多次实验中某球落到位于水平地面记录纸上得到10个落点痕迹,有关该实验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有
A.入射球和被碰球必须是弹性好的,且要求两球的质量相等,大小相同 |
B.被碰球静止放在槽口,入射球必须每次从轨道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 |
C.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不易测量,所以通过测小球“平抛运动的射程”间接地解决 |
D.图(b)可测出碰撞后某球的水平射程为64.7cm(或取64.2cm — 65.2cm之间某值) |
在实验室测量两个直流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电源甲的电动势大约为4.5V,内阻大约为1.5Ω;电源乙的电动势大约为1.5V,内阻大约为1Ω.由于实验室条件有限,除了导线、开关外,实验室还能提供如下器材:
A.量程为3V的电压表V
B.量程为0.6A的电流表
C.量程为3A的电流表
D.阻值为4.0Ω的定值电阻
E.阻值为100Ω的定值电阻
F.最大阻值为10Ω的滑动变阻器
G.最大阻值为100Ω的滑动变阻器
(1)选择电压表、电流表、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等器材,采用如图甲所示电路测量电源甲的电动势和内电阻.①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分别以电流表的示数I和电压表的示数U为横坐标和纵坐标,经过计算机拟合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图象,U和I的单位分别为V和A,拟合公式为
.则电源甲的电动势E=V;内阻r=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请你判断,在实验中定值电阻选择的是(填D或者E);
电流表选择的是(填B或者C);滑动变阻器选择的是(填F或者G).
(2)为了简便快捷地测量电源乙的电动势和内电阻,选择电压表、定值电阻等器材,采用如图丙所示电路.
①定值电阻应该选择(填D或者E).
②实验中,首先将闭合,
断开,电压表示数为1.48V.然后将
、
均闭合,电压表示数为1.23V.则电源乙电动势E=V;内阻r=Ω(小数点后保留两位小数).
(Ⅰ)用如图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两端系着质量均为M的物块A、B,A下端与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B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金属片C,固定的金属圆环D处在B的正下方。系统静止时C、D间的高度差为h。先接通电磁打点计时器,再由静止释放B,系统开始运动,当B穿过圆环D时C被D阻挡而停止。
①整个运动过程中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乙所示,其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由此可计算出C被阻挡前B的加速度大小a =m/s2;B刚穿过D时的速度大小v = 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该实验中需验证等式是(用M、m、v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还可运用图象法加以验证:改变物块B的释放位置,重复上述实验,记录每次C、D间的高度差h,并求出B刚穿过D时的速度v,作出v2 – h图线如图丙所示,根据图线得出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代入数据再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比较,判断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
③在不增加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提出减小实验误差的一个办法。
。
某学习小组通过实验来研究电器元件Z的伏安特性曲线。他们在实验中测得电器元件Z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数据如下表
U/V |
0.00 |
0.20 |
0.50 |
1.00 |
1.50 |
2.00 |
2.50 |
3.00 |
I/A |
0.000 |
0.050 |
0.100 |
0.150 |
0.180 |
0.195 |
0.205 |
0.215 |
现备有下列器材:
A.内阻不计的6V电源;
B.量程为0~3A的内阻可忽略的电流表;
C.量程为0~0.6 A的内阻可忽略的电流表;
D.量程为0~3V的内阻很大的电压表;
E.阻值为0~10Ω,额定电流为3A的滑动变阻器;
F.电键和导线若干。
(1)这个学习小组在实验中电流表选(填器材前面的字母)
(2)请你从下面的实验电路图中选出最合理的一个
(3)利用表格中数据绘出的电器元件Z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分析曲线可知该电器元件Z的电阻随U变大而(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若把用电器Z接入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时,电流表的读数为0.150A,已知A、B两端电压恒为2V,则定值电阻R0 阻值为_______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