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简称“单独两孩”)。完成下列各题。
当前中国的人口再生产类型是

A.高-高-低 B.低-低-高 C.高-低-高 D.低-低-低

出台“单独两孩”政策的目的是
①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 ②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 ③减轻国家负担
④放弃计划生育政策 ⑤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目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据此完成21~23题。
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是

A.三江平原 B.松嫩平原   C.辽河平原 D.松辽平原

与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是
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③大规模商品化生产 ④大规模国家经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水稻种植业 C.迁移农业 D.混合农业

“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据此回答18~20题。
下列粮食作物属于黑龙江垦区的有

A.冬小麦和油菜 B.春小麦和玉米 C.水稻和甘蔗 D.谷子和青稞

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

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   B.不合理的灌溉引起土壤盐碱化
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   D.过度开垦,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

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
B.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
C.“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
D.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15-17题

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为()

A.煤炭、天然气、水电  B.石油、天然气、煤炭    
C.天然气、石油、水电    D.煤炭、石油、天然气 

“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地形类型 B.人口分布 C.城市分布 D.交通线路

“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是()
①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
②有利于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③不利于西部农业的发展,降低土壤肥力
④减轻东部能源压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⑤“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酸雨会增多
⑥“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相关产业拉动,经济优势进一步发展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④⑥

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矿产等状况,决定了其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式。据此回答12~14题。
田纳西河的水系、水文特征是
  ①水系发达,支流众多 ②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③水量丰富,流量不稳定 ④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河流及其开发方向组合,正确的是

A.发源地——保护植被生态  
B.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C.河谷平原——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保护  
D.河口——矿产资源开发和港口建设

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的组合,不正确的是

A.长期高强度地棉花种植→土地退化
B.矿产开采冶炼、扩大耕地面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C.炼铜企业大量排放含硫废物→酸雨污染
D.氯氟氢化合物大量使用→臭氧层空洞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根据资源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据此回答10~11题。
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禁止开采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

A.GDP一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C.人口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
D.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