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细胞的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引起气孔开闭。为了探究影响气孔开闭的因素,研究者预实验的分组和实验结果如下:
(l)实验分组:
甲组:蚕豆叶片+ l00mLpH 为7的KCI溶液+太阳光照
乙组:蚕豆叶片十 l00mLpH 为7的KCI溶液十黑暗处理
丙组:蚕豆叶片十 100mL pH 为4. 5的KCI溶液+太阳光照
丁组:蚕豆叶片十 l00mL pH 为7的NaCI 溶液+太阳光照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
(2)制片观察每组烧杯中叶片的下表皮的气孔开闭情况,结果记录如下表:
(l)该预实验的自变量为 。
(2)与气孔的开闭调节过程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 。
(3)为进一步探究 Na+和Ca+对豌豆叶片气孔开放的复合影响,请补充设计思路。
①在上面实验的基础上,再取三个烧杯编号,分别加入 、 和蒸馏水。
②在 处理的同一蚕豆叶上撕取下表皮若干,分别置于上述三个烧杯中。
③将烧杯置于适宜光照和 pH 条件下照光 4h 左右。
④ ,记录并统计实验结果。
如图为电子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某真核细胞的一部分,请分析后回答:(6)
(1)此图是 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判断的理由是 。
(2)图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是 (填序号)。
(3)物质代谢过程中可以产生水的细胞器除叶绿体、线粒体外,还有 等。
(4)若用丙酮从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的单分子层面积是否大于细胞表面积的2倍?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问题
Ⅰ.某同学进行“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所用材料为紫色的洋葱鳞片叶,试剂是质量浓度为30%蔗糖溶液,清水。请回答:
(1)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如上图,此时该细胞处于__________状态,[1]中的液体称为__________。
(2)原生质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两者之间的 __________。
(3)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发生是由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比_____的浓度_____,_____的伸缩性比细胞壁_____。
(4)整个实验过程中细胞保持活性,若将此细胞放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后与上图相比,B值______,A值_______。
Ⅱ.有的同学想用洋葱鳞片叶无色内表皮进行上述实验,设计如下:
材料用具:洋葱;刀片,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质量浓度为0.075g/mL的胭脂红溶液(胭脂红是一种水溶性大分子食用色素,呈红色),清水等。
方法步骤: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在步骤D观察到了质壁分离现象,其实验结果应为下图中的_____(填序号)、判断的理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该同学发现植物细胞质壁
分离后不能复原,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导致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
下图表示甲状腺细胞摄取原料合成甲状腺球蛋白的基本过程,请回答:
(1)若含18O的氨基酸在甲状腺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中产生了H218O,那么水中的18O最可能来自于氨基酸_____(基团)。
(2)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碘浓度,这表明a过程是__________。
(3)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并用来培养甲状腺细胞,测得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右图)。请判断图中的a、b曲线所指代的细胞器分别是__________,c在此过程中所起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下图表示高等动物、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根据图回答(横线上填文字,括号内填编号):
(1)大肠杆菌的结构不同于A和B所示细胞的最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大肠杆菌及A、B所示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此细胞器在A和B所示细胞中是由结构[ ]______合成的。
(2)A、B细胞核中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是_______,它是由_____和______组成的。
(3)与B相比,A特有的细胞器是[ ]_________,其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
(4)与B细胞壁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是[ ]________。如果B图为洋葱根尖细胞,则应该没有[ ] _____。
(5)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细胞B,发现对Ca2+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它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
.细菌具有细胞壁,为探究其化学成分,某课题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已知糖类加硫酸水解后用碱中和,再加斐林试剂,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生成紫色物质。二者单独检验时互不干扰。)
(1)将细菌细胞粉碎后,用高速离心机分离得到细菌细胞壁。
(2)将细菌细胞壁分成两等份,编号为A、B。
(3)取A加硫酸水解后用碱中和,再加斐林试剂并加热;取B加双缩脲试剂,摇匀。
(4)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现象及结果分析:
现象①:A出现砖红色沉淀,B出现紫色;
结论:细菌细胞壁中含有糖类和蛋白质
现象②: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细菌细胞壁中含有糖类而不含蛋白质。
现象③:A不出现砖红色沉淀,B________________;
结论:细菌细胞壁中含蛋白质,不含糖类
现象④:A不出现砖红色沉淀,B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