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空气中转化成PM2.5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挥发性有机物。其中的SO2对植物的危害表现在能直接破坏植物的叶肉组织,使叶片失绿,严重危害植物的生长发育,浓度高时,会使植物枯死。下面是某研究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SO2对不同植物生长影响的相关实验。
材料用具:无水亚硫化钠和稀硫酸((1:4),新鲜菠菜、油菜、青菜,330mL矿泉水瓶若干个,计时器,温度计,透明胶布等。
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第一步:取5个矿泉水瓶,分别编号1至5号,分别称取0.1g、0.2g、0.3g、0.4g无水亚硫化钠(下表中对应的SO2浓度) ________;
第二步:选取5片大小相当的菠菜叶,按右图所示实验装置固定好叶片。
第三步:向1至4号瓶内各注入适量的稀硫酸(注意不要弄到叶片上),立即拧紧瓶盖,放在窗口处;
第四步:重复第一~第三步分别处理油菜叶和青菜叶。
第五步:________。
表:不同浓度的SO2对菠菜/油菜/青菜生长的影响(室温:18℃)
编号 |
SO2浓度(g/L) |
菠菜/油菜/青菜受害时间(min) |
|||
出现黄斑 |
较多黄斑 |
大面积变黄 |
整体变黄 |
||
1 |
0.141 |
7 / 24 / 20 |
28 / 30 / 28 |
39 / 38 / 35 |
49 / 54 / 43 |
2 |
0.282 |
3 / 17 / 13 |
6 / 25 / 20 |
10 / 32 / 24 |
20 / 46 / 31 |
3 |
0.423 |
2 / 7 / 11 |
4 / 22 / 18 |
9 / 28 / 22 |
15 / 34 / 28 |
4 |
0.564 |
1 / 5 / 6 |
3 / 10 / 12 |
7 / 15 / 16 |
13 / 24 / 20 |
5 |
0 |
─ |
─ |
─ |
─ |
(1)请完善实验步骤: 。
(2)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a. ;
b. ;
(3)根据表中数据绘制曲线图,表示出SO2浓度为0.282g/L时三种植物叶片变化与受害时间的关系。
下面是某同学在常温下所做的一个有关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实验。
试管编号 |
a |
b |
c |
过氧化氢 |
3%H2O22mL |
3%H2O22mL |
3%H2O22mL |
温度 |
常温 |
常温 |
常温 |
反应条件 |
蒸馏水2滴 |
FeCl3溶液2滴 |
肝脏研磨液2滴 |
气泡产生的多少 |
+ |
++ |
+++ |
请根据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对照组是 号试管,实验组是 号试管。实验中属于自变量的是 ,因变量是 。
(2)下图的曲线a表示a试管中过氧化氢的分解情况,请参照此曲线大致画出b试管和c试管中过氧化氢
的分解情况的曲线图。
(3)如果仅将上述实验条件由常温该为90℃水浴进行实验,气泡产生最多的试管是 号,原因是 。
下列是细胞呼吸的物质变化图,用图中字母回答下列问题:
(1)有氧呼吸的全过程是 ,其中氧气参与
的是 阶段的反应。
(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共同阶段是 ,酒精发酵的全过程是 。
(3)当人体剧烈运动时,会进行无氧呼吸,其过程是 。
(4)图中物质变化过程中,生成ATP最多的阶段是 。
构成细胞的生物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其特点是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被选择的小分子和离子可以通过,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简要写出第二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验证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
实验材料及用具:
①新鲜的红色康乃馨 ②烧杯 ③玻璃铅笔 ④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 ⑤清水 ⑥量筒
第一步:选两只大小相同的烧杯,用玻璃铅笔标上A,B
第二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盐酸溶液中结果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进入细胞都要穿过细胞膜,不同物质穿过细胞膜的方式不同,下列各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物质进入细胞膜内的三种不同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指出A、B、C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方式,A是_________,B是_________,C是_________。
(2)上述三种运输方式中,哪一种加入呼吸抑制剂后曲线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醇.CO2.氨基酸进入细胞的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准备5支含有等量人体蛋白酶溶液但pH各不相同的试管,每支试管加1块1 cm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块,试管均置于25 ℃室温条件下,将各试管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记录于下表:
酶溶液的pH |
1 2 3 4 5 |
蛋白块消失的时间(min) |
13 9 11 45 >60 |
(1)酶活性最强时的pH是_________。
(2)蛋白块消失的时间与酶活性强弱的关系是_________。
(3)请以2种方法改进实验,使实验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
(4)在人体消化道中,能分泌本实验中酶的部位是_________。
(5)为确认蛋白块的消失是由于酶的作用而不是其他因素的作用,还应对实验进行什么设计?
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