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金履祥字吉父,婺之兰溪人。幼而敏睿,父兄稍授之书,即能记诵。比长,益自策励。及壮,知向濂洛之学,事同郡王柏,从登何基之门。基则学于黄榦,而榦亲承朱熹之传者也。自是讲贯益密,造诣益邃。
时宋之国事已不可为,履祥遂绝意进取。然负其经济之略,亦未忍遽忘斯世也。会襄樊之师日急,宋人坐视而不敢救,履祥因进牵制捣虚之策,请以重兵由海道直趋燕、蓟,则襄樊之师,将不攻而自解。且备叙海舶所经,凡州郡县邑,下至巨洋别岛,难易远近,历历可据以行。宋终莫能用。及后朱瑄、张清献海运之利,而所由海道,视履祥先所上书,咫尺无异者,然后人服其精确。
德祐初,以迪功郎、史馆编校起之,辞弗就。宋将改物,所在盗起,履祥屏居金华山中。平居独处,终日俨然;至与物接,则盎然和怿。训迪后学,谆切无倦,而尤笃于分义。有故人子坐事,母子分配为隶,不相知者十年,履祥倾赀营购,卒赎以完;其子后贵,履祥终不自言,相见劳问辛苦而已。
履祥尝谓司马文正公光作《资治通鉴》,秘书丞刘恕为《外纪》,以记前事,不本于经,而信百家之说,是非谬于圣人,不足以传信。乃以《尚书》为主,下及《诗》《礼》《春秋》,旁采旧史诸子,表年系事,断自唐尧以下,接于《通鉴》之前,勒为一书,名曰《通鉴前编》。凡所引书,辄加训释,以裁正其义,多儒先所未发。
初,履祥既见王柏,首问为学之方,柏告以必先立志,且举先儒之言:居敬以持其志,立志以定其本,志立乎事物之表,敬行乎事物之内,此为学之大方也。及见何基,基谓之曰:“会之屡言贤者之贤,理欲之分,便当自今始。”会之,盖柏字也。当时议者以为基之清介纯实似尹和静,柏之高明刚正似谢上蔡,履祥则亲得之二氏,而并充于己者也。
履祥居仁山之下,学者因称为仁山先生。大德中卒。元统初,里人吴师道为国子博士,移书学官,祠履祥于乡学。至正中,赐谥文安。
(节选自《元史·金履祥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向濂洛之学 向:崇尚 |
B.造诣益邃邃:精深 |
C.履祥倾赀营购赀:钱财 |
D.勒为一书勒:镌刻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然负其经济之略余嘉其能行古道 |
B.历历可据以行使工以药淬之 |
C.且举先儒之言 且贰于楚也 |
D.履祥则亲得之二氏徒慕君之高义也 |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平居独处,终日俨然;至与物接,则盎然和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所引书,辄加训释,以裁正其义,多儒先所未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主金履祥是怎样为学与为人的?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
金履祥,字吉父,是婺州兰溪县人。小时候就聪明机智,他的父亲、兄长稍微教给他(一些)书本知识,他就能背诵。等到年龄稍大一些,更加自我鞭策勉励。到了壮年时,了解并崇尚濂洛学说,在同郡王柏那里做事,(后来又)跟随他一起来到何基门下(做事)。何基曾在黄榦处求学,黄榦又是亲身得到朱熹传授的人。从此讲论研习更加深入,造诣也越加精深。
当时宋朝的国势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境地,履祥于是断绝了进取的意念。然而他自己身怀经世济民的策略,也不忍心马上舍弃救世之心。正赶上襄樊的军队一天天告急,宋朝官兵却袖手旁观不敢营救,履祥于是进献了牵制敌军乘虚而击的策略,请求派大军从海路直逼燕、蓟等地,这样,襄樊的敌军,就不用攻打而自行退走。而且履祥详细叙述了海路船舶的具体线路,经过的所有州郡县邑,以及大洋小岛,途中的困难与便利,以及各处里程的远近,清清楚楚,都可以一一顺着他的(指点)来前行。宋朝最终没有采用。到后来朱瑄、张清进言海运的便利,他们经过的海路,都是比照履祥先前的上书来的,没有丝毫差异,此后人们很佩服履祥的精确。
德祐初年,(宋朝)起用履祥为迪功郎、史馆编校,(结果)他推辞没有就职。宋朝即将灭亡,履祥居住的地方盗贼四起,履祥于是退隐到金华山中。平时单独居处,整天严肃庄重;至于和人交往,则(热情)洋溢和乐喜悦。教导启迪后辈学子,谆谆教导,严格不倦,尤其看重分辨道义。有个老朋友的儿子因事获罪,母子二人被发配做了奴隶,彼此不了解已有十年,履祥倾尽钱财营救,最终把他们赎身出来;后来那个孩子成了显贵,履祥始终没有说过这件事,见面时只是问候辛苦而已。
履祥曾经说文正公司马光作《资治通鉴》,秘书丞刘恕作《外纪》,来记载前朝的事迹,然而刘恕的书不以儒家经典为本,却相信其他各家的记载,是非标准与孔子相悖,不足以作为信史流传。于是(履祥)以《尚书》为主,向下涉及《诗经》《礼记》《春秋》,另外搜集旧史及诸子的书,按编年体来记载史事,上起唐尧以后,下接《通鉴》之前,集结(编纂)成一本书,命名为《通鉴前编》。凡是引用的书籍,总是加上注解,用来裁断订正它们的意义,有许多先儒所没有阐发的(内容)。
当初,履祥拜见王柏之后,首先请教治学的方法,王柏告诉他必须首先树立学习的志向,并且援引了前辈儒家的话:保持严肃认真来坚持自己的志向,确立志向来存养自己的本性,在表面上立下志向,在实践中严格地执行,这就是治学的根本方法。等见到何基,何基对他说:“会之多次谈到贤者的贤能,能区别天理与人欲,你应当从今日开始实行。”会之,是王柏的字。当时评论者都认为何基的清正耿直、淳厚质朴像尹和静,王柏的高超明达、刚毅正直像谢上蔡,履祥则亲身受到二人的传教,而且兼容并蓄于自身。
履祥居住在仁山脚下,学者因此称他为仁山先生。大德年间去世。元统初年,履祥的同乡吴师道做了国子博士,给学官写了一封信,在乡学中给履祥建了祠堂。至正年间,赐谥号文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任青传
张耒
任青,寿春人。少无赖,为盗,以智数雄其党,有声群盗中。然青为盗不多杀害,为济所欲不多求,稍有以贤其类矣。里僧有善驴,其值数万钱,僧爱之,所以圉①备之甚固,盗数取之不得。于是里少年聚数万钱邀青,曰:“子能得驴,则请以钱为君寿。不能得,君妄得名也。”青笑谢少年,辞不能。少年固强之,青曰:“具饮,夜半吾乘驴来诣君矣。虽然,愿以是为戏,卒事请以驴还僧。”少年曰:“诺。”夜半,青怀刀超其垣入。僧系驴房外,锁驴前足无可解理。青即解刀,微刺驴足间见血,以刀击地跑者。久之,僧闻,使童疾走烛视驴。青疾起匿。童即语锁啮驴足流血矣。僧即取钥,命童解锁。童去,寝熟。青即牵驴自其门出,疾驰而至少年所,一座大惊。明日,乃使谢僧还驴,曰:“吾以为戏,愿勿罪也。”其多智数率如此。
后稍聚党,罪过数发。吏捕逐不得,闻朝廷,诏使招出之。青即自诣寿春,诏以补卒。太守使捕部中盗,往辄得,境为无盗,以劳稍迁等。后数得尤贼,诏授官至右侍禁。元丰三年,河南伊阳贼张晏,聚党抄掠,伤吏士,朝廷选青为伊阳巡检。五年,盗劫伊阳之小水,青追盗至福昌,予因见之。青长六尺余,慷慨敢勇,持刀入山独行二百余里,以一时往返。然貌恂恂谦恭,事士大夫甚谨,惟恐不当其意,居官小心,畏法廉洁,御下有恩,其语捕盗甚有方略云。先是朝廷兴师取灵州,陕西转运使李察当领徒从大将军高遵裕军出塞,察与青有旧恩,奏辟青从行。遵裕军疾驱入塞,察数危窘矣,青卫之,夜则被甲守其寝,抚左右得其欢心。察卒赖以全者,青之力也。
张子曰:“青始强暴,为盗贼,后乃折节,士大夫或愧焉,其始盖无有教之者故也。夫中道为善,犹不失为士,况始终于善者哉!然青才有过人者,彼虽为盗,固有以自异也。”
(《柯山集》卷四十三《任青传》)
注:①圉:通“御”,防御。选出下列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A.青笑谢少年乃使谢僧还驴 | B.少年固强之固有以自异也 |
C.愿勿罪也罪过数发 | D.以智数雄其党察数危窘矣 |
以下六句,全都表现任青“多智数”的是
① 卒事请以驴还僧② 吏捕逐不得③ 青怀刀超其垣入
④ 往辄得,境为无盗⑤ 其语捕盗甚有方略云⑥ 抚左右得其欢心
A.①③⑥ | B.②④⑤ | C.③④⑤ | D.①②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青年轻时强悍无理,做过强盗,因很有心计,在同伙中名气很大。不过他为盗时尚有怜悯之心。 |
B.任青在家乡结党犯罪,官府追捕不到,只得上报朝廷。朝廷后下诏招抚,任青受诏抚,为官府抓捕强盗。 |
C.同乡年轻人偷僧人的驴子而不得,所以请任青出马。任青起先不肯,后来要求年轻人为他准备好宴席请他吃饭才答应,不过他要求事后归还驴子。 |
D.任青为人豪爽,勇敢无畏,但他身处官场时,为人处事小心翼翼,待人谦恭,廉洁自律,对上级官员则恭谨有礼,表现了他性格的另一面。 |
翻译下列句子
虽然,愿以是为戏,卒事请以驴还僧。
翻译下列句子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毛 子 传
【清】施闰章
毛甡,萧山人也,初名奇龄,字大可,一字齐于,曰“吾淳于髡也”。少与兄万并知名,人呼“小毛子”。
负才任达,善诗歌乐府填词。与人坦然无所忤。贤者多爱其才,昵就之,而亦以才见忌。一时诗人尝就甡问高下,甡略示次第,或闻而恶之,往往思中伤。甡又困诸生。家贫遭乱,佯狂,髡发缁衣走山泽中。闲效元人作小词杂曲以自娱,仇者摘其语以为谤诽,谋讦而杀之。已而按验无实,得不坐。甡自以为无罪,虽数滨死无所害,益复不检备。仇者愤不得泄,乃胠其箧,发所著书焚之,又欲借他人事构之死。里中善甡者咸谓当出亡,相哭而别。于是之齐、之楚、之郑、卫、梁、宋间。尝登嵩山,越数峰,远望凄怆不能上,曰:“吾力衰矣。伤哉!贫且多难,吾安归乎?”
甡所为诗,率托之美人香草,以写其骚激之意,缠绵绮丽。小词杂曲,亦复纵横跌宕,按节而歌,使人凄悦。游靖江,当垆冯氏者悦其词, 欲私就之。甡谢曰:“彼美不知我,直以我为狂夫也。”径去。过海陵,抵淮上,山阳令朱禹锡故善甡,为召诸名士词人毕集为欢。而吏部张新标父子嗜诗,有名园,中秋夜会客数十人,伎乐合作,甡倚醉扣盘,赋《明河篇》,凡六百余言。及旦,则淮上诸家传写殆遍。宣城施闰章还自京师,见之,目为才子。自是客淮数月,留连朋好不能去。甡虽处困穷,所至尝乞食;至不当其意,虽招不赴也。
甡自少受知华亭陈子龙,评其文曰“才子之文”,然跌荡文酒,颇不自惜。平生长于治《诗》,取毛、郑诸家,折衷其说,著《毛诗省篇》。今旧集多毁,存诗词若干卷,友人蔡大经为刻行于世。论者谓以沈宋之法, 行温李之词,时罕及者。甡年四十余尚无子,自言当以客游老云。
(摘自《施愚山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已而按验无实,得不坐坐:犯法获罪 |
B.又欲借他人事构之死构:挑拨离间 |
C.山阳令朱禹锡故善甡善:友好,亲善 |
D.平生长于治《诗》治:从事研究 |
以下句子中,表明毛甡文才高超的一组是()
①与人坦然无所忤
②闲效元人作小词杂曲以自娱
③小词杂曲,亦复纵横跌宕
④及旦,则淮上诸家传写殆遍
⑤自是客淮数月,留连朋好不能去
⑥论者谓以沈宋之法, 行温李之词,时罕及者
A.①②⑥ | B.②④⑤ | C.③④⑥ | D.①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甡因品评诗人的优劣而结怨于人,最后竟遭陷害,这表现了他“与人坦然无所忤”的性格特点,也暴露出陷害者的卑鄙、阴险。 |
B.山阳令朱禹锡和吏部张新标父子都曾于中秋之夜召集众多名士与毛甡欢聚宴饮,可见他们对毛甡的才华赏识有加。 |
C.毛甡从小就和兄长齐名,且受到陈子龙的知遇,他擅长经学词章,才华横溢,但大半生却在颠沛流离中度过。 |
D.毛甡纵情于作文、饮酒,虽然到了四处乞食的地步,但“至不当其意,虽招不赴也”,表现他的才子气质和风度。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贤者多爱其才,昵就之,而亦以才见忌。
译文:
(2)宣城施闰章还自京师,见之,目为才子。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元武县与邻接,有人以牸牛注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是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遂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又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中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远近称之,政绩尤异。(选自《旧唐书·良吏列传》)
注:牸(zì)牛:雌牛。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将异居 异居:住到别处。 | B.县司累政不能决 累政:多次审理。 |
C.允济遂发蒙 发蒙:揭示原委。 | D.结庵守之 结庵:搭建草屋。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 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 |
B.但归,不烦守也但能回取,物必当在 |
C.若遇盗,当来告令 但能回取,物必当在 |
D.果得盗葱者 如言果得 |
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姓怀之 称代前文的“张允济”。 |
B.可以牛归之 称代前文的“女婿”。 |
C.元武县司闻之 称代前文的“妻家叩头服罪”。 |
D.结庵守之 称代前文的“葱”。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张允济施政才能的一组是( )
①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②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
③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 ④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⑤远近称之,政绩尤异。
A.①②④ | B.①④⑤ | C.②③④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允济做武阳令时,十分注重用道德来教化百姓,后来武阳境内出现“路不拾遗”的局面,跟张允济的这一做法是密切相关的。 |
B.张允济略施小计,就顺利解决了邻县一桩久拖不决的赖牛案,使得妻家不仅把赖着的牛归还了女婿,而且诚惶诚恐地表示服罪认错。 |
C.张允济担心守在田边的老妇人会遇到强盗,就劝她回家去,让她有事报告县令,这件事体现了张允济的爱民之心。 |
D.张允济治理武阳,政绩突出,文中对此着墨不多,可谓行文简洁而又具体生动 |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断6处)
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余深爱其言。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诗三百半是劳人思妇率真言情之事谁为之格谁为之律而今之谈格调者,能出其范围否?许浑云:“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
(节选自《随园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