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外文言文语段,回答下面问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①。公等奈何言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人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kūn)钳(qián),称王家奴。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宜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越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疲弊。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疲弊,不忍出战,而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召孟舒以为云中守。
后,景帝时,田叔为鲁相。(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注】虫出:指死不得葬。对下面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箕踞骂之箕踞:席地而坐,像个簸箕,借指态度傲慢。 |
B.王长者,不倍德倍:背离,背叛 |
C.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微:假如没有。 |
D.士争临城死敌敌:敌人,仇敌。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
B.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
C.孟舒岂故驱战之哉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
D.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 |
失其所与,不知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表现田叔有真知灼见的一组是
①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②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
③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
④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长者也⑤王长者,不倍德
A.②④ | B.①③④ | C.③④ | D.①②⑤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叔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真相大白又凭自己的才能被高祖任用。 |
B.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但手下人没有听从赵王的制止,致使赵王也获罪于高祖。 |
C.田叔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士卒,士卒对他也是忠心耿耿。 |
D.孝文帝用人非常谨慎,在起用孟舒之前做了详细的调查,既了解他在高祖时的作为,也通过田叔证实了孟舒确为长者,然后方任命他为云中太守。 |
阅读下面画线文字,在需要停顿的地方用“/”线画出。
子曰:“诵 《诗》 三 百 授 之 以 政 不 达 使 于 四 方 不 能 专 对 虽 多 亦 奚 以 为?”
示季子懋修书
张居正
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
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咸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尤?然吾窃自幸曰:“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矱①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以汝为质不敏耶?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
夫欲求古匠之芳躅,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然亦仅得一第止耳,犹未能掉鞅(本谓驾战车入敌营挑战时,下车整理马脖子上的皮带,以示御术高超,从容有余。后泛指从容驾驭或掌握战斗的主动权。也比喻从容显示才华文场),夺标艺苑也。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家名德。固望汝等继志绳武②,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指车辕下不惯驾车之幼马。亦比喻少见世面器局不大之人)也。
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己则乖谬,而使诿之命耶,惑之甚矣!且如写字一节,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选自《张文忠公全集》)
【注】:①矱(yuē),尺度,法度。②绳武:绳,继承;武,足迹。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好矜己而自足矜:夸耀 |
B.艺本不佳,于人何尤尤:埋怨 |
C.平生苦志励行苦:为……所苦 |
D.所以贻则于后人者则:家规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所谓之楚而北行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B.乃才可为而不为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C.吾家以诗书发迹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
D.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张居正写给他小儿子的一封书信,帮助儿子总结科举考试失利的原因,冀望儿子能放低姿态,继承自己的志愿,以科举及第和高尚道德来光大家族。 |
B.文章既表达了对儿子好高骛远、贪多务得、用力不专因而科场失利的严厉批评,又表达了希望儿子吸取教训绝不自弃的殷殷之情。 |
C.这篇文章叙述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历,现身说法,很有说服力。可惜儿子并不理解父亲,反而因慕古不成便自暴自弃。 |
D.文章最后一段,体现了作者对儿子的信心,相信他自幼聪颖,如果能够重新开始,必能成大器。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矱也。
(2)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
(3)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鸣机夜课图记
蒋士铨
吾母姓钟氏,幼与诸兄从先祖滋生公读书,十八归先府君。时府君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空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府君由是得复游燕赵间,而归吾母及铨寄食外祖家。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先外祖家素不润,历年饥大凶,益窘乏。时铨衣服冠履,皆出于母。母工纂绣组织,凡所为女红,携于市,人辄争购之;以是铨无褴褛状。
记母教铨时,组紃纺绩之具,毕置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①,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 “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十岁父归。先府君每决大狱,母辄携儿立席前曰:“幸以此儿为念!”府君数颔之。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亦益是以严。
又十载归,卜居于鄱阳,己巳,有南昌老画师游都阳,能图人状貌。铨延之为母写小像,因请于母,且问:“母何以行乐,当图之以为娱。”母愀然曰:“呜呼! 自为蒋氏妇,常以不及奉舅姑盘匝为恨;而处忧患哀恸间数十年,凡哭父,哭母,哭儿,哭女夭折,今且哭夫矣。未亡人欠一死耳,何乐为?“铨跪曰:“虽然,母志有乐得未致者,请寄斯图也可乎?”母曰:“苟吾儿及新妇能习于勤,不亦可乎?鸣机夜课,老妇之愿足矣,乐何有焉?”铨于是退而语画士,乃图秋夜之景;虚堂四敞,一灯荧荧,高梧萧疏,影落檐际,堂中列一机,画吾母坐而织之,妇执纺车坐母侧;檐底横列一几,剪烛自照,凭画栏而读者,则铨也。阶下假山一,砌花盆兰,婀娜相倚,动摇于微风凉月中,其童子蹲树根捕促织为戏。
图成,母视之而欢。铨谨按吾母生平勤劳,为之略。
①夏楚:打。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母工纂绣组织组织:纺织、编织 |
B.十八归先府君归:归来,回来 |
C.即怒而弃之弃:不理睬 |
D.铨延之为母写小像延:邀请 |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蒋母钟氏严以教子并以儿子的成长为忧乐的一组是( )
①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
②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
③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
④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矣
⑤母辄携儿立席前曰:“幸以此儿为念!”
⑥苟吾儿及新妇能习于勤,不亦可乎
A.①②⑤ | B.①③⑥ | C.②④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家道日益衰落,蒋母带着儿子寄食在外祖父家,仍然乐观安适,受到亲戚和族人的称道。 |
B.蒋母根据幼儿特点,将竹枝削刻成汉字各种笔画,合而成字教四岁儿子识字、拼字,让幼儿玩中认字。 |
C.蒋母边纺织边教儿读书,寒夜把孩子抱在怀中为儿取暖;儿子在母亲怀中睡着不到片刻就被母亲摇醒继续读书,直到鸡鸣才能睡觉。 |
D.蒋母每生病,儿就读书为母解忧;儿读书稍有懈怠,蒋母就流着眼泪打儿子,让儿跪在地上直到读熟为止。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儿一,不肖,妹何可托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何以行乐,当图之以为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志有乐得未致者,请寄斯图也可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因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徒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专以射为戏,竟死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将兵:将领和士兵 |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
B.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
C.既出塞,出东道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
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称代前文的“(广军)解鞍”“士皆纵马卧” |
B.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称代前文的“(李)广” |
C.饮食与士共之 称代前文的“赏赐” |
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
称代前文的“(李广)遂引刀自刭”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
①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②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③专以射为戏
④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⑥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A.①③④ | B.①⑤⑥ | C.②③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时杀敌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张稷字公乔,幼有孝性,生母刘无宠,得疾。时稷年十一,侍养衣不解带,每剧则累夜不寝。及终,哀恸过人,杖而后起。见年辈幼童,辄哽咽泣泪,州里谓之淳孝。长兄玮善弹筝,稷以刘氏先执此伎,闻玮为清调,便悲感顿绝,遂终身不听。
性疏率,朗悟有才略,起家著作佐郎,不拜。父永及嫡母相继殂,六年庐于墓侧。齐永明中,为豫章王嶷主簿,与彭城刘绘俱待以礼,未尝被呼名,每呼为刘四、张五。以贫求为剡令,略不视事,多为小山游。会山贼唐宇之作乱,稷率部属保全县境。所生母刘先葬琅邪黄山,建武中改葬,物资委积。于时虽不拒绝,事毕随以还之。自幼及长,数十年中,常设刘氏神座。出告反面,如事生焉。
永元末,为侍中,宿卫宫城。梁武师至,兼卫尉①江淹出奔,稷兼卫尉卿,都督城内诸军事,无恙。时东昏②淫虐,北徐州刺史王珍国使直阁③张齐行弑于含德殿。稷乃召右仆射王亮等列坐殿前西钟下,且遣博士范云等诣武帝,告之以事。
梁朝初,为散骑常侍,中书令。及上即位,封领军将军。武帝尝于乐寿殿内宴,稷醉后言多怨辞形于色。帝时亦酣,谓曰:“卿兄杀郡守,弟杀其君,袖提帝首,衣染天血,如卿兄弟,有何名称?”稷曰:“臣兄弟无名称,至于陛下则不得言无勋。东昏暴虐,帝率义师来伐,臣与之。”帝捋其须曰:“张公可畏。”中丞陆杲弹稷云:“领军张稷,门无忠贞,官必险达,杀君害主,以为常。”帝留其表,竟不问。
累迁尚书左仆射。帝将幸稷宅,以盛暑留幸仆射省。旧临幸供具,皆酬太官馔直。帝以稷清贫,手诏不受。宋时孝武帝经造张永,至稷三世,并降万乘,论者荣之。
稷性明烈,善与人交,历官无畜聚,奉禄皆颁之亲故,家无馀财。为吴兴太守,下车存问遗老,引其子孙置之右职,政称宽恕。初去郡就仆射征,道由吴,乡人候稷者满水陆。稷单装径还都下,人莫之识,其率素④如此。
(《南史》卷三十一·列传第二十一编者有改动)
【注】①兼卫尉:官职名;②东昏:侯爵名;③直阁,官职名;④率素:朴素。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哀恸过人,杖而后起杖:拄拐杖 |
B.兼卫尉江淹出奔奔:逃亡 |
C.皆酬太官馔直直:同“值”,价值,价钱 |
D.帝将幸稷宅幸:宠幸,喜爱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稷以刘氏先执此伎②且遣博士范云等诣武帝,告之以事 |
B.①于时虽不拒绝,事毕随以还之②使直阁张齐行弑于含德殿 |
C.①帝率义师来伐,臣与之②稷性明烈,善与人交 |
D.①奉禄皆颁之亲故②稷单装径还都下,人莫之识 |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张稷对生母刘氏可谓“淳孝”,生母病时他不辞劳苦的侍奉,生母死后他悲痛不已,几十年一直供奉着生母刘氏神位。 |
B.张稷为官,粗中有细,他平息唐宇之之乱,都督城内诸军事,协助武帝伐东昏,立有不少功劳。 |
C.面对武帝酒后严厉的质问,作为臣子的张稷不卑不亢,据理力争。面对陆杲的乘机弹劾,武帝却不追究。 |
D.张稷家几代人都深得皇帝的信任,也深得民心,得益于张稷家族世代为官清廉,与人为善,率素宽厚。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永及嫡母相继殂,六年庐于墓侧。
(2)初去郡就仆射征,道由吴,乡人候稷者满水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