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祁黄羊去私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其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①而万物得遂长焉。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尉〕管理军事的官,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选自《吕氏春秋》②第一卷)
【注释】
①德:指四季得以顺次交替的自然规律。②《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译文】
天不会为自己而覆盖什么,大地不会为自己私自储存什么,太阳和月亮没有为自己照耀什么,四季没有为自己而改变什么。它们推广和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因而万物才得以生长。尧有十个儿子,他不把天下传给自己的儿子而传给舜,舜有九个儿子,他不把天下传给自己的儿子而传给禹:都是大公无私的行为。
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这个地方没有长官,谁可以任用?”祁黄羊答道:“解狐适合。”平公说:“解狐不是你是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可以任用的人,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平公(称赞)说:“好的!”就任用了解狐。居住在国度里的人都称赞这件事。过了一些时候,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没有掌管军事的官,谁可以任用?”祁黄羊答道:“祁午合适。”晋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可以任用的人,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晋平公又称赞说:“好的!”,就又任用了祁午。居住在国度里的人又都称赞这件事。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真好啊,祁黄羊的话。他荐举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在战国时代的“诸子争鸣”中,吕不韦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______”。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去私
(2)日月无其私烛也
(3)具有间
(4)其谁可而为之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万物得遂长焉遂用之 |
B.解狐可君问可 |
C.平公曰:“善。”国人称善焉 |
D.至公也祁黄羊可谓公矣 |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其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运用了_____修辞手法,它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
从本文看,祁黄羊是个________的人。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拜,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 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馀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意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本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零。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欧阳修《秋声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雨骤至骤,突然 |
B.天高日晶晶:亮 |
C.盖夫秋之为状也状:情状 |
D.亦何恨乎秋声恨:遗憾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草拂之而色变危而不持 |
B.忧其智之所不能邻国之民不加少 |
C.奈何以非金石之质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 |
D.黟然黑者为星星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
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与例句中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春生秋实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B.去今之墓而葬焉 |
C.襟三江而带五湖 |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作者借助想象和比喻等手法,把无形无色的秋声写得具体可感,让读者感到秋声盈耳;接着从虚到实,分别描写了“秋色、秋容、秋气、秋意”来烘托“秋声”的特殊情调。 |
B.本文采用对话体来写,其实也是便于抒发作者对秋声和人生的独特的感受。童子的单纯和无忧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主人秋思的纷繁复杂。 |
C.文章从官制、阴阳、五行、音律、天象、训诂等方面对秋作了独特的思考,让读者更加理性地认识到秋背后的深层的文化意蕴。 |
D.作者将无情的草木和有灵的人类作对比,其实是为了体现出人事忧劳的伤害比秋气对植物的摧残更为严重得多的主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经历宦海沉浮的作者所产生的一种与世无争、修身养性的思想。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谓天地之意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2)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会试录》《乡试录》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职也。凡书亦犹是矣。且如国初时,府业县志书成,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不别官于其府州县者也,请者必当其人,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官于是者,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不让于乡矣,乡之先生,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官不敢作矣,义取于独断,则有自为之而不让于乡与官矣,凡此者,所谓职也,故其序止一篇,或别有发明,则为后序【注】,亦有但纪岁月而无序者,今则有两序,有累三四序而不止者矣,两序,非体也,不当其人,非职业,世之君子不学而好多言也。
凡书有所发明,序可也,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人之患在好为人序。
唐杜牧《答庄充书》曰:"自古序其文者,皆后世宗师其人而为之。今吾与足下并生今世,欲序足下未巳之文,固不可也。"读此言,今之好为人序者可以止矣。
县坚《重刻<元氏长庆集>序》曰:"序者,叙所以作之指也,盖始于子夏之序《诗》。其后刘向以校书为职,每一编成,即有序,最为雅驯矣,坐思赋三都成,自以名不甚著,求序于皇甫谥,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至于其传既久,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有缮写而重刻之,则人复序之,是宜叙所以刻之意可也。而今之这者,非追论者贤,则为优劣之辩,即过称好事,多设游扬之辞,皆我所不取也,读此者,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
----选自[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九
【注】后序:写在书后面的序文,类似于后记。
1. |
下面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
下面划线的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3. |
下列各句话都体现作者观点的一组是()
|
4. |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5.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吾乡吕徽之先生,家仙居万山中,博学能诗文,问无不知者,而安贫乐道,常逃其名,耕渔以自给。一日,携楮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徐至庭前,闻东阁中有人分韵作雪诗,一人得"滕"字,苦吟弗就,先生不觉失笑。阁中诸贵游子弟辈闻得,遣左右诘之。先生初不言,众愈疑,亲自出见,先生露顶短褐,布袜草屦,辄侮之,询其见笑之由。先生不得已,乃曰:"我意举滕王蛱蝶事耳。"众始叹伏,邀先生入坐。先生曰:"我如此形状,安可厕诸君子间?"请之益坚,遂入阁。众以"藤""滕"二字请先生足之。即援笔书曰:"天上九龙施法水,人间一鼠啮枯藤。骛鹅声乱功收蔡,蝴蝶飞来妙过滕。"复请粘"昙"字韵诗,又随笔写讫,便出门。留之,不可得。问其姓字,亦不答,皆惊讶曰: "尝闻吕处士名,欲一见而不能,先生岂其人邪。"曰:"我农家,安知吕处士为何如人?"惠之谷。怒曰:"我岂取不义之财?必易之。"刺船而去,遣人遥尾其后。路甚僻远,识其所而返。雪晴,往访焉,惟草屋一间,家徒壁立。忽米桶中有人,乃先生妻也。因天寒,故坐其中。试问徽之先生何在,答曰:"在溪上捕鱼。"始知真为先生矣。至彼,果见之,告以特来候谢之意。隔溪谓曰:"诸公先到舍下,我得鱼,当换酒饮诸公也。"少顷,携鱼与酒至,尽欢而散。回至中途,夜黑,不良于行,暂憩一露棚下,适主人自外归,乃尝识面者,问所从来,语以故。喜曰:"是固某平日所愿见者。"上客宿,翼旦,客别。主人蹑其踪,则先生已迁居矣。又一日,先生与陈刚中治中遇于道。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曰:"然。足下非陈刚中乎?" 曰:"然。"握手若平生欢,共论驴故事。先生言一事,治中答一事,互至四十余事,治中止矣。先生曰:"我尚记得有某出某书,某出某传。"又三十余事,治中深敬之。
(节选自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隐逸》)
1.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至庭前徐:缓慢。 |
2.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
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
文言文阅读
|
2. |
以下各组中,全都表明宋庆礼"雅有方略"的一组是() ①询问风俗,示以祸福②独庆礼甚陈其利
|
3.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语。 |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为府州、火山军巡检。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萧矍然起拜。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帝曰:“敌在吾目中矣。”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奏上,报可。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间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迁步军都虞候。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何灌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辽人常越境而汲汲:取水。 |
B.灌迎高射之,发辄中迎:面对。 |
C.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敛:躲藏。 |
D.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彻:穿透。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3分)
①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②或著崖石皆没镞
③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④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⑤得善田二万六千顷⑥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
A.①②⑤ | B.①③④ |
C.②④⑥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经略使韩缜极为赏识他,认为终将取代自己 ;在守边时,何灌大显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 往事 契丹丈量 都 惊恐起拜。 |
B.何灌泞谙西北 边事,受到微宗赞许。他任洒落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举荐得到徽宗召问,他用笏板指画以助讲解,形象生动,徵宗很快明白了边战形势 。 |
C.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上认可。为完成 运粮任务 ,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在招募射士 时,又提出修渠引水,兴造 良田,使剩余劳力乐于 应募。 |
D.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金兵南下,梁方平弃城逃遁,何灌阻止溃退未成;金兵长驱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汉语。
(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