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一封电报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日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
A.中国提出“一边倒”外交战略 | B.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中国缓和了与美国的外交关系 | D.中国和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 |
1567年,明朝隆庆皇帝朱载重同时开放了“海禁”和“银禁”,诏令“朝野上下率用银”,从此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白银进口。据统计,自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西班牙从美洲横越太平洋,经菲律宾运到中国的白银,占新大陆白银总产量的3/4。由此可见,当时(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
B.中国和西班牙垄断了世界贸易 |
C.中国的航运和对外贸易发达 |
D.中国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国家 |
元朝人程钜夫在《论行省》中写道:“今天下疏远去处,亦列置行省。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所以容易生诸奸弊。钱粮羡溢,则百端欺隐,如同己物。盗贼生发,则各保界分,不相接应。甚而把握兵权,伸缩由己。”在程钜夫看来()
A.行省权力过重,弊端丛生 |
B.行省与割据势力无异 |
C.政府不必在地方普遍设置行省 |
D.行省没有起到加强对地方统治的作用 |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
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
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
C.“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
D.“重农抑商”贯穿于中国古代史 |
顾炎武认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材料表明其主张是( )
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
B.郡县制避免了分封制的弊端 |
C.应重新恢复分封制 |
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
阅读下列古代科技发明的统计资料,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A.清朝初期前,中国科技领先于世界 |
B.鸦片战争使中国科技受到严重打击 |
C.十六世纪前后,四大发明传至欧洲 |
D.新航路开辟后,西方近代科技兴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