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文景时期的《淮南子》认为:法能诛杀不孝的人,但不能使人人成为孔子曾子;法能处罚窃盗者,但不能使人人拥有伯夷那样高尚的道德。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秦亡是由于未贯彻法家的思想 | 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 |
| C.秦朝治国的法家思想受到质疑 | D.法家学说无益于国家的有效治理 |
雅典民主政治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政治的发展进程,为此某中学开展了“民主政治的起源与社会变迁”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下列哪些事实不可以证明他们的观点( )
| A.布维斯带着他的妻子一起去参加雅典国家公民大会 |
| B.五百人议事会与公民大会类似于我国人大常委会与人大 |
| C.纳尔比当选为雅典首席执政官但不能对外宣战抵抗入侵 |
| D.陶片放逐法规定必须放逐那些不称职的雅典国家公职人员 |
仅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日之间,收到中央和地方各部门的奏件就有1660份,其中反映的事件共有3391件。要求皇帝一一亲自批答如此浩繁的章奏,一一裁决如此众多的事件,显然是不可能的。此时如果你是皇帝的宠臣,最佳奏议应是( )
| A.设辅政机关以侍从顾问 | B.完全沿袭元制 |
| C.让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 D.设置军机处 |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
| A.分封制 | B.三省六部制 | C.君主专制 | D.中央集权制 |
翻阅古文献有关以下两幅图片上官职的记载,你从中能够得到的句子是( )
| A.图(a):“御史大夫,秦官,银印青绶,掌武事。” |
| B.图(a):“丞相,秦官,金印紫绶,为百官之长。” |
| C.图(b):“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 |
| D.图(b):“太尉,秦官,银印青绶,掌副丞相。” |
中世纪西欧政治上是封建制度,即国王把土地作为采邑分封赏赐给贵族, 贵族再分割采邑封给自己的附庸,层层分封,形成不同的等级。由此可见中世纪西欧的封建制类似于中国的( )
| A.中央集权制度 | B.宗法制度 | C.分封制度 | D.封建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