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文景时期的《淮南子》认为:法能诛杀不孝的人,但不能使人人成为孔子曾子;法能处罚窃盗者,但不能使人人拥有伯夷那样高尚的道德。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秦亡是由于未贯彻法家的思想 | 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 |
C.秦朝治国的法家思想受到质疑 | D.法家学说无益于国家的有效治理 |
观察下列两图,表述有误的是
A.都发生在中国革命关键时期 | B.都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
C.都引导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 D.图二比图一更具史料价值 |
“这是一种朴素的共产主义思想,与基督教的平均主义和中国本土的乌托邦思想都是相一致的。”能体现上述特点的历史文献是
A.《天朝田亩制度》 | B.《海国图志》 |
C.《孔子改制考》 | D.《国民党一大宣言》 |
某生根据《中、英两国制造业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1900年)》图表信息得出的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中国手工业生产曾经世界领先 |
B.19世纪后期中国制造业发展困难 |
C.工业革命促使英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
D.英国制成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顽强抵抗 |
“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
A.秦都咸阳 | B.唐都长安 |
C.宋代东京 | D.明代苏州 |
历史学家唐德刚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专制皇权披上神权外衣 | B.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
C.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 D.靠军功选拔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