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0年7月,在华盛顿大学的中美学术合作会议上,他(胡适)以“中国传统与未来”(Chinese Tradition and the Future)为题所作的公开演说中,最后一次试图将文艺复兴的概念,系统地应用到中国史上。他对五四之前的中国历史,总计区分出三次文艺复兴。第一次是第8与第9世纪中国文学的文艺复兴,那时白话开始出现在禅僧的诗与语录中。第二次文艺复兴出现在哲学。这里,他主要是指第11与第12世纪新儒学的崛起。第三次文艺复兴是第17与第18世纪的“学术复兴”,那时人文学者开始使用“科学方法”大规模研究古籍与史籍。
——余英时《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
材料二:《文艺复兴》(Renaissance)是1918年一群北京大学学生,为他们新发行的月刊型杂志所取的名称。他们是在我国旧有传统文化中,受过良好熏陶的成熟学生;他们在当时几位教授所领导的新运动里,立即察觉到它与欧洲丈艺复兴有显著的类似性。下面几个特征特别使他们回想到欧洲的文艺复兴:首先,它是一种有意识的运动,发起以人民日用语书写的新文学,取代旧式的古典文学。其次,它是有意识地反对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理念与制度的运动,也是有意识地将男女个人,从传统势力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运动。它是理性对抗传统、自由对抗权威,以及颂扬生命和人的价值以对抗压迫的一种运动。最后,说来也奇怪,倡导这一运动的人了解他们的文化遗产,但试图用现代史学批评和研究的新方法来重整这一遗产。在这个意义上说,它也是一个人文主义运动。
——胡适《中国文艺复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胡适所指的中国古代第二次“文艺复兴”运动“新儒学”指的是什么?列举其主要代表人物并说明“新儒学”出现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新运动”指的是什么?比较该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相似性出现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清以来中国部分国礼一览表
时间 |
礼物说明 |
1405—1433年 |
郑和代表皇帝,“赏赐丝绸、金银、瓷器等珍贵礼品”;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四夷归附、万国来朝”,“贡品”包括象牙、宝石、珍禽异兽等 |
1793—1794年 |
英国马戛尔尼使团乘坐“狮子号”等炮舰携带贺礼:天文地理仪器、蒸汽机模型、战舰模型等500多件,蒸汽机模型等贺礼被清政府束之高阁;乾隆帝赏赐丝绸瓷器玉器及各类工艺品逾3 000件 |
1853—1867年 |
1853年,由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等将徐继畲《瀛环志略》中赞美华盛顿的文字刻碑送到美国,镶嵌在华盛顿纪念塔内。1867年美国政府将一副华盛顿画像作为官方礼物送给总理衙门大臣徐继畲 |
1941年11月 |
宋氏姐妹代表国民政府将熊猫赠与美国联合救济中国难民协会 |
1943年2月 |
宋美龄将国宝邮票一册作为礼物送给罗斯福,并在美国发表精彩演讲 |
1949—1950年 |
毛泽东访苏,准备了山东大葱、江西金桔、西湖龙井、湘绣被面等礼品;苏联回赠了吉斯轿车等礼物 |
1957年11月 |
中国党政代表团访苏,带去了长江大桥、第一机床厂、第一汽车制造厂等项目的模型,以及青花瓷等礼品 |
1972年2月 |
中国赠送美国白玉提红釉大瓶、苏州双面绣等礼品,还表示将向美国赠与两只熊猫;尼克松赠送了象征和平的瓷制天鹅 |
1986年11月 |
中美金融市场研讨会在京举行,邓小平会见了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并赠送面值50元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股票,对方则赠送了纽约证交所证章 |
2014年9月 |
习近平将国产品牌中兴手机作为国礼送给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与会代表 |
表格反映了明清以来国礼演变的多种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趋势并说明其历史原因。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金陵机器制造局简称“宁局”,新中国成立后发展为南京晨光机器厂。此后企业为寻求发展几经调整,在不断转型中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4年金陵机器制造局制造出我国第一门克鲁森式架退炮和加提林轮回枪……李鸿章将其称为淮军的“命脉”。马格里一直为骨干,但他本业是军医,军工并非专长。但擅长外交斡旋的李鸿章需要外国人的支持,于是对于马格里言听计从,从管理人员到技术设备,均放手让他主理。多次派遣马格里赴欧洲出访,添置新式机器,聘请技术人员,意图大办军务。……到1899年金陵机器制造局已经成为一个拥有机器近1 000台,工匠近1 700人的大工厂……成为当时我国主要军火生产基地之一。
——周益《走进历史深处的金陵机器制造局》
材料二 1949年,第二野战军部队接管(金陵机器制造局),更名华东军械总厂。1953年,与307厂合并组建南京晨光机器厂。1965年1月,晨光机器厂由隶属第五机械工业部划归第七机械工业部,即后来的航天工业部。从此,工厂结束了制造常规武器的历史,开始从事航天产品的研制生产,古老的“宁局”翻开了历史上新的一页。
——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京机械工业志》
材料三 1993年军品产值仅占当年产值的13%,比上年下降了24%。……工厂确定了“巩固发展老产品,积极开发新产品”的方针。……承制了举世瞩目的“香港天坛大佛”、高108米的海南“三面观音”等,产品走出了国门,成为“中国最大的青铜艺术品研制生产基地”。……1996年,南京晨光机器厂作为国家百家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点单位,“晨光”由工厂改制为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999年,实行资产重组,组建了南京晨光航天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6月15日,“航天晨光”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07年,由南京晨光集团和秦淮区人民政府共同打造“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园区……是一座反映中国工业建筑历史演变的博物馆,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利用价值。
——摘编自陈孟荦《“晨光”改制与改革》等文
(1)根据材料一概括金陵机器制造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对“晨光机器厂企业转型发展的作用”进行阐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以来,我国古代城市的基本模式,是一种严密封闭的街区结构。以唐代长安、洛阳为例,除了用高大的城墙封闭整个城市以外,在城内,皇宫被封闭。百来个居住区——坊,三两个商业区——市,又分别用围墙各自封闭起来。白天开放,黄昏关闭。坊与坊之间,有若干条横直大街。大街两旁,没有商店,也没有普通的民居。只有三品以上的高级官僚府第才能临街开门。汉代临街开门的资格是万户侯。
——李春棠《坊墙倒塌以后》
材料二 中世纪的城市是在封建主的领地或教会领地的包围之中出现的,以商人为首的城市居民通过与封建主的斗争取得了城市的自由。中世纪的城市是一个自治团体:一方面是相对于封建领主统治的自治,另一方面则是自我管理或自我统治。在形式上城市的自由是通过城市同封建领主之间订立的宪章或条约来确定的,城市必须向封建领主纳税,但后者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这样城市就成了一个自治自由的世界。而包围着它的却是一整套以束缚个人自由为特征的封建体系,所以德国谚语说:“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城市自我管理的核心是它的市民群体。市民是享有公民权的城市居民,因而市民群体就是城市的公民群体。市民的公民权赋予他们参与城市事物和城市管理的权利。
——摘编自徐芳亚《浅论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条件及特点》
材料三 宋代时“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宋代高承《事物纪原》)。宋代政府一般会在镇派驻官方机构,但主要负责收税和消防,镇的日常治理还是有赖于民间自发形成的自治秩序。市镇通常也没有修筑一道画地为牢的城墙,因为作为自发的商品交易中心,它们具有天然的开放性。……宋朝是“现代的拂晓时辰”。
——摘编自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古代中国和中世纪西欧城市的主要特征。
(2)结合材料一、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城市发展的变化。
(3)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你对材料三中“宋朝是‘现代的拂晓时辰’”的理解。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些幼稚的知识,后来(1904年)便使我的学籍列在日本一个乡间的医学专门学校里了。我的梦很美满,预备毕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要紧事,凡愚弱的国民,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认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认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鲁迅《呐喊》自序
材料二 “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大哥正管着家,”妹子恰恰死了,大哥也可能在饭菜中和了妹子的肉,暗暗给我们吃。我未必在无意之中,不吃了妹子的几片肉。现在轮到了我自己┅┅有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
——鲁迅《狂人日记》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鲁迅留学日本时中国的社会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狂人日记》发表的背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