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到18世纪60年代,北美殖民地经济蒸蒸日上,呈现空前的繁荣景象。费城、波士顿和纽约发展为2—3万人口的城市,成为北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在各殖民地,以市镇为单位,年满21岁的成年男子都可以参加市镇大会,选举市镇行政委员会、其他官员、出席殖民地议会的代表。大会还提出、讨论和通过议案,处理地方重大事务。伯恩比在1759—1760年访问了北美。据他描写,弗吉尼亚人特别“高傲地珍惜自己的自由,忍受不了任何限制,几乎不能容忍任何高高在上的权力的控制,甚至有这种想法他们都受不了”。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上)
材料二:现代民族国家起源于市民社会。所谓市民社会就是基于社会分工、私有制和商品的自由交换的基础上而组成的社会。非洲的市民社会是不发达的……部落体制根深蒂固,人们只有部落观念,只听部落长老的,政府和国家没有任何权威。……虽然非洲绝大多数国家独立后学习美国的政治体制,实行三权分立,但政治不稳定是独立后非洲国家最大的灾难。独立后的非洲出现了一条新的谚语:“在非洲,武装政变随着季节一起到来,有时是武装政变越过季节而来临。”非洲独立后政治上的一个重要副产品就是腐败。
——摘编自钱乘旦等编著《世界现代化进程》
(1)根据材料,分析美国资产阶级议会民主体制得以确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非洲独立后政治体制的选择。
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产生了重要影响。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材料二1953—1973年的世界工业总产量相当于1800年以来一个世纪的工业总产量的总和……其中科技进步的因素由20世纪的5%左右上升到20世纪末的70%—80%。
材料三“二次大战以后,电视机、收录机、VCD、DCD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洗衣机、电冰箱……,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网络的出现和发展……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2分)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
(2)材料二、材料三反映了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这次科技革命主要在哪些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请至少举出二例)人类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各是什么?
(3)这次科技革命有产生了哪些影响?这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证明了什么道理?
大国崛起是世界历史舞台上令人瞩目的现象。在近代历史上,英国、德国、俄国(1917年前)都经历了崛起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英国崛起的诸多因素中,关键因素在于它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创新与经济领域的变革,请指出其表现形式及实现途径。
(2)普法战争后,德国走上崛起之路。指出德国崛起的重要前提及其实现方式,并概括推动德国崛起的主要内外因素。
(3)19世纪60年代起,日本也开始崛起。请问崛起过程中日本在内外政策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曾经百年梦,今朝复兴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有几个代表性事件: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位置,这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标志。2002年,中国加入WTO,这是我们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经济的标志。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这是中国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文化标志、经济标志、科技标志。
请回答:
(1)简述中国得以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
(2)中国加入WTO,既给中国带来机遇,又使中国面临挑战。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应如何应对?
(3)上海世博会广东馆,既向世界展示了丰富多彩岭南文化,也向世界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社会发展。简述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与“与世界接轨”的表现。
在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出现过多次的大规模人口迁移,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古代历史上人口的迁移主要是北民南迁。请列举中国古代有哪几次人口南迁高潮,并概括分析人口南迁所产生的影响。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始流向欧美,试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3)16—18世纪欧洲殖民者把非洲黑人贩运到美洲,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历史现象的?(要求至少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评价)
(4)现任总统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请简述美国黑人社会地位是如何逐渐改善的?
近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3月1日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的《解放宣言》更重大。在美国,《解放宣言》仅关系到少数黑人,而在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涉及到占压倒多数的人口。解放农奴的影响是如此深远,以致其他一系列改革证明是不可避免的……这些发展意味着1914年的俄国比起1825年的十二月党人时的俄国更与欧洲相似得多。然而,这些不断增长的相似之处正如斯拉夫派所警告的,引起了俄国社会中的某些分裂和冲突。——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61年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适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钱乘旦《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俄国与欧洲有哪些“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说明了什么问题?
(2)农奴制改革是如何体现“俄罗斯特殊性”的?这种“特殊性”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