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戴胄犯颜①执法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⑤。”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②上:指唐太宗。③擢:提升。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用“/”线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中的节奏停顿。
卿 欲 守 法 而 使 朕 失 信 乎?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②陛下忿选人之多诈:
③复断之以法
④天下无冤狱: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①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
②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从选文看,戴胄与唐太宗各是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阅读《桃花源记》,回答下列各题(1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阡陌: (2)向:(2分)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填序号)

①其中往来种作②见渔人,乃大惊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③既出,得其船④设酒杀鸡作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衣食所安,弗敢专也(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极狭,才通人。
(2)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2分)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说明了什么?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心中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下列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邴原少孤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 B.欲书可耳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 C.童子苟有志苟富贵,无相忘 |
| D.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
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与“一冬之间”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择其善者而从之 |
| 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 C.无丝竹之乱耳 |
| D.无怀氏之民欤 |
阅读下列课外文言文,回答1~2题
晋献公以垂棘①之璧,假道于虞②而伐虢③,大夫宫之奇④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⑤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
晋已取⑥虢,还反灭虞。(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垂棘,一座山的名称,盛产玉石。②虞(yú),周朝诸侯国名,在今山西。③虢(guó),周朝诸侯国名,在今河南。④宫之奇,虞国的谏议大夫。⑤德,恩德。⑥取,攻占。
| 1. |
把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假道于虞而伐虢
②晋已取虢,还反灭虞 |
| 2. |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甲】秦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节选自《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子墨子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墨子·公输》,有删改)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故称布衣。 |
| B.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九:九种(攻城的方法)。 |
| C.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 |
| D.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寇:入侵。 |
下面各项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挺剑而起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
| B.虽杀臣,不能绝也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
| C.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子墨子九距之 |
| D.仓鹰击于殿上子墨之闻,起于鲁 |
下列各项是对两则文言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表现的都是面对强敌,要避免战争除了理直气壮、义正辞严、不畏强暴外,更重要的是艰苦的实践精神,只有把道义与实力结合,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 |
| B.【甲】文“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的根本原因是“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
| C.【乙】文楚王“吾请无攻宋矣”是因为“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
| D.【甲】【乙】两文从写作方法看都用了对比手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读后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记与欧公语
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予因谓公曰:"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餕馀,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公遂大笑。元祐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颍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
( 选自《东坡志林》)
| 1.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2.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3. |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