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桃花源记》,回答下列各题(1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阡陌:        (2)向:
(2分)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填序号)
  ①  其中往来种作        ②   见渔人,乃大惊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③  既出,得其船        ④   设酒杀鸡作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极狭,才通人。
(2)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分)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说明了什么?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

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其上多乔木,其阴多铁。有草焉,其名曰黄雚,其状如樗,其叶如麻,白华而赤实,其状如赭,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胕.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阳多竹箭,多苍玉。丹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鱼。有兽焉,其状如豚而白毛大如笄而黑端,名曰豪彘

注:①黄雚guàn:草名。②樗chū:树名。③赭:赭石,就是现在所说的赤铁矿,即古人使用的一种黄棕色的矿物染料。④疥:疥疮,一种皮肤病。⑤胕fú:浮肿。⑥笄:古代的一种簪子,用来扎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⑦豪彘:即豪猪,俗称箭猪。

(1)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起阴多铁 阴风怒号 B. 其名曰黄雚 名之者谁

C.白华而赤实 其实味不同 D.其状如豚而白毛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2)下列选项中的“于”,与“北流注于渭”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积于今六十岁矣 B.受地于先王

C.万钟于我何加焉 D.告知于帝

(3)翻译句子。

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胕。

(4)请在横线上,将句子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有兽焉,其状如豚而白毛,  大如笄而黑端,名曰豪彘。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霍丘知县阳湖左君,治霍丘既一载,其冬有年。父老数十人,来自下乡,盛米于筐,有稻有稉,豚蹄鸭鸡,伛偻提携,造于县门。君呼之入,曰:“父老良苦,为来哉?”顿首曰:“边界之乡,尤扰益偷。自耶之至,吾民无事,得耕种吾田。吾田幸熟,有此新谷,皆耶之赐,以为耶尝。”君曰:“天降吾民丰年,乐与父老食之;且彼家畜,胡以来?”则又顿首曰:“往耶未来,吾民之猪鸡鹅鸭,率用供吏,余者盗又取之。今视吾圈栅,数吾所育,终岁不一失,是耶为吾民畜也,是耶物非民物也。”君笑而受之,劳以酒食。皆欢舞而去,曰:“本以奉耶,反为耶费焉。”士民相与谋曰:“吾耶无所取于民,而禄不足以自给,其谓百姓何?请分乡为四,各以月入米若薪。”众曰:“善。”则请于君,君笑曰:“百姓所以厚我,以我妄取也,我资米若薪于百姓,后之人必尔乎索之,是我之妄取无穷期也。”不可。亳州之民,有诉于府者曰:“亳旧寡盗,今而多,其来自霍丘。霍丘左耶不容盗,以祸亳,愿左耶兼治之。

(选自张惠言《茗柯文三编》,有删改)

注释:①霍丘:县名。后面的阳湖、亳州均为地名。②耶:通“爷”。③尔:如此,这样。

(1)解释文中加点实词的意思。

①伛偻提携,造于县门 造:

②君笑而受之,劳以酒食 劳:

③士民相与谋曰 相与: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是耶为吾民畜也 为坛而盟,祭以慰首(《史记•陈涉世家》)

B. 各以月入米若薪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C. 是我之妄取无穷期也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列子•汤问》)

D. 亳州之民,有诉于府者曰 所欲有甚于生者(《孟子•告子上》)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父老良苦,曷为来哉?

②百姓所以厚我,以我不妄取也。

(4)霍邱知县左君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试结合全文概括。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而已矣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有地隐然而高。 ②卫君待子而为政。

B.①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②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C.①又尝自休于此邪?②学射于甘蝇。

D.①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3)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文中孔子所持的观点,并运用此成语造一个句子。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而尝极东方。

②沃天沃日,势极雄豪

B.①则学固岂可以少哉!

②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

C.①岂爱人之善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D.①而使后人尚之如此

②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夹背。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

(3)上文第二段中作者推测王盛的用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启示我们应该怎么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吴育,字春卿,建安人也。父待问。累官光禄卿,以礼部侍郎致仕①.育少奇颖博学,举进士,试礼部第一,中甲科。除②大理评事,迁寺丞。历知临安、诸暨、襄城三县。

庆历五年,拜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居数月,改参知政事。山东盗起,帝遣中使按视,还奏:“盗不足虑。兖州杜衍、郓州富弼,山东人尊爱之,此可忧也。”帝欲徙二人于淮南。育曰:“盗诚无足虑者,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事遂寝。向绶知永静军,为不法,疑通判江中立发其阴事,因构狱以危法中③之,中立自经死。绶宰相子,大臣有营助,欲傅轻法。育曰:“不杀绶,无以示天下。”卒减死一等,流南方。

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乃复以为枢密副使。帝语大臣曰:“吴育刚正可用,第嫉恶太过耳。”一日,侍读禁中,帝因语及“臣下毁誉,多出爱憎,卿所当慎也”。育曰:“知而形之言,不若察而行之事。圣主之行,如日月之明。进一人,使人皆知其善,出一人,使人皆晓其恶,则阴邪不能构害,公正可以自立,百王之要道也。”

育性明果,所至作条教,简疏易行而不可犯。遇事不妄发,发即人不能挠。辨论明白,使人听之不疑。初尹开封,范仲淹在政府,因事与仲淹忤④.既而仲淹安抚河东,有奏请,多为任事者所沮,育取可行者固行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有删改)

注:①致仕:在官任上退休。②除:授予官职。 ③中:陷害。 ④忤:违逆,不顺从,不和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盗诚无足虑者

②因构狱以危法中之

③育论辨不已

④育取可行者固行之。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②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

(3)知而形之言,不若察而行之事。

本文第②④两段用那些事表现了吴育的什么品质?请分条说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