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濒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①之,其为君亦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
②鲁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注】:①宥(yǒu):宽恕。
下列句中的“于”与“欲以戮之于群臣”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 ( )
A.又留蚊于素帐中 | B.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D.苛政猛于虎也 |
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齐桓公想让鲍叔做太宰,但鲍叔认为管夷吾更有治理国家的才华,因而向桓公力荐管夷吾。 |
B.管夷吾有一次曾差点暗杀了齐桓公,所以齐桓公耿耿于怀,不能原谅他。 |
C.施伯识破了齐国的用意,坚决反对将管夷吾送给齐国,足见其洞明局势的远见卓识。 |
D.鲁庄公虽有谋臣施伯为其出谋划策,但因为自身目光短浅,最终还是中了齐国的计。 |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桓公自莒反于齐 反: ②君若宥之 若:
③请生之 生: ④如鲍叔之言 如:
翻译下列句子。
(1)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
译:
(2)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译:
文言文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朝:早晨。 | B.徐公来,孰视之孰:谁 |
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莫:没有谁。 | D.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暮寝而思之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
B.皆以美于徐公以牒为械(《公输》) |
C.能谤讥于市朝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
D.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余闻之也久(《伤仲永》)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内容。(不超过40字)
从邹忌分析“王之蔽”的事例中,你看出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
文言文阅读(共12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
(顾炎武《与友人书》节选)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⑥ [勉]勤勉,努力。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假如) | B.不幸而在穷僻之域(域:地方区域等) |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 | D.若既不出户(户:门)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以”字,意思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敢出一言以复 | B.夫以孔子之圣 |
C.俯身倾耳以请 | D.以光先帝遗德 |
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从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两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 |
B.甲文从为学之难的角度说勤勉,也谈了尊师之道;而乙文谈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 |
C.甲乙两段文字都强调要勤勉好学,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 |
D.甲乙两段文字都强调学习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要开阔眼界。 |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题。(共11分)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二)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日:“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①,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②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选自《左传.秦晋崤之战》
注释:①管:钥匙。②无乃:大概。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间 :又何间焉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 B.故:公问其故故余虽愚 |
C.信:必以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D.属:忠之属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文(一)略写了长勺之战的过程,你是如何理解的?
选文(二)写蹇叔对秦国准备攻打郑国的看法,结合选文(一)说说曹刿和蹇叔对战争取胜因素的看法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2分)
【甲】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节选自《隆中对》)
【乙】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8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27,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
(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凡三往,乃见②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
B.①曹操比于袁绍②躬耕于野 |
C.①即前兵三万人以助备②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D.①贤能为之用②亮少有逸群之才 |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时人异焉”中“异”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利尽南海 | B.失期,法皆斩 |
C.欲信大义于天下 | D.固以怪之矣 |
用“/”给下面文句断句,要求根据语境划出两处。
备 得 用 与 武 帝 交 战 大 破 其 军 乘 胜 克 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句。
①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②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甲文主要记述了诸葛亮未出茅庐时与刘备的一次谈话。乙文主要记述了诸葛亮辅佐刘备成就帝业。甲文中的谈话成功预见了乙文中刘备的哪些作为?
云梦田
【明】刘基
楚王好安陵君,安陵君用事,景睢邀江乙,使言于安陵君曰:“楚国多贫民,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以食,无使失所。”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他日,见景子,问其入之数。景子曰:“无之。”安陵君愕曰:“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景睢失色而退,语其人曰:“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选自《郁离子》)
【注释】①用事,旧指当权。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二处)(2分)
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l)楚王好安陵君( ) (2)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以食( )
(3)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 ) (4)景睢失色而退(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本文所倡导的为政之道,与下列哪篇课文的主题最接近?( )(2分)
A.《唐雎不辱使命》 | B.《曹刿论战》 | C.《大道之行也》 | D.《醉翁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