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共12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
(顾炎武《与友人书》节选)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⑥ [勉]勤勉,努力。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假如) | B.不幸而在穷僻之域(域:地方区域等) |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 | D.若既不出户(户:门)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以”字,意思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不敢出一言以复 | B.夫以孔子之圣 |
C.俯身倾耳以请 | D.以光先帝遗德 |
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从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两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 |
B.甲文从为学之难的角度说勤勉,也谈了尊师之道;而乙文谈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 |
C.甲乙两段文字都强调要勤勉好学,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 |
D.甲乙两段文字都强调学习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要开阔眼界。 |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御前画手贺世魁
大兴人贺世魁,字焕文,道光四年,因尚书禧恩荐,恭绘御容《松凉夏健图》称旨,以六品衔供奉如意馆。有旨着贺世魁在午门楼上观看绘图,随绘太保大学士、扬威将军、威勇公长龄等五十二功臣像,御题藏之紫光阁。由是世魁之名,倾动遐迩,以得其笔迹为奇幸。且下笔有神,每图一人,面不过半时许。若如他名手对坐摹形,构思腐颖,又安能于殿壁森严之地,挥洒自如?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为收藏家所宝(珍宝) | B.太守怜之(可怜) |
C.由是世魁之名,倾动遐迩(远近) | D.每图一人,面不过半时许(左右)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
A.乃为作山水小幅乃丹书帛之 |
B.而己则牛衣瑟缩以为常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C.于殿壁森严之地能以径寸之木 |
D.以六品衔供奉如意馆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太守怜之,而宦况清寒,布衾无副,乃为作山水小幅。
②由是世魁之名,倾动遐迩,以得其笔迹为奇幸。王宸和贺世魁都在绘画领域有极高的声望,但在表现上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评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真宗皇帝时,向文简①拜右仆射。麻下②日,李昌武③为翰林学士,当对④。上谓之曰:“朕自即位以来,未尝除仆射⑤。今日以命敏中,此殊命也,敏中应甚喜。”对曰:“臣今自早候对,亦未知宣麻,不知敏中何如。”上曰:“敏中门下,今日贺客必多。卿往观之,明日却对来,勿言朕意也。”昌武候丞相归,乃往见。丞相方谢客,门阑⑥悄无一人。昌武与向亲近,径入见之。徐贺曰:“今日闻降麻,士大夫莫不欢慰,朝野相庆。”公但唯唯⑦。又曰:“自上即位,未尝除端揆⑧,此非常之命。自非勋德隆重,眷倚殊越,何以至此?”公复唯唯,终未测其意。又力陈前世为仆射者勋劳德业之盛、礼命之重,公亦唯唯,卒无一言。既退,复使人至庖厨中,问今日有无亲戚宾客饮食宴会,亦寂无一人。明日再对,上问:“昨日见敏中否?”对曰:“见之。”“敏中之意何如?”乃具以所见对。上笑曰:“向敏中大耐官职。”
【注释】①向文简:即向敏中,官至宰相,进右仆射。②麻下:指宣布任命书。唐宋皇帝诏书用麻纸书写,颁诏又称“降麻”。③李昌武:即李宗谔,官至翰林学士。④对:入对,晋见皇帝。⑤除仆射:除,任命官职;仆射,官职名称。⑥门阑:大门前的栅栏。⑦唯唯:应而不置可否的样子。⑧端揆:指尚书省长官,即仆射。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非常之命非常:不同寻常 |
B.自非勋德隆重自非:如果不是 |
C.明日再对明日:明天 |
D.乃具以所见对具:详细 |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敏中之意何如辍耕之垄上 |
B.终未测其意其真不知马也 |
C.何以至此以其境过清 |
D.李昌武为翰林学士项燕为楚将 |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上以右仆射一职授予向敏忠,这是一项非同寻常的任命。 |
B.皇上派李昌武暗中观察向敏忠,说明皇上对向敏忠并不完全信任。 |
C.向敏忠接受任命后,前去祝贺的官员并不多,向敏忠也没有大宴宾客。 |
D.向敏忠接受任命后泰然处之,说明他宠辱不惊。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鸣机夜课图记
[清]蒋士铨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①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②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③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注释】①四子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②波、磔(zhé):汉字书写笔画。③组绣纺:即编织结线。④夏(jiǎ)楚:用于责打的大条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母日授四子书数句( )⑵苦儿幼不能执笔( )
⑶无误,乃已( )⑷与轧轧相间( )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⑵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之具,毕陈左右。
⑶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蒋母严于教子的做法,与孟子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观点是相通的,你赞成这样的做法吗?为什么?(4分)
阅读《小石潭记》完成后面小题。
小石潭记(柳宗元)
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记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 | B.见 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 |
C.以以其境过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D.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 |
下列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写出了发现小潭的经过,给文章增加了探奇的情趣。 |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句子明写游鱼,暗写潭水的清澈,这种衬托的笔法极其巧妙。 |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作者成功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凹凸不平,犬牙相错的特点,使我们倍感形象逼真。 |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衬托出了作者那种渴望热闹的心境。 |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A.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同游者。 |
B.本文是一篇写景佳作,作者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感受,意在突出小石潭景色的特点:幽静。 |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句,明写游鱼暗写潭水清澈,笔法妙极。 |
D.“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此句运用比喻句的守法描写小石潭的远景,十分形象逼真。 |
下列几首古诗词中写到被贬心情的一首是()
A.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B.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C.柳宗元《江雪》 | D.文天祥《过零丁洋》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小题。(14)
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往贷粟于监河侯②庄周忿然作色
③周顾视④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②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③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庄周是怎样谴责监河侯的?全文对你有何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