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一)谢安,字安石,尚从弟也。父裒①,太常卿。安年四岁时,谯郡桓彝②见而叹曰:“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③。”及总角④,神识沈敏,风宇条畅,善行书。少有盛名,时多爱慕。后安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安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⑤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二)及帝崩,桓温入赴山陵,止新亭,大陈兵卫,将移晋室。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 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阼⑥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⑦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注释】①裒(póu):谢裒,谢安的父亲。②桓彝:尚书吏部郎桓彝,桓温的父亲。③王东海:即王承,晋名臣。④总角:指童年时。⑤将无:相当于“还是……吧”。⑥阼(zuò):国家。⑦趣:通“促”,赶快。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孙、王诸人色并遽(惊慌) | B.便唱使还(通“倡”,提议) |
C.转见于色 (看见) | D.望阶趋席(快走)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A.众人即承响而回 挟天子而令诸侯 |
B.于是审其量其一犬坐于前 |
C.王之恐状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D.乃趣解兵凡三往,乃见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
②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两篇短文都体现了谢安怎样的品质?具体表现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阅读《三峡》,完成1~4题。(共13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 《三峡》
【注释】①五色:形容“石壁”色彩缤纷。②歇:消散。③康乐:指山水诗人谢灵运。④与:参与,引申为赞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略无阙处()⑵虽乘奔御风()
⑶沉鳞竞跃()⑷夕日欲颓()翻译下列句子。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⑵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译文: 两文都写到了“猿鸣”,请分别说明“猿鸣”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
答:有人认为三峡“壮美”,有人却说三峡“秀美”,请依据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于土墙凹凸处()(2)以丛草为林()
(3)以土砾凸者为丘()(4)方出神()
(5)凹者为壑()(6)鞭数十()诵读选文,分别概括两段所记之趣。
(1)___________之趣(2)___________之趣选文中共有两个成语,请找出并分别造句。
(1)成语___________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语___________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张岱)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⑴是日更定矣 ⑵湖中人鸟声俱绝
⑶上下一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表现作者遗世独立的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
B.文中作者的“痴”,是指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 |
C.两个赏雪人见到志趣相投的作者,惊喜劝酒,作者被迫喝下三大杯酒后赶紧离去。 |
D.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再现雪中所见之景,文字间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12 分)
虽有嘉肴
《礼记》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 》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用“/” 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断2处,2分)
《兑命 》曰 学 学 半 其 此 之 谓 乎?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 分)
(1)虽有至道(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3)知困(4)然后能自强也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译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3分)
这篇文章主要讨论了和的关系,提出了“”的观点。
赵简子元日放生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注释】①邯郸:晋国的都城,今河北邯郸市。②正月元旦:即农历正月初一。③简子:即赵简子,晋国权臣。
【思考与练习】解释加点词(4分)
①客问其故②竞而捕之
③君如欲生之④简子曰:“然。”翻译句子(2分)
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选出与“民知君之欲放之”指导“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A.辍耕之陇上 | B.受地于先王 |
C.要离之刺庆忌也 | 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说说赵简子是一个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