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计算机
①DNA计算机是一种生物形式的计算机。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是一条双螺旋“长链”,链上布满了“珍珠”即核苷酸。科学家研究发现,DNA分子通过这些“珍珠”的不同排列,能够表达出生物体各种细胞拥有的大量基因物质。数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以及计算机专家从中得到启迪,正在合作研制未来的液体DNA电脑。它利用DNA能够编码信息的特点,先合成具有特定序列的DNA分子,使它们代表要求解的问题,然后通过与生物酶(在此相当于加、减、乘、除运算)的相互作用,使它们相互反应,形成各种组合,最后过滤掉非正确的组合而得到的编码分子序列就是正确答案。
②由于DNA分子能同时进行大量的生化反应,所以DNA计算机在结构上是超大规模并行的,这种“试管型”的计算方式,在理论上可处理传统计算机的硅芯片和电流难以处理的问题,尤其是那些计算量随计算规模成指数增长的问题。
③DNA计算机以核苷酸为内存,且具有超大规模并行结构,所以DNA分子计算机最大的优点在于其惊人的存贮容量和运算速度。1立方米的DNA溶液,可存储1万亿亿的二进制数据。十几个小时的DNA计算,相当于所有电脑问世以来的总运算量。未来计算机的芯片和磁盘都用DNA溶液来代替,其强大的功能将令人惊讶。而且,DNA计算消耗的能量非常小,只有电脑的十亿分之一。
④DNA计算机诞生于1994年,发明人是莱昂那多〃阿德莱曼(Leonard Adleman)。阿德莱曼用“试管” DNA计算机做实验,测试出了DNA计算机的可行性。他的“试管计算机”在几秒内得出了结果,但他花去了数周时间去拣出那些正确的答案。
⑤传统电子技术将在2020年后的某个时候达到物理极限。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的科学家在简化和按比例放大这种技术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他们采取了不同于其他先驱者所进行的试管实验的办法,而是把DNA链固定到一块镀金的玻璃载片(一种DNA芯片)上。其他研究人员则希望把DNA计算技术送回到活细胞中。像科幻小说中描述的向大脑植入以DNA为基础的人造智能芯片,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像现在接种疫苗一样简单。
⑥DNA分子计算机将是计算机发展的方向之一。现在已经设计出了DNA逻辑门、DNA片段以及更多超前的东西,现在DNA计算机最大的问题是很难检测其计算的结果。一旦这个问题得到解决,DNA计算机将会很快问世。但不要过早地期待它取代传统计算机(塑料制品与硅片的结合)。大部分专家预言:比起用来运行文字处理程序和发送电子邮件,未来的DNA计算机的应用极可能集中在破译密码和绘制飞行航线方面。 文章主要介绍了DNA计算机的哪三方面内容?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像科幻小说中描述的向大脑植入以DNA为基础的人造智能芯片,也许在不久 的将来就像现在接种疫苗一样简单。 根据文章第③段内容,从运算角度,写出下图所表达的意思。
阅读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材料一:基因芯片(又称DNA芯片、生物芯片)技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 逐步实施以及分子生物学相关学科的迅猛发展而产生。
材料二:基因芯片正以其可同时、快速、准确地检测和分析数以千计基因组信息的本领而显示出了巨大的威力。基因芯片技术已经或即将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人类基因研究和未来医学临床诊断以及进行司法鉴定、疾病检测、药物筛选等。
材料三:基因芯片技术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技术成本昂贵检测灵敏度较低,分析范围较窄等。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各题。
适时让理想转个弯
①很多人可能都有这么一个观点,认为要成功就得心无旁骛、坚持不懈地向着心中的目标前行。只有这样,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
②这种观念有可取的一面,因为成功需要一种坚持的精神。不过,心中原有的目标如果并不适合自己,你就会在前进的路上举步维艰。只有确定了更适合自己的目标,才能够很快在新的领域有所突破。正如戴尔•卡耐基所说:“正确的选择加上不懈的努力,就会创造出奇迹。”所以,人要懂得适时调整自己的目标。
③人的目标会发生改变,因为外界条件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客观环境的制约。在闭塞、落后的条件下,很难树立宏伟远大的目标,而换了一方天地,眼界开阔之后,原来的目标自然就会随之改变。太行、王屋二山挡在门前,阻塞了交通,愚公当然要把移山作为目标。可是两座大山被移走了,难道愚公还要跟过去,继续凿石垦壤吗?鲁迅先生最初是抱定了学医救国的理想,但留学日本之后的见闻感受,使他发现了拯救人的灵魂比救治人的身体更重要。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以笔为刀枪,终成一代文豪。当今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只有紧跟社会发展的形势,适时调整自己的目标,才不会被社会丢在后面
④人的目标会发生改变,还因为自我认知也在发生变化。人的成长是从懵懂到成熟的过程。小时候,我们的人生目标大都停留在一个模糊的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性格的逐渐威熟,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等也都会相应地发生改变,人生的目标也往往会随之改变。我们会更加了解自己有什么样的优势和劣势,什么样的职业更适合,需要找怎样的人生伴侣,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等等。事实上,让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标,才能更好地激励人们走向成功。化学家奥托•瓦拉赫最初也不知道选择怎样的人生目标,走了很多弯路,直到最后明白了自己的优势,重新调整了目标,才取得了最后的成功。对于任何一个期待成功的人来说,既要有坚韧不拔、终生奋斗的进取精神,也要学会将明确坚定的目标和灵活机动的策略结合在一起。
⑤影响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因素有很多。无论来自外部还是内在的变化,我们都要明白,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找到自己的强项,避开自己的弱势,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够真正地走向成功。如果最初设定的人生目标被证明并不合适,那就让自己的理想转个弯。
(原文有改动)
(1)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
(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面事例可以放在第③段还是第④段中?请具体阐明理由。
张文举青年时期笔耕不辍,立志成为作家,但多年来一封封投稿信石沉大海,他逐渐认识到自己不适合写作。他的钢笔字写得很漂亮,于是他毅然放弃写作,练起了钢笔书法,最终成为著名的硬笔书法家。
(4)小明学习很努力,但成绩一直很不理想。他从小喜欢玩泥塑很有造型方面的天赋。有人建议他报考职专,学习面点专业,将来会成为一个出色的面点师。但小明在大学里当教授的父母却希望儿子放手一搏,将来考上大学,成为一名学者。在这二者之间,小明需要做出选择,读了本文之后,你会给他提怎样的建议?请简要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各题。
年画
①年画,就是过年时张贴的画。作为中国画中独特的一种类型,年画是老百姓在辞旧迎新的欢乐时刻用来营造节日气氛的一种绘画。它除了能带给人们视觉上的美感外,还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祝福,是表达朴实生活理想的一种民俗艺术形式。
②年画起源于门神画。我国百姓礼敬门神之风,在春秋以前就已经形成。秦汉之际,出现了最早的门神形象,即神荼、郁垒。唐宋以来,门神画逐步衍化成了木版年画,其表现题材也越来越丰富。关羽、赵云、秦琼、尉迟恭等武将和钟馗、天师等神仙开始在年画中出现。明中叶以后,全国出现了很多年画产地,苏州桃花坞和天津杨柳青成为年画的南北中心产地。清末,上海、天津等地兴起了月份牌年画,广受民众喜爱。
③按照题材的不同,年画大致可以分为门神年画、生活年画、戏曲年画等几大类。
④一是门神年画。现在广为流传的门神形象是初唐名将秦琼和尉迟恭。他们成为门神,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相传唐太宗因梦到龙王索命,夜夜受到惊扰,于是命秦琼、尉迟恭守卫在寝宫门口。日子久了,两位将军体力不支。太宗便命人画了他俩的画像,贴于门上。后世便以此镇邪,沿袭至今。
⑤二是生活年画。生活年画中最有特点和最受欢迎的是以娃娃为内容的年画。年画中的娃娃都是聪慧、可爱、眉清目秀的样子,他们手里常拿着荷花、金鱼、宝灯、水瓶等物件,带有美好的寓意。娃娃年画表达了老百姓对美满家庭、幸福生活的憧憬。
⑥三是戏曲年画。戏曲年画是随着戏曲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年画。它将年画与京剧、黄梅戏、越剧等戏曲完美地结合起来,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画中有戏、百看不厌。
⑦年画的主要流派有两种,一是苏州桃花坞年画。它起源于明代,盛行于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二是天津杨柳青年画。它产生于明代,与桃花坞年画并称为“南桃北柳”。
⑧年画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更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慰藉和希望。虽然它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在不断改变,但寄托在其中的美好祈盼和心愿一直都在,这是年画的精神,也是年画的情怀。
(原文有改动)
(1)选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年画的?
(2)选文第②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3)选文第②段中“最早”能否改成“较早”?为什么?
(4)选文第③~⑥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5)人们张贴年画来营造节日气氛,寄托对新一年的美好祝福。春节还有哪些活动体现了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各题。
伞
①大兴安岭的春雪,比冬天的雪要姿容灿烂。雪花仿佛沾染了春意,朵大,疏朗。它们洋洋洒洒地飞舞在天地间,犹如畅饮了琼浆,轻盈,娇媚。它们似乎知道自己的美丽,不像冬天的雪往往在夜里下,它们喜欢白天时从天庭下来,安抚着人们渴慕的眼神。
②我是喜欢看春雪的,这种雪下的时间不会长,也就两三个小时。站在窗前,等于是看老天上演的一部寬银幕的黑白电影。山、树、房屋和行走的人,在雪花中闪闪烁烁,气象苍茫而温暖,令人回味。
③去年四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我在工作室写作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正写得如醉如痴,电话响了,是妈妈打来的。她说:“我就在你楼下,下雪了我来给你送伞,今天早点回家吃饭吧。”
④没有比写到亢奋处遭受打扰更让人不快的了。我A_____地对妈妈说:“雪有什么可怕的?我用不着伞,你回去吧。”妈妈B_____地说:“我看雪中还夹着雨,怕把你浇湿,你就下来吧!”我终于忍耐不住了,冲妈妈无理地说:“你也是,来之前怎么不打个电话,问问我需不需要伞?我不要伞,你回去吧!”
⑤我挂断了电话,听筒里的声音消逝的一瞬,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最不可饶恕的错误!我跑到阳台,看见飞雪中的母亲撑着一把天蓝色的伞,微弓着背,缓缓地往回走。她的腋下夹着一把绿伞,那是为我准备的啊。我想喊住她,但羞愧使我张不开嘴,只是默默地看着她渐行渐远。也许是太沉浸在小说中了,我竟然对春雪的降临毫无知觉,从地上的积雪看得出,它来了有一两个小时了,确如妈妈所言,雪中夹杂着丝丝细雨,好像残冬流下的几行清泪,做母亲的,怕的就是这样的泪会淋湿她的女儿啊!而我却粗暴地践踏了这份慈爱!
⑥从阳台回到书房后,我将电脑关闭,站在南窗前。窗外是连绵的山峦,雪花使远山隐遁了踪迹,近处的山也都模模糊糊,如海市蜃楼。山下没有行人,偶尔几只鸟儿飞过。这个现实的世界因为一场春雪的造访,而有了虚构的意味。看来老天也在挥洒笔墨,抒写世态人情。我想它今天捕捉到的最心酸的一笔,就是母亲夹着伞离去的情景。
⑦雪停了。黄昏了。我锁上门,下楼,回妈妈那里。做了错事的孩子最怕回家,我也一样。朝妈妈家走去的时候,我觉得心慌气短。妈妈分明哭过,她的眼睛红肿着。我向她道歉,说我错了,请她不要伤心了。她背过身去,又抹眼泪了。
⑧我知道自己深深伤害了她。多年来,母亲最惦念的一直是我这个女儿。在外读书时,每次拿起电话,里面都是她的询问叮咛;后来独立在社会闯荡,难免遇到磕磕绊絆,她总能给我慰藉;结婚后,不谙柴米之道的我仍要她操心。父亲去世后,母亲大病一场,衰老了许多。近两年母亲似乎很少笑了,对我也愈加依赖。而四十多岁的我,在她面前,却依然是个任性的孩子。
⑨母亲看我真的是一副悔过的表情,便在晚餐桌上,半嗔半怒地数落了我一句:“以后你再写东西时,我可不去惹你!”
⑩母爱就像伞,把阴晦留给自己,而把晴朗留给儿女。
(原文有改动)
(1)请将下面的词语正确、工整地抄写在方格中。
消逝 偶尔
(2)根据下面的提示,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① →“我”拒绝母亲送来的伞→② →母亲原谅了“我”
(3)选文第⑥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①在选文第④段A、B两处分别填上两个字的词语,表现人物的动作或神态。
②第⑨段中“半嗔半怒地数落了我一句:以后你再写东西时,我可不去惹你!”一句反映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5)选文中的“我”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谈出两点即可)
(6)在选文中,“伞”不仅是遮蔽雨雪的工具,还承载着美好的情感。在你的成长历程中,一定有其他事物也曾给你带来过类似的体验,请写下来,不超过45字。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认为;远古时候,伏羲氏治理天下,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察鸟兽的形象和大地的脉理,近的取法自身,远的取法他物,在此基础上,创造了占卜的符号,用来表达特定意义。到了神农氏时代,使用结绳记事的办法,管理事务。随着行业和杂事日益繁多,虚饰作伪的事情经常发生。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鸟兽的足迹,领悟到可根据纹理而分辨出鸟兽的不同,因而开始创造文字。当然,汉字不是由一个人创造的,有可能是仓颉在这一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材料二】
“金石书画”与中国古典诗词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内涵,金石,指古代镌刻着文字纪事的钟鼎碑碣等金属和石制器物,汉字在其中不仅起到记事作用,也记录了文化、审美演变的过程。而书法艺术的造型基础就是汉字的点线搭配、字形变化,起于点画用笔,系于单字结构,成于整幅章法,美于神态气韵。金文的古朴大方、小篆的形象直观、隶书的整齐优美、草书的龙飞凤舞……汉字的特点使书法艺术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规律和美学价值。
【材料三】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很多种文字,世界上的文字种类就更多了。不同的文字是不同民族的文化载体,是不同民族的智慧结晶,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从世界文字的发展来看,目前可知最早的文字有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西亚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以及中国的古汉字。几千年过去了,今天,埃及人和西亚人已看不懂他们祖先曾使用过的文字了,只有汉字,不但表音达意,而且还发展成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历经千年岁月,至今仍被使用着。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最具活力的文字,被视为中国的“第五大发”。
(原文有改动)
(1)选出对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A.伏羲氏观察鸟兽的形象和大地的脉理之后,就创造了占卜的符号,用来表达特定的意义。
B.汉字在“金石书画”艺术中起到记事作用,记录了文化、审美演变的过程。
C.汉字演化到今天,先后出现了金文、小篆、隶书、草书四种不同的书写形式。
D.从世界文字的发展来看,目前可知最早的文字有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中国的古汉字。
(2)选出对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
A.从伏羲氏创造占卜的符号,到神农氏结绳记事,再到黄帝时仓颉开始创造文字,汉字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B.汉字形式多样,有的古朴大方,有的形象直观,有的整齐优美,有的龙飞凤舞……这些特点使书法艺术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规律和美学价值,也使汉字历经千年而不衰。
C.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最具活力的文字,至今仍被使用着,而其他的古老文字已经消失了。
D.从汉字的创造到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这一发展变化过程显示了中华民族杰出的智慧。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春联的魅力
田广学
①小时候,每年正月十五前,爸爸领我走街串巷,品赏谁家春联字体美,谁家春联用词妙的往事,至今难忘。
②故乡,黑土地松花江中游北岸一个小镇,地处巴彦、呼兰和绥化三市县交界点,渐成商贾集散之地,人丁兴旺,镇势渐盛。父亲是小镇一位有名的中医大夫,闲余最大的嗜好是看古书、练书法。久而久之,父亲文采与医术齐飞,书法亦渐入佳境。每逢春节到来之前,亲朋好友及街坊邻里,纷纷抱着红纸求父亲帮忙写春联。从我记事起,每年腊月二十六七开始,父亲就进入了一年“最繁忙的时节”,天天写春联。父亲虽属自学成才,却不失对艺术的追求。他临摹的王義之、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帖,我留存至今。父亲给大家写春联有两大特点:一是用词讲究,鲜有重复。一本黄色竖版、充满沧桑感的《千家诗》是他春联创作的主要“词源”,每年写春联时,他翻阅不下百次。二是字体俊美,别具一格。用他自己的话说,写的春联贴出去不能让人家见笑,不能有损我田大夫的名声。
③不知从哪年开始,镇商会每年正月十五都要组织几位包括父亲在内的颇有文化之人,沿着十字街逐一品赏各家商号与门市的春联,按字体和用词打分,评出前三名,并予以适当奖励。我想,这或许是爸爸写春联“求质”与小镇春联“趋佳”的原因之一吧!
④光阴荏苒,小镇商会每年“正月十五品赏春联”的活动早已成了“昨夜星辰”,但爸爸每年春节期间带我走街串巷品赏春联的习惯,却一直延续至我十八岁参军离家。
⑤记得我上初中的1964年春节,品赏中发现两家对门的理发店的春联很有味道,“新兴理发社”的是隶书春联:新事业从头做起,旧现象一手推平。“古镇理发店”的是宋体春联:虽属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父亲告诉我,“新兴理发社”刚刚成立不久,不仅店名新,春联也新,不愧“新兴”;而“古镇理发店”,店名和春联都体现了古朴典雅,老味儿可人。两者各具千秋。
⑥1965年春节,在我就读的镇中学门前,父亲指着“笔墨书元人间改岁,纸砚告旦天下逢春”的春联说:“此联行草字美,用词登高望远,对仗工整,实属难得。因此,我存记至今。
⑦流年似水,春去秋来。父亲离去后,我接替父亲为亲朋好友、街坊邻居书写春联,直到我去县城工作为止。在县机关,我依旧坚持为同事们书写春联,并于春节期间习惯性游走于大街小巷品赏春联。
⑧斗转星移,岁月更替。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烫金洒银,制作精良的“印刷体”春联日益增多,如“墨润生宣”一般,浸染扩充。泼墨手写的传统春联渐渐难觅踪迹,父亲留给我的春节走街串巷品赏春联的“良习”,也因失去了“市场”而停下脚步……如今,村寨的春联往往更多用“财”“福”“金”“富”等词语和清一色金黄印刷体,过去墨宝纷呈、词汇万千的传统春联渐行渐远。
⑨所幸当年与父亲走街串巷常见的、朗朗上口的众多佳联,至今记忆犹存:“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又是一年春草綠,依然十里杏花红”“人向安和歌大治,心倾昌隆奔小康”“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点点迎新春。”
⑩印象最深的是1985年春,以“长城”为主题的第三届全国迎春征联一等奖作品:水木荣春晖,柳外东风花外雨;江山留胜迹,秦时明月汉时关。作者巧妙地把古代诗人李白、虞集、孟浩然和王昌龄的铸句合四而一,浑然集成一副新的作品,可谓阳春白雪,令人赏心悦目。1990年初,广州《羊城晚报》举办以“春与马”为主题的迎春征联,获得一等奖的春联也让我迄今难忘:南岭梅香迎岁始,东郊草浅试蹄初。上联中隐去了“春”字,下联中隐去了“马”字,仅十四个字,盎然春意和骏马奔腾之势皆跃然纸上。
⑪春联的魅力,就其雅俗共赏而言,我更偏向于后者﹣俗。来自于民间大众,植根于家家户户,回归本真,才会有更加长久和蓬勃的生命力。
⑫真盼望能从某一年春节开始,如父亲当年带我一样,领着儿孙走街串巷品赏春联,告诉孩子们谁家的春联字体写得美,谁家的春联词语用得妙,让春联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选文有删改)
(1)父亲和“我”做了哪些与春联有关的事?请概括出其中四件事。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句子。
(3)文中引用大量的春联有什么作用?
(4)本文表达了“我”哪些情感?
(5)根据本文内容,为“春联”写一段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