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①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②间,海外诗③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④,而人或谓之不韵。⑤
【注释】①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②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③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④气索:气短。⑤不韵:不雅。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前后如此(     )    (2)世上人更不著我也(      )
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但是人们或许会说东坡的诗不雅。
B.而且有的人会说士大夫们不雅。
C.但是有的人会说士大夫们不雅。
D.而且人们或许会说东坡的诗不雅。

文中能印证欧阳修预言的一句是                 。(用原文回答)
选文一方面显示了苏东坡的磅礴才气,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欧阳修的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0分)
张元传(节选)
张元,年六岁,其祖以夏中热甚,欲将元就井浴。元固不肯从。祖谓其贪戏,乃以杖击其头曰:“汝何为不肯浴?”元对曰:“衣以盖形,为覆其亵④。元不能亵⑤露其体于白日之下。”祖异而舍之。南邻有二杏树,杏熟,多落元园中。诸小儿竞取而食之。元所得者,送还其主。村陌有狗子为人所弃者,元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类,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是以收而养之。”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未几,乃有狗母衔一死兔,置元前而去。
【注释】①谦谨:谦虚谨慎。②微:稍微,稍稍。③释典:释,释迦牟尼的简称,后泛指佛教。释典,佛教的典籍。④亵:指家居所穿的便服。⑤亵:轻慢,亲近而不庄重。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
(1)元固不肯() (2) 祖其贪戏()
(3)诸小儿竞取而之() (4)遂焉()
下列各句中的“以”与“其祖以夏中热甚”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乃杖击其头 B.我日始出时去人近
C.吾欲辱之,何 D.旬日子方皆尽,岁大穰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衣以盖形,为覆其亵。
②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不见长安
晋明帝①数岁,坐元帝②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③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④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注:①晋明帝:司马绍 ②元帝:司马睿 ③洛下:洛阳,西晋都城 ④居然:显然
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1)潸然流涕涕(2)元帝异之异
(3)更重问之更(4)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尔
下列与“何以致泣”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欲辱之,何以也 B.何以都不闻消息
C.一儿以日始出时远 D.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划线句。
听了“举目见日,不见长安”的回答,元帝会有什么反应?请想象并加以描绘。

不见长安
晋明帝①数岁,坐元帝②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③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④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注:①晋明帝:司马绍 ②元帝:司马睿 ③洛下:洛阳,西晋都城 ④居然:显然
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1)潸然流涕涕(2)元帝异之异
(3)更重问之更(4)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尔
下列与“何以致泣”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欲辱之,何以也 B.何以都不闻消息
C.一儿以日始出时远 D.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划线句。
听了“举目见日,不见长安”的回答,元帝会有什么反应?请想象并加以描绘。

阮孝绪传(节选)
孝绪七岁,出继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十六,父丧,不服绵纩,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闻其笳管,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 (节选自《南史选译·阮孝绪传》)
[注释]①出继:此处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②绵纩(kuáng):指丝织品。绵:丝绵。纩:絮。③颠覆:指王晏遭杀身之祸一事。④笳管:即胡笳,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⑤坐:因事入罪。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闻者咸叹之(2)不绵纩(3)孝绪之必至颠覆(4)亲而不
下列句子中的“其”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屡至其门 B.故人不独亲其亲 C.安陵君其许寡人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
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
注释:①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亡,逃亡。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③负——用背驮东西。④椎(chuí)——槌子或棒子。⑤况(huàng)然——形容钟声。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先自度其足()②反归 取之()
③恐人闻之()④ 遽掩其耳()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以椎毁之

A.反归取之 B.项为之强
C.试之以足 D.物外之趣

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宁信度,无自信也。
⑵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
试说说第二则寓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1 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