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①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②间,海外诗③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④,而人或谓之不韵。⑤
【注释】①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②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③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④气索:气短。⑤不韵:不雅。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前后如此(     )    (2)世上人更不著我也(      )
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但是人们或许会说东坡的诗不雅。
B.而且有的人会说士大夫们不雅。
C.但是有的人会说士大夫们不雅。
D.而且人们或许会说东坡的诗不雅。

文中能印证欧阳修预言的一句是                 。(用原文回答)
选文一方面显示了苏东坡的磅礴才气,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欧阳修的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疏食饮水()(2)曲而枕之()(3)博学而志()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上节选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这三个方面。
B.选文第一则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其中,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的是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学习。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句中的“择”字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说明了学习的关键在于他人身上,只有“择其善”去“其不善”,自己才能有所进步。

阅读《愚公移山》选段,完成后面问题。(12分)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是一篇故事,选自《》。(2分)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2分)

A.甚矣,汝之不惠。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河曲智叟亡以应。 D.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汝心之( ) (2)何苦而不平?( )
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甚矣,汝之不惠。(2分)
(2)曾不若孀妻弱子。(2分)
这段文字是全文的核心,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全段说明了智叟不智,愚公不愚。(2分)

阅读《伤仲永》,回答6~10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父焉________ (2)以钱币乞之______
(3)到舅家 ________ (4)泯然众人矣
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忽啼求 B.邑人奇
C.不能称前时 D.于舅家见

翻译下列句子。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②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填空。
本文借事说理。叙事部分按照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本文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阅读《小石潭记》回答后面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解释加点的字词
(1)潭中鱼百许头()(2)佁然不动()
(3)水尤清()(4)不可久()
请选出下列四项中加点字词义相同的一项()

A.全石为底其境过清
B.潭中鱼百许头明灭
C.水尤冽以其境过
D.佁不动月色入户,欣起行

翻译句子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虽有佳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标四处)
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不知其(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3)教然后知(4)学半
翻译句子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填空
本文集中论述了的关系问题,阐述了“”的道理。开篇以“”作比,用这句话与“”进行(写法),意在阐述⑦ 。而用 “《兑命》曰‘ 学学半’” 作结尾的作用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