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象征高贵与力量,彰显昂扬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Dragon(中文译为“龙”)是罪和异教的象征。20世纪末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包括国防力在内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西方某些人常用Dragon歪曲地指代中国龙,用Dragon的庞大身躯和残暴特性来暗示中国的强大和对别国的威胁,鼓吹“中国威胁论”。
材料二 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一个探索过程。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十七大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战略任务,强调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三个方面加以转变;十七届五中全会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更加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并作出了具体部署。
(1)材料一中中西方关于龙的认识有明显的差异,请说明其哲学依据。(12分)
(2)结合材料二,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党对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索过程。(15分)
“入世”头3年,我国某集团PC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仅为2.2%,而且绝大部分是国内业务,因此该集团的发展受到了来自戴尔、惠普等全球PC巨头的严峻挑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该集团敢为人先,于2004年12月作出收购IBM PC业务的重大决定,上演了一场“蛇吞象”的业界壮举。至此,该集团由1984年只有20万元资金、11名科技人员的民营小企业一跃成为今天仅次于戴尔、惠普的全球第三大PC厂商。
针对我国上述集团超常发展的状况,请从哲学角度谈谈你所受的启示。
胡锦涛在河南、江西、湖北考察工作时强调,确定“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首先要准确认识国际国内的发展环境,准确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准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基本要求,在指导思想上形成共识,在实际工作中形成合力,更好地动员和组织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为实现我们党提出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回答:
(1)确定“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体现了什么哲理?
(2)上述四个“准确认识”的依据是什么?
弗兰西斯·培根在他的《新工具》一书中说:“历来处理科学的人,不是实验家,就是推论家。实验家像蚂蚁,只会采集和使用;推论家像蜘蛛,只凭自己的材料来织成丝网。而蜜蜂在庭院里和田野里从花朵中采集材料,再用自己的能力加以变化和消化。哲学的真正任务就是这样。”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学蜜蜂而不能学蚂蚁和蜘蛛?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东方工业公司立足企业自主创新,攻克了工艺技术难关,创造了“制砖不用土、烧砖不用煤”这一国际领先的新技术。这一技术已在全国29个省市得以运用,年生产空心砖42.9亿块,年综合利用煤矸石、粉煤灰1 100多万吨,节约燃料煤近100万吨,节约土地资源10 640亩。
(1)上述事实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2)从上述事实中,我们应得到什么哲学启示?
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以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名誉教授和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名誉院长的身份,与两校师生进行交流。他告诉正在从事科研和渴望在研究领域取得成绩的人们,搞科学研究必须要有自信心,还要有好奇心和不断怀疑即永远不满意的精神。
面对“真经”,越学越想越有道理。
要有自信心。这是事业成功的“主心骨”。搞科研具备自信心,才可能咬定目标、全身心地投入研究和实验。
要有好奇心。丁先生说,好奇心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言简意赅。在科学研究上,如果认为一切都是“应该的”“合理的”“完美无缺的”,没有“好奇”,自然缺少科学研究的灵感和动力,也根本不会萌发对前沿科学和前沿理论进行创新的冲动与探索。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哲学常识,说明丁肇中教授所授“真经”包含的道理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