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乙
见善,修然①必以自存②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③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④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诤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
(《荀子·修身》)
【注】①修然: 整饬的样子。②存:省视。③介然:坚定不移的样子。④菑:通“灾”。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学而大遗遗:丢弃 |
B.圣人无常师常:普通的,凡庸的 |
C.吾师道也师:学习 |
D.愀然必以自省也愀:容色变得严肃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B.惑而不从师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
请用“/”为乙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故 君 子 隆 师 而 亲 友 以 致 恶 其 贼 好 善 无 厌 受 谏 而 能 诫 虽 欲 无 进 得 乎 哉?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2)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
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共21分)
(一)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辞·序》对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②诸侯以惠爱为德③家叔以余贫苦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 ③④不同 | B.①②不同 ③④相同 |
C.①④相同②③不同 |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
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
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
C.“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
D.“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腾蛟起风,孟学士之词宗 | 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
C.窜梁鸿于海曲 | D.尽东南之美 |
下列划线词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3分)
A.至于成立 | B.则告诉不许 | C.臣之辛苦 | D.实为狼狈 |
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每小题1分,共3分)
(1)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行:_________________
(2)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策:_________________
(3)庶臣侥幸,保卒余年卒: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①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②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令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注:①[遂邑]令山东宁阳县。②[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
(1)献遂邑之地以和(2)曹沫三战所亡地
(3)欲倍其约(4)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
(2)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3)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