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政治生活”中“国家主权”的相关知识简要回答问题。
近日,五名菲律宾议员“访问”了南沙中业岛。他们宣称中业岛是“菲律宾的领土”,并在岛上安插新的菲律宾国旗,还鼓动周围居民将附近海域改名叫做“西菲律宾海”。中国外交部多次表示,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政府将坚决捍卫本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1)谁是国家主权的实体?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包括哪些?(10分)
(2)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15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维护主权国家的统一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 28 分)近年来我省始终把“建设创新安徽、推动转型升级”作为核心战略,着力打造“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建设。某校高三(1)班同学在“徽信”中围绕以下话题展开了讨论,请你参与。
话题1发展绿色建筑享受低碳生活
安徽省政府下发 《 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十二五”期间,全省将新建绿色建筑l000万平方来以上,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并提出涵盖财政、税收、金融等各个领城的优惠政策,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制定税收优息政策,鼓励房地产开发商建设绿色建筑,引导消费者购买绿色住宅。
(1)结合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安徽省政府是怎样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
话题2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安徽自古以来民风纯朴厚实,善良慈悲、克勤克俭的家风代代相传。在长辈的言传身教中给子孙带来“修身齐家”的良好教育,也带来“治国平天下”的责任与使命。如今有人把感恩、平等、宽容等理念融入其中,更添时代气息。
话题3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今年安徽省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行居住证制度,稳步实施户籍制度改革,把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统筹衔接办法,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使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共建共享城市现代文明。
(2)请从“精神文明创建”和“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就青年学生进一步传承良好家风提出合理化建议。( 12 分
(3)运用“联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话题 3 的认识。

( 28 分)人民的生活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试金石。安徽某校高三(1)班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提升幸福指数,建设生态安徽”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信息一经济发展与幸福指数
近几年来,安徽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快于城镇居民;城镇化率也有大幅度提升,城乡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1)结合信息一,运用“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的知识,为提高安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出合理化建议。
信息二文化建设与幸福指数
安徽省委省政府把文化资源保护与文化建设融入生态文明建设中,从建设“好”文化到建设“美”文化,提升了文化建设的新理念,丰富了文化建设新内涵;从满足“文化消费需求”到提升“文艺素养”;塑造了懂得“美”的建设者和文化消费者。蕴含着丰富生态文化智慧的美好安徽提升了安徽人民的文化幸福感。
(2)结合信息二,运用政党的有关知识,说明何如提升居民的文化幸福感?
信息三生态文化与幸福指数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到人民福祉与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安徽省委省政府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政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安徽,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
(3)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结合信息三简述建设生态文明如何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全党同志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
材料二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节约问题是事关人的品德的问题,如果奢靡之风蔓延,必然破坏社会文化面貌,破坏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为此中央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民间也掀起了一场“光盘行动”,倡议大家珍惜粮食,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材料三 35年来,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改革,成就举世瞩目。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和风险挑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党的知识,谈谈党为什么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就如何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提出合理建议。
(3)依据材料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阐释“全面深化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材料一 2013年10月21日,北京市公布考试改革方案,“降低中高考英语分值、提高语文分值”等成为方案的亮点。其中,语文学科将突出语文作为母语学科的基础性重要地位,注重语文试题同其他课程、同生活实践的联系,注重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考查,2016年起语文卷总分值由120分增至150分。2016年英语高考分值降至100分,中考英语分值也将降低……。
材料二对待考试改革众说纷纭,有人坚决赞成;有人坚决反对;也有人认为:“只要是政府的决定,我们都坚决支持”。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你是否赞成“降低中高考英语分值、提高语文分值”的做法,并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结合材料二,从辩证法角度分析“只要是政府的决定,我们都坚决支持”观点的思维缺陷。
(3)请你就“对待考试改革”提出几条方法论建议。

转方式、调结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稳中求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情况图。

材料二目前,我国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2%,而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的科技贡献率已达到80%左右。2013年,我国三大产业的比重为10:43.9:46.1,世界平均水平为3:28:69。我国工业领域需求与生产矛盾突出,产能过剩严重,部分主要行业产能利用率已降至75%以下。2013年我国继续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涉及造纸、炼钢等19个重点行业。
材料三 2014年,我国继续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要进退并举:进,要更加积极有为,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示范建设;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设立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平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退,要更加主动有序,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强化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消化一批存量,严控新上增量。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根据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解释我国GDP增长速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公民在转方式、调结构中应如何作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