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鲁迅一生以笔做刀枪。1912年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他开始在教育部和北京大学等高校任教。1926年却不得已去了厦门;次年又被迫来到广州,可是到了那里不久,著名的“4·12清党”发生,于是他旋即来到上海。下列关于鲁迅辗转流离原因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他无法容忍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B.在南方没有反革命势力
C.当时广州政治环境相对宽松
D.在上海有可以容身的租界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联合国的成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明末冯梦龙在小说集《醒世恒言》写到:“镇上居民稠广,士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勤女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是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
B.作品客观上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
C.是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
D.反映了民间手工业技术水平高超

鲁迅在评论一部小说时说道:“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下列各项对这部小说产生的时代背景描述正确的是()

A.国家积贫积弱社会矛盾尖锐
B.火药武器开始在军事上得到应用
C.理学兴起规范人伦社会秩序
D.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

中国古代文化构成中包括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有()

A.王羲之所擅长的行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了极致
B.苏轼的“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了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的特点
C.“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是对元曲浪漫主义风格的表述
D.京剧于乾隆年间正式形成,比较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

下图为唐代吴道子《天王送子图》,对该画认识正确的是()

A.佛教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B.反映唐代民族关系和睦融洽
C.艺术作品创作日益世俗化 D.外来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

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从汉字“龙”的四种书体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汉字()

①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②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成为表音文字
③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