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斯鸠曾断言,共和国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式国家,一旦国土面积扩大、统治疆域过广,要实施有效治理,国家形态必然从共和走向帝制……。能够证明其“断言”存在缺陷的史实是
A.罗马共和国到帝国的历史 | B.战国争雄到秦帝国的历史 |
C.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与发展 | D.美国建国及其发展 |
无锡申新三厂和茂新二厂是荣德生创办的企业。1942年5月前后,日军曾提出要“合作经营”无锡申新三厂和茂新二厂,或签订租约租用这两家工厂,荣德生都严词拒绝,日商丰田纱厂企图强行收买上海申新一厂和八厂产权,荣德生也不答应。他说:“我是中国人,决不把中国的产业卖给外国人。”下列有关表述,不准确的是()
A.民族企业要发展,必须完成反帝任务 |
B.上海民族企业受到日本企业和官僚资本的双重挤压 |
C.拒绝日本收购,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 |
D.不把产业卖给外国人,体现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 |
据台湾学者张玉法《中国现代史》统计。1862——1910年清朝中央政府主持开办了许多工业企业,主要的类型有:兵工厂、纺织厂、铸钱厂、造船厂等。以上各类企业对应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A.42、7、5、2 | B.7、42、5、2 |
C.5、7、42、2 | D.2、5、7、42 |
“科学管理之父”特勒(1856—1915)认为通过科学管理可以将雇员的高工资和雇主的高利润、低成本同时达到。为此,他反对雇主凭经验进行管理和雇员凭经验进行操作的老做法,并于20世纪初期倡导起“科学管理运动”。这一运动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A.工业革命推动企业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
B.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
C.企业生产管理已经实现了制度化和科学化 |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动管理创新 |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这样说:“如果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那么,亚当·斯密则是挥动一只看不见的手,为工业革命的推进缔造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以下对保罗·肯尼迪的话理解正确的有()
①牛顿经典力学为工业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
②瓦特蒸汽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动力手段
③亚当·斯密提出国家干预经济运行模式
④“一只看不见的手”意寓市场供求规律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的重商主义者主张高工资,提出经济发展的“外国支付收入”理论,认为出口高附加值的产品意味着外国将为出口国家支付工资和利润。这一理论在当时得以实现的经济条件是()
A.“光荣革命”后,英国社会进入稳定发展时期 |
B.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使英国占据贸易优势 |
C.圈地运动为英国工业发展扩大了国内市场 |
D.工业革命的完成,提高了英国商品的技术含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