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认为德性的根据在于知识,有知识就有德性。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认为德性的根据在于“良知”,良知是是非善恶的标准。以下评述准确的是
A.都强调知识在美德形成中的主导性 | B.都坚持德性在政治活动中的关键性 |
C.都遵循逻辑在理论体系中的建构性 | D.都重视道德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 |
毛泽东说:自己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是自由主义、民权主义、民族主义、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理念的大杂烩。这说明()
A.毛泽东最早接受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
B.早期毛泽东的思想中传统思想占主流 |
C.接受马克思主义后彻底抛弃原有思想 |
D.早期毛泽东的思想受新文化运动影响 |
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员宣传三民主义的突出重点和弱点分别是()
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 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 |
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 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
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 (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
A.自强与求富 | B.进化与革新 | C.改良与革命 | D.民主与科学 |
从书目看,严复的翻译主要涉及哪一领域()
A.宗教文化 |
B.科学技术 |
C.社会理论 |
D.文学艺术 |
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璀璨耀眼的展览场馆和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成为新亮点。为此提供物质基础的是()
A.电力与蒸汽 | B.电力与钢铁 | C.蒸汽与煤炭 | D.煤炭与钢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