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曾针对大萧条指出:谨慎地考虑一下我国国民生活未来有可能突发的不测,我们必须建立起某种手段,为美国人民的未来提供更为有力的经济保障;谁也不能担保我们的国家不再出现萧条的危险,但我们可以减少这种危险。最能说明罗斯福这一想法的新政举措是
A.整顿银行、统制货币和改革银行体系,恢复银行的正常信贷活动 |
B.规定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的标准,承认劳动者与雇主谈判的权利 |
C.同农场主签订减少耕地面积的合同,并销毁农牧产品,屠杀牲畜 |
D.颁布《社会保障法》,积极扩大联邦政府在社会福利领域的责任 |
“尽管19世纪有数百万欧洲人移居海外,但是1914年欧洲大陆人口却仍然膨胀到它在1750年的3倍以上。”主要缘于
A.工业革命的影响 | B.医学方面的进步 |
C.农业生产率提高 | D.民主的政治体制 |
欧洲国家汽车数量不断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
1957年和1965年汽车消费增长数据
国别 |
1957年 |
1965年 |
法国 |
3476000 |
7842000 |
联邦德国 |
2456288 |
8103600 |
意大利 |
1051004 |
5469981 |
瑞典 |
796000 |
1793000 |
A.成立欧洲共同体 B.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C.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快速的技术变革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农民的经济是分散的,根据苏联的经验,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细心的工作,才能做到农业社会化。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农业社会化的步骤,必须和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强大的工业的发展相适应。”为此,党和政府建国后
A.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 B.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
C.实行“耕者有其田”政策 | D.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
伯利克里在演讲中说:“我们的政体并不与其他人的制度相敌对。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相反,我们是他们的榜样。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民主政体……”文中“真正的民主政体”表现在
A.权力掌握在公民手里 | B.对所有人一视同仁 |
C.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 | D.部落制让位于城邦制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一些乡镇、街道名称纷纷改为红旗、红星、东方红等,以至于邮电、交通业都受到严重影响。近年来,改名之风又起,如徽州改为黄山市,思茅市改为普洱市,中甸改为香格里拉,大庸市改为张家界市,甚至有的地方为改名为“夜郎”而争吵。近年来更改地名的主要原因是
A.传承历史文化 | B.民族区域自治 |
C.市场经济发展 | D.还原历史真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