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学校”篇中,他(黄宗羲)强调儒家的学校必须同时发挥政治和教育双重功能。学校应是公开发表政见的政治批判场所,当学者们轮流主持对时政的讨论时,皇帝和大臣应坐在太学中认真倾听。黄宗羲论证到,这样做是有必要的,因为皇帝以为是者未必皆是,以为非者未必皆非。他不必自己决定对错,而应该与学校之士共同决策。
——余英时《民主、人权与儒家文化》
材料二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 卢梭的政治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最早可追溯到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原来主张取法英国和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在1901年撰文介绍卢梭的“民约学派”,1902年又写下《近世欧洲四大家政治学说》,其中以最多的篇幅介绍了卢梭。接着,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卢梭的民主学说为武器,猛烈批判反动的清王朝。当时名噪一时、销量达百余万册的邹容的《革命军》,就明确借用了卢梭的思想。
——整理自《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黄宗羲和卢梭思想主张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卢梭思想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电
材料二: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据新华社电
1. |
据材料一,"垄断空间技术"的是哪两个国家?当时两国的地位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 |
2. |
材料一、二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为何有这样的差异。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清除旧有的阶段贵贱的社会差别。
--据(美)费正清《观察中国》
1. |
为实现"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梦想,中国近代各阶段做出了哪些努力? |
2. |
为提高农民地位,中国近,现代各阶段制定了哪些纲领和政策? |
3. |
1949年以来,中国参加了哪些国际组织,见证了"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从2006年起,我国彻底免除在中国持续2600年的农业税。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实现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些决策都为我国社会主义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农村生产资料公有制通过哪个事件确立于何时?此后在农村生产资料公有制问题上出现了什么错误?有什么危害?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了什么政策?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3)当前,你认为怎样才能加快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敏感问题,“一个中国”是中国的原则立场。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2 年2 月28 日,是《中美联合公报》发表30 周年纪念日。30 年前的2 月21 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2 月28 日,中美两国政府领导人发表了举世瞩目的《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关系进入了正常化。
材料二:2002 年2 月21 日至22日,美国总统布什访华。在会谈中,江泽民主席阐述了中国政府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布什总统强调美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美中三个联合公报。
材料三: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最敏感、最核心的问题。最近一段时间,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错误行径,如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宣称不遗余力地保护台湾,允许台政要访美,在国会设立所谓的“台湾小组”等。针对美国的上述错误行径,我外交部向美方提出了严正交涉和强烈反对。
1.简要指出《中美联合公报》给人们留下的启示。
2.我外交部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反对说明了什么?
3.30 年来,中美关系走过了不平坦的道路,但总的来看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哲学观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动,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起来的,概括其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