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提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抓紧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的全民共享机制。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促进社会公平。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有效保护合法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根据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多角度分析如何促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和发展。
读图回答问题。
(1)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要以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2)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核心是,基本要求是,根本方法是。
(3)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
①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③完全达到极度富裕
④增强发展的协调性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4)请举一个在日常生活中符合或违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例。
2010年6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这要求我们深刻把握经济发展运行规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好的经济形势,要着眼当前,谋划长远。”
请说明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在上述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2010年5月1日开幕的上海世博会,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展示人类对“和谐城市”,“和谐生活”的追求与实践。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次精彩对话:它将成为全人类相互之间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大舞台,不同文明要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
试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说明“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次精彩对话”的理由。
材料一: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及一年期基准利率变化如图:
材料二:国家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联合宣布,从2008年11月1日,调高3486项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出口退税率。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到2010年底新增4万亿政府投资,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我国实施怎样的经济政策?
(2)结合材料,说明实施这样的经济政策的经济学依据。
(3)请分析我国政府采取上述举措的哲学依据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十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战略构想的发展
战略构想 |
提出 |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十六大 |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
建设和谐文化 |
十六届六中全会 |
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 展大繁荣 |
十七大 |
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部 署“文化强国”战略 |
十七届六中全会 |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 文化强国 |
材料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丰富、特点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三个突出的特点:鲜明性、导向性、包容性。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材料三:全会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强调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效防范各种潜在风险,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胡锦涛指出: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我们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主动正视矛盾,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1)依据材料一,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构想是怎样发展的?(8分)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的鲜明性、导向性、包容性三个突出的特点?
(3)结合材料三,分析为什么要加强社会管理,实现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