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此有专家指出,“文化自觉”指的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既是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也是对“文化自觉”历程的一种概括。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你对专家观点的认识。
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会通过的《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强调,支持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水电的可持续开发,同时要高度重视水电开发对社会、环境及生态等方面的负面影响。我国能源紧缺,同时水能资源十分丰富,但开发利用还不到25%。优先发展水电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方针。近年来,我国总结了建国以来水电开发的经验教训,要求水电工程项目的选择和建设,都要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相协调,真正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新建的水电工程项目都必须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向环保部门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经法律规定的审批部门审查通过后,方可立项。
从唯物论和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15分)
温家宝总理在欧洲访问时回答“中欧是同在一条船上还是同在一座桥上”的问题时说,中欧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共同利益广泛,双方又有合作的需要,在这一点上,我们是在同一条船上;但由于中欧历史、社会、文化传统不同,因此在某些问题上有分歧,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又在同一座桥上,一座沟通友谊、加强磋商、解决分歧的桥上。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中欧既在同一条船上,又在同一座桥上”这一论断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15分)
材料一王守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 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结合上述材料,用所学的知识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自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 (4分)
(2)简要辨析上述观点。(6分)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这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它描绘了2010至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体现了国家意志,回应了群众关切,是一份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新世纪继科技规划纲要、人才规划纲要之后的又一个支撑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的依据。
上海世博会与历届世博会相比,有两个创新亮点:一是城市最佳实践区。这里主要展示全球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上的80多个最优秀成果或实践;二是被国际展览局称作“革命性创举”的网上世博会,这“永不落幕”的网上世博会会给你带来身临其境般的互动体验。倘徉世博园区,你能真切地体会到,绿色世博、科技世博的魅力。这一切创意都充分地让人们感受到主办方的精心构思和智慧,并在人们的不懈努力后终于把蓝图变成了现实。
请你运用意识能动作用分析上海世博会的创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