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3年8月19日,李克强总理在兰州主持召开促进西部发展和扶贫工作座谈会时指出,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是本届政府的主要任务和努力方向。为此,必须把握好经济发展走势和宏观政策取向。当前国际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凸显。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转型期,需要着力提高增长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使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从根本上说,这还是要靠着力释放改革的最大红利,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以此促进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本届政府为什么要把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作为主要任务和努力方向。
(2)结合材料,运用我国政府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为什么要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使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
(3)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说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从根本上说还是要靠着力释放改革的最大红利。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生态文明建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情景一:全国县乡两级人大代表进行换届选举,作为选举人,你参与某选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投票。妈妈说:“选谁都无所谓,我替你随便画几个圈得了。”
(1)情景一中,你同意“妈妈”的观点吗?为什么?(5分)
情景二:某镇政府在修筑公路时,与某村村民发生矛盾冲突。该村村民要求镇政府对此事予以合理解决,但未得到答复。于是该村少数人组织、煽动部分村民堵塞该村公路路段,并打伤民警,砸坏公务车辆。
(2)情景二中,部分村民的做法属于无序的政治参与,这样的参与会造成哪些不良后果?(4分)
情景三:“两会”期间,全国各地许多大、中学生就就业、高中文理分科、职业教育、素质教育等问题,通过“我有问题问总理、写自己的提案议案、对部委工作有建议”,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
(3)请你说明中学生参与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5分)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是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的一个重要表现。在上海,为了迎世博,市政府在广泛征集民意的基础上,重点组织了城市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开展了“世博进社区”、“世博企业行”等系统主题宣传活动;还组织了“文明交通”“文明餐饮”和“邻里一家亲”等主题实践活动,努力营造文明的软硬环境迎接世博会;2千万上海市民都是东道主,人人都是“志愿者”。上海世博会入选世界上志愿者人数最多的世博会。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上海市民应该如何努力为世博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当好编外人大代表
材料一: 当前,物价上涨较快,通胀预期增强,这个问题涉及民生、关系全局、影响稳定。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充分发挥我国主要工业品总体供大于求、粮食库存充裕、外汇储备较多等有利条件,努力消除输入性、结构性通胀因素的不利影响,消化要素成本上涨压力,正确引导市场预期,坚决抑制价格上涨势头。(选自2011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二:2010年7月13日,国家发改委在官方网站上公布《关于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时期价格违法行为处罚的特别规定》。按照该规定,在重要商品的市场价格出现异常波动,可能对人民群众生活和企业生产造成重大影响时,针对价格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将会大幅度提高。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国家加强对价格违法行为处罚力度的原因。(12分)
材料三:“网络民意”成为2011年“两会”的一大亮点。新华网、人民网等在内的政府官方网站围绕两会议题,联合商业网站推出“有话问总理”、“两会建言”、“两会调查”、“网民提案”等五花八门的栏目,而网民对相关话题的讨论更是早已在各大论坛上“置顶”。
(2)“网络问政”的形式说明了什么?有什么意义?

2011年3月10日12时58分,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发生里氏5.8级地震,截至11日21时共造成25人死亡,其中包括学生5人,250人受伤,其中重伤134人; 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级特大地震并引发海啸,截至18日14:14,强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6539人死亡,10259人失踪,2409人受伤,地震还引起了福岛核电站的爆炸,由此引发了非常恐怖的核危机,给日本经济和社会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3月11日3月11日
由于目前人们对地震的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对地震还难以准确的预报,地震发生后,实际灾情比想象中还严重。面对地震,出现了三种持不同观点的人。甲说: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乙说:天灾已成定局,过一天算一天。丙说:天灾不可避免,但事在人为,我们应该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会使地球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对此,人类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经历了长期的探索过程:气候变化问题最初是作为环境问题而由科学家讨论的;到了上世纪70—80年代,有人开始将环境、气候变化与外交和安全等问题联系起来,气候变化问题才引起了大众关注,上升为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问题;至上世纪90年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经济发展、环境与资源、能源、科技研发等领域内举世瞩目的重大战略性问题;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就应对气候变化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达成了广泛共识,取得了重要而积极的成果。随着实践的继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气候变化问题将越来越重视,世界各国将加强协调配合,采取具体实践行动,维护人类共同利益,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人类是怎样追求和发展真理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