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制胜法宝,创新是推动发展的战略支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2014年我国经济有关数据
项目 年份 |
GDP增长 速度(%) |
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 |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亿元) |
消费需求对经济的贡献率(%) |
2010年 |
10.3 |
53827 |
7063 |
43.1 |
2011年 |
9.4 |
587.5 |
8687 |
51.6 |
2012年 |
7.8 |
63005 |
10240 |
51.8 |
2013年 |
7.7 |
67602 |
11906 |
50 |
2014年 |
7.4 |
72313 |
13312 |
51.2 |
注: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为国内生产总值与全部就业人员的比率。
材料二: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减弱,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鼓励社会参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和催生经济发展新动力。为此,国务院在2015年推出一系列重要改革政策:大幅缩减政府定价种类和项目,具备竞争条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原则上都要放开;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力争全面完成“营改增”;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铁路、教育、医疗等传统行业……
材料三: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区单纯以经济数据作为政绩考核的依据,并逐渐演化为以GDP论英雄。当地方政府在环境与经济利益相抵触时,往往会让步于经济利益,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为了迎合GDP考核体系,不根据实际情况,随意修改、夸大本地的GDP数字,严重忽视本地区的整体规划和长久规划。
2015年1月以来,各地两会陆续召开。多地下调了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预期,上海政府工作报告甚至取消了GDP增长目标。
(1)揭示材料一所蕴含的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阐明材料二中的改革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生产微观主体的角度,为培育和催生经济发展新动力提出合理化建议。
(3)结合材料三,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分析说明政府淡化GDP考核的积极意义。
1949年,体现全国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成为法治之路的原点。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行,奠定依宪治国的基础。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带来法治建设的十年倒退。1978年,改革开放重启中国法治进程。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基本方略。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我国的法治建设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国家建设发展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规律,决定了我们在法治之路上只能前进,不能倒退。
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在法治建设上的探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千年古城扬州,贯穿城区东西向的交通主干道只有文昌路一条,随着城市发展,原有的道路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群众出行的需要。2014年9月19日,历时三年建设的扬州瘦西湖隧道正式通车,这对于完善城市交通网络,缓解城市交通瓶颈的制约,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瘦西湖隧道穿越国家5A级风景名胜瘦西湖,景区内唐城、宋城等历史文物众多,搞大开挖行不通,工程设计者依据扬州古城池演变的历史和考古规律,采取“单管双层”的盾构方法,把掘井打到地下10米以下,从而兼顾了节约成本、集约资源、保护文物三方诉求。
隧道所在地层为硬质黏土层,针对此类地质的施工在世界上尚属首次,无成功经验可借鉴。为此,施工方成立科研团队攻关,通过对盾构机冲刷系统、泥水分离系统的改造,终于解决全黏土层盾构泥水处理这一世界级技术难题。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瘦西湖隧道建设工程所蕴含的唯物论道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华社记者用“大起来的住房、多起来的汽车、低下来的食品支出比重、高起来的文化程度、热起来的假日旅游、快起来的通信方式”等词语来描述这种变化。
运用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说明这一变化对促进经济发展的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拥有节能、环保等百般好处的新能源汽车价格偏高:一方面,关键技术尚未突破,企业研发投入大,产品成本高,特别是动力电池价格高昂,成本要占整车造价的二分之一;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热情高涨,而更多的还是在造势,现实产量和保有量并不高,可选车型不多。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影响价格的因素知识,分析说明新能源汽车价格偏高的原因。
材料二、中学生是消费者,财富来源于家长。但“高消费、酷消费”成为部分同学的时尚。只要人家说声:“现在就兴这个”或“这东西国际正流行”,就非要人有我有不可。
下表为某同学在2014年9月的消费清单(单位:元)
伙食 |
零食 |
手机消费 |
辅导资料 |
生日聚会 |
名牌服装 |
烟、台球 |
合计 |
450 |
500 |
150 |
200 |
200 |
600 |
60 |
2160 |
注:该生家长经营一家私营企业。每月供给生活费1000元。2014年重庆市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1250元/月。
(2)请运用消费的相关知识,分析该生消费行为的成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近年来,我国文化繁荣发展,文化生活精彩纷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中宣部开展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该活动旨在让广大文艺工作者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问题,使广大文艺工作者采撷文化养分、在深入人民生活中汲取创作营养;创作文艺精品,推出更多打动人心、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送去文化服务,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依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主题活动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