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
北极洲的“消失”
在远古严寒的冰河时期,有一种巨大的哺乳动物——猛犸象一直生活在西伯利亚至北极一带。它们是地球自有生命以来,在陆地上繁衍生活过的大型史前动物之一。
可是,北极地区不是被大洋覆盖的吗?猛犸象怎么能在北极地区生存呢?
在最后一次冰河期结束之前,也就是大约一万年前,如果有人来到今天的北冰洋海岸,所看到的根本不是海洋,而是一片草原。这片生活着许多猛犸象的辽阔草原一直延伸到今天的北极。
草原?难道它铺在大洋的冰上吗?是的,但是冰不是现在这样的漂浮碎冰,而是巨大且完整的冰原。冰河期的温度急剧下降,北冰洋自然不可能没有反应,当时浮冰相互联结成巨大完整的冰原。也就是说,当时在北极地区虽然是海洋,但因冰原的覆盖形成了一块特殊的陆地。
人们通常把这种陆地称为“气候性陆地”。它形成的不是海洋性气候,而是变化剧烈的大陆性气候,冰河期的北极地区是联结在一起的漂浮的“冰封大陆”,人们称它为北极洲。
当时北极洲的气候是“超大陆性的”,这里经常形成“持续不断的”强大反气旋以及它所特有的无云天气,致使冬天十分寒冷。那时的猛犸象、麝牛、北极耗牛、北美野牛身上都披着一层厚而密的长毛,甚至能拖到地面。为了维持生命,它们身上降起的部位积存有大量脂肪。它们的食物便是那些未被冰雪覆盖的干草,当时干草到处都有,因为冰原上覆盖着一层土壤。可是这些土壤又是从哪儿来的呢?
在冰河时期不光有冰川和冻土,当时整个欧亚大陆北部是一望无际的干旱草原。在欧洲,西伯利亚和北美洲这一片干旱的冰土草原上刮着旋风,尘土飞扬,有时尘土被风卷得象一根柱子那样立在地上。当然,这些尘土都是由大气上层,带到北极地区并降落在某个地方逗留片刻,后来才渐渐形成日益增厚的黄土层,这些黄土层把整个冰原覆盖在下面。
到了夏天,北极的太阳在无云的天空上昼夜照射,温度明显上升,尤其是深色土的表层。这就为草的繁茂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因为在不厚的土壤下面便是冰层,受到热而稍稍融化的冰可以为土壤提供充足的水分。
大约在一万年前,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猛犸象无法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最终灭亡。被消灭的还有北极野牛、马、北极高鼻羚羊、北极耗牛、亚洲麝牛、长毛犀牛和许多其他动物。
随着气温的上升,冰原解冻,在寒冷的北极“大陆”上绽开出一片北冰洋。受北冰洋的影响,这一地区的气候变得潮湿,成为海洋性气候。原来的广阔草原成了一片沼泽冻土和森林冻土,较南面的地区长出了一片浓密的原始森林。猛犸象世界正是由于这一地貌的巨大变化才消失的。人类由于失去了捕猎对象,才不得不去创立所谓的新石器时代的新文化,转向那些变得稀少的野生动物和植物。猛犸象世界的灭亡和北极洲的消失,实际上促进了新文明的建立。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说明的内容。
运用设问是本文说明的一大特色,请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请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说明“气候性陆地”。
根据文章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猛犸象能在北极上生存,后来又灭亡的原因。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众说纷“云”——IT进入“多云”时代(刘雪梅)
在最近的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关于南京21所中小学开设“苹果班”的新闻,吸引了不少朋友关注。老师用iPad教学,学生们用iPad作品。对于风靡全球的苹果,你可能自认为熟悉或者听说它的各项功能,那你知道它有一个很新奇的功能叫ICLOUD——“云服务”吗?如果不知道“云服务”的话,那你就OUT啦!
年轻的朋友们,你们别光顾着玩iPad,如果想要好好使用这项最具有革命意义的功能——ICLOUD,就要弄清楚啥是“云”?
“云”飘来
据统计,到2020年,全球数字信息总量如全部存在DVD光盘里,光盘叠放起来的高度超过了地球与月球之间平均距离的两倍。这么多的信息怎么来储存呢?为了应对信息巨量增长、能源消耗巨大的这些难题,聪明的科学家发明了一个叫做“云”的新事物,“云服务”、“云计算”应运而生。在科学家们的设想中,“云”是指可以自我维护与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通常为一些大型服务器集群,包括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宽带资源等等,而“云计算”便是利用“云”进行计算的系统。确切地说它可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种服务。而随之而来的“云计算”就是将很多位于同一地点或不同地点的计算机集合起来为企业或个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把以前需要本地处理器计算的任务交给远程服务器去做的一种服务。
“云”拥抱
可能,“云服务”、“云计算”这些说法,还是让你觉得有点云里雾里,我们来举个常见的例子。很多人有电子邮箱,为啥一打开邮箱,我们就能收到朋友的来信呢?这些内容存在哪里呢?你所做的只是注册一个邮箱而已,去查收或者发送邮件。那在“云端”都发生了什么呢?其实,邮件系统的服务器统一集中在邮件服务提供商的数据中心里,首先用做服务器的计算机,通过各种线路连接在一起成了一个巨大的整体,这些服务器上运行着电子邮件的服务程序,替远处的人们收发电邮并且把人们的邮件存储起来,还有一群专业的工程师来保障顺利运行,这些服务器通过各种线路的连接,最终把电子邮箱呈现在你我的显示器上。所以,当你打开电脑,输入自己的邮箱用户名和密码之后,你就已经投入了“云计算”的怀抱。
“云”绚烂
尽管“云服务”的兴起只是近两年的事,但其来势非常凶猛,谷歌、苹果等大型IT企业都已经进军“云计算”领域,预计2012年年底,“云计算”服务支出将超过400亿美元。为什么从国家到地方,从百度到联想这样的大企业,都大力发展“云服务”呢?因为“云”的应用能节省很多成本,提高企业效率。举个例子吧,一个集团企业有300家三级公司,每一家公司都有一个数据中心,成规模的数据中心就有上百个。现在有了“云”,可以逐步淘汰分散的、三级公司的数据中心,再整合集中,通过一个统一的“云端”来储存计算数据,这样人力、空间都节省下来了。之前的运营费用可能1亿/年,5年后,企业的运营费用可能会降成1千万/年。
“云”生活
总之,专家们相信,“云计算”将会是今后PC计算领域的一个极大的升级,不仅对企业有着革命性的意义,对于普通的个人来说,也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如微软认为,未来的互联网世界将会是“云+端”的组合。在这个以“云”为中心的世界里,各种IT资源都存储在“云”上,用户可以便捷地使用各种“端”访问“云”中的数据和应用。而这些端可以是电脑和手机,甚至是电视等大家熟悉的各种电子产品呢。
——节选自2012年第12期的《未来科学家》文章开头介绍南京21所中小学开设“苹果班”的新闻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专家们相信,“云计算”将会是今后PC计算领域的一个极大的升级。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请各举一例说说采用这种方法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篇科学小品的语言有哪些特色。
阳 光彭学明
①春天的阳光,像一河涨起的春水,载着桃红水绿,满山奔走。于是大地暖和了,湿漉漉的水气从泥土里蒸发出来。睡在泥地的阳光,伸出温情蜜意的舌尖,在泥土的胸膛舔啊,舔呀,千次万次,阳光把他的爱情和生命全部奉献。冻了一冬的泥土因此长出感情的草、生命的树和爱情的花朵为阳光回报。那些花朵,本就是为爱情而来的,本就是感情泛滥四处开放的,如今有了阳光的温情和抚弄,就更是漫山遍野吐露芬芳。阳光,一个本领高强的摘花手,让我们羞愧汗颜。
②阳光看农人们如何把春天浸泡成一方种子,发芽、抽苗,变成风景。等一切都满含春的情意,绿成诗的意象时,阳光站起身子,到夏天去了。
③夏天的阳光,像一匹横空出世的火马,总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奔突而来,坚硬的蹄声左冲右杀,踏起一路黄尘、青烟。这时的阳光最激情澎湃,热血沸腾,通红的唇一如炭火,搁在哪儿哪儿都疼,于是女人穿了裙子,让阳光紧抱;男人穿了短裤,让阳光乱拧。《诗经》里留下的男人女人,赤脚穿过雨巷,长发湿漉,疑是戴望舒身边移动的丁香。亲切的阳光与他们并肩行走,隔世的话题越拉越长。阳光和人来到草地,草地的绿不再柔弱而很坚强。阳光和人来到河边,河边的景致不再新鲜而很老陈。夏天的阳光,是水中的阳光,只有水中浸泡时,我们才感到阳光是那样软和、湿润与可爱。那么,就让我们做一回田田的荷叶,永居水乡,翻动棹歌。
④可是秋天要来的,秋色会愈来愈重地挂在我们的窗棂与屋檐。那阳光会依旧照在一把紫砂茶壶上,照在几串沿墙挂着的红辣椒上,依旧会钻进秋天的林子里又唱又跳,把树叶染得红红、黄黄。阳光走到田里,田里的水稻就会成熟。阳光走到地头,地头的庄稼就会吐香。阳光走到树上,树上的果实就会流蜜。即便是土,阳光也会将之踩出芬芳。抚摸千年不改的芳醇,辛苦一世的人们开始唱歌,没有词,没有曲,就是那么灿烂的几吼,就有滋有味,无限情思。小桥流水,红掌清波,柴门紫烟,都如远行的乡人年年奔跑在秋色民歌。那些牛、羊、猪、狗,则永远都是一群活活泼泼的动词,在民歌下走动,民歌下成长。
⑤当我们把秋天收进仓库以后,我们往往来不及给秋天道个好,就不知是谁从遥远的西北派出一夜寒流,让三九隆冬乘坐一地冰霜抵达民间。阳光,不再是守家的乡人每天早出晚归,而是远行的游子肩扛乡愁,留下背影。又冷又疲的日子,我们围着炭火,却总朗不起一颗心赶走冬天的阴沉,总怀念阳光曾经给予的好日子、好享受。可是阳光,你会回来么?你是否独上高台、一脸泪光地打望着我们?
⑥ 阳光来了!阳光穿着布鞋!阳光来到他曾经来过的地方数他熟悉的村庄、熟悉的景致!那几堵院墙还在么?那几排篱笆还在么?那几株柳树还在么?在咧!那叫二爷来我身边坐坐吧,我想听他的二胡!白胡子二爷就拖把二胡在阳光身上坐了,受伤和不受伤的音符在老人和乡间的角角落落走走停停,越走越真。学校的大草坪里,阳光正翻晒着一群看书的孩子和电脑照排的字符,整个草地满门书香。字符们,正排着队,教孩子们认识道路和世界,认识智慧和思想。字符说,这个世界不但充满了善良与美丽,也充满了邪恶与丑陋,那些阳光照射不到的阴沟与角落,往往生长着肮脏与丑恶,把某些人的良心与道德赶得越来越远,我们越来越世俗、势利、缺乏斗志、忘记正义,于是我们多么希望有自然的阳光温暖我们皮肉的同时,更有精神的阳光照耀我们的骨髓。
⑦阳光,我们一生一世的亲戚,我们永远需要与你把酒对歌,握手叙情,永远需要你的恩赐与抚慰。文章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简要概括文中春、秋两季的阳光各有什么特征。
答:文章对阳光的称呼在第五、七自然段中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以“阳光”为题的妙处。
答:
(5分)
为什么中国人不够幸福
无论是在别人看来,还是我国民众的自身感受,当前的中国人都不够幸福。腾飞的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不断更新的基础设施,日益提升的国际地位,为什么没有带给中国民众更多的幸福?是什么造成了中国人幸福的缺失呢?
社会支援、政治清明、自由公正,在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在幸福的概念中这些因素的权重并不比财富轻。而现实却是我国抑郁症患者超过2600万、无数大学生曾经陷入就业迷茫、7成公众担心药品安全、教育机会与资源显失公平、7亿多人曾经受到职业伤害、70%上班族工作不和谐、7成知识分子走在“过劳死”边缘……。不能与经济发展同步的社会机能落后,这就是抹杀民众幸福感的现实因子之一。
而幸福的另一个层面,也包括精神的健康和满足。在精神意识层面,经济发展了,收入提高了(且不说这里的“收入提高”是否真实),中国民众却失去了方向感。道德感的丧失再难保障家庭的稳定;社会信任度下降让摔倒的老人无人搀扶,令遇险的孩子无人救助;贪腐与贿赂造就的豆腐渣工程比比皆是;贪婪与监管不力助长的食品安全事件随处可见;一己之私与盲目短视造就环境日益恶化。信仰缺乏与群体意识丧失,令国民集体陷入不安,全民性的焦虑感不断扩散。面对这样的盲目和精神无所依托,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安全感被消磨殆尽,又何言幸福。
所以,全民可以共享的社会功能的完善,与经济发展同步的精神文明发展,是国民幸福不可或缺的部分。找出作者的观点。
中国内地人为什么会感到不幸福?请归纳概括原因。
(4分)
生命必定要死亡吗
①生命必定要死亡吗?不,有两个事实可以证明:第一,任何生物的生殖细胞就是永生不死的。它们已经不断分裂、不断生存了几千万年以上,而且还在继续生存下去。没有生殖细胞的永生,也就没有物种的延续。第二,癌细胞不会自动死亡,也是永生的。海拉细胞,这是多年前从一位叫海拉的女子身上收集到的子宫颈癌细胞。它一直在全世界各个实验室里分裂繁殖,每24小时倍增一次,生长分裂极其旺盛,至今已传了上千代,仍没有死亡的征象。海拉早已死亡多年,而她的癌细胞却能永生。这里的奥秘何在呢?
②美国细胞学家海弗利克发现,人体细胞从第1次分裂开始算起,毕生只能分裂50次左右,此后便衰老死亡。为什么癌细胞与生殖细胞可无止境地分裂下去?海弗利克认为,这是因为正常体细胞之间紧密联结,闭关自守,缺乏遗传信息的交换,而癌细胞恰恰相反,它能与病毒或其他生命物质发生信息交换,从而使自身生命不息。这也许是永生的奥秘吧。
③如果我们将癌细胞或生殖细胞永生的机理弄清楚,并应用于人类,岂不是也可让我们的体细胞获得永生吗?如果体细胞也与外界进行遗传信息交换,是否也可无限期分裂而长生不老呢?有一位细胞学家,利用遗传工程学将哺乳动物的神经细胞移植到金鱼卵细胞中(体细胞与生殖细胞结合),促进了遗传信息的交换,使神经细胞分裂了100次尚未衰老,依然生机蓬勃。第①自然段举海拉细胞的例子,有何作用?
答:从本文看,人类该怎样做才可能获得永生?
答:
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请联系诗中“春江正渺茫”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