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光合作用过程图解,据图回答问题:
(1)真核细胞中,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____,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Ο2来自于Α____的分解。
(2)光合作用过程包括Ⅰ____________和Ⅱ____________两个阶段,其中Ⅰ阶段为Ⅱ阶段提供的物质是B____________和C________。
(3)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外界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2点)。
据图回答问题:
(1)过程①和②表明,将S 型细菌的________和________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其后代为________型细菌。
(2)过程③表明,将S型细菌的________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_______型细菌转化成_______型细菌。
(3)过程④表明,转化成的_____型细菌的后代也是_____(有或无)毒性的_____型细菌。
(4)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上图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
(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蝎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_______。
2012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授予英国科学家约翰·戈登和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约翰·戈登在20世纪60年代做过一个划时代的实验:把美洲爪蟾的小肠上皮细胞核注入去核的卵细胞,结果发现一部分卵依然可以发育成蝌蚪,其中的一部分蝌蚪可以继续发育成为成熟的爪蟾。山中伸弥等科学家将四个关键基因转入小鼠的成纤维细胞,使其变成多功能干细胞(iPS),这些干细胞可再转化成老鼠体内任何种类的细胞。回答下列问题:
(1)约翰·戈登之后,科学界利用该技术进行更多细胞核转移实验,复制出多种哺乳类动物。在哺乳动物的核转移实验中,一般通过(物理方法)将受体细胞激活,使其进行细胞分裂和发育,当胚胎发育到阶段时,将胚胎移入受体(代孕)动物体内。
(2)从卵巢中吸取的卵母细胞,一般要培养到阶段才能用于实验。
(3)利用体细胞进行核移植技术的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的原因是。
(4)在山中伸弥的实验中,利用了逆转录病毒,该病毒的作用是。
(5)一般情况下,体外扩增目的基因常用的方法是。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会停止分裂增值,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要使贴壁的细胞从瓶壁上分离下来,需要用处理。
(6)iPS细胞通过分化形成不同种细胞的实质是。
请回答下列生物技术方面的问题。
(1)微生物接种的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前者是通过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的操作,将逐步到培养基的表面。
(2)微生物在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等食品加工方面应用广泛,其中与果醋、泡菜制作密切相关的微生物分别是和。为提高果酒的品质,需通过培养基筛选得到纯净的酵母菌菌种,在微生物学上,此类培养基称做。
(3)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中常常要进行消毒和灭菌的工作。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
(4)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程序是①配制溶液;②;③;④比色。泡菜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在酸化条件下,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反应产物能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偶联成色化合物。
鼹鼠通常生活在地下,喜食蚯蚓和植物的根等,对人类而言属于害兽。近期科学研究表明,鼹鼠及其堆成的小土堆对生物的多样性来说至关重要。鼹鼠在挖掘洞穴过程中会将常见的植物连根拔起,其间形成的小土堆中各种无机盐含量均很高,这就为新品种提供了生存的条件。假设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甲、乙两种植物种群,它们与鼹鼠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a)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调查生态系统中鼹鼠的种群密度,捕获了30个鼹鼠,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50个个体,其中有3个带有标记,该鼹鼠种群的数量约为个。如果标志物脱落,则调查结果比实际数值偏。
(2)据图(a)判断,鼹鼠的种群数量曲线为(填“A”、“B”或“C”);甲植物为鼹鼠的食物且较早存在于该生态系统中,则甲植物的种群数量曲线为(填“A”、“B”或“C”)。
(3)图(b)为乙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处于自然环境中的增长曲线是(填“a”或“b”),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的个体数量。
(4)若在这个草原生态系统上播种杂草,其抵抗力稳定性会。
(5)鼹鼠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体现了它的价值。鼹鼠的生活为其他生物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