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①、②、③、④代表生理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C的食物中D占1/4,假设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要使C体重增加10kg,至少需要A为325kg
B.图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C、D、E
C.若火山爆发将上述生态系统毁灭,在火山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
D.此图示可以表示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过程
据英国《每日邮报》2014年3月11日报道,英国科学家根据两块头骨化石碎片鉴别了一个新的小型鳄鱼物种,它与恐龙一并生活在1.26亿年前,其体长仅61厘米,却长着锋利的牙齿。下列叙述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恐龙与小型鳄鱼没有直接的亲缘关系,小型鳄鱼的进化与恐龙没有关联 |
B.突变为小型鳄鱼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
C.小型鳄鱼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鳄鱼群体 |
D.自然选择决定了小型鳄鱼的进化方向 |
水稻有12对同源染色体。用X射线处理水稻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稻瘟病的植株Y,取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X射线诱发的基因突变为显性突变 |
B.植株Y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 |
C.单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共含有12条染色体 |
D.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其细胞不具有全能性 |
某细胞经减数分裂过程产生了如图所示的两个细胞。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过程为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 B.最终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为4 |
C.该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易位 | D.不能产生基因型为Aa的配子 |
研究人员发现甲、乙两种植物可进行种间杂交(不同种生物通过有性杂交产生子代)。两种植物均含14条染色体,但是两种植株间的染色体互不同源。两种植株的花色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如图所示。研究人员进一步对得到的大量杂种植株X研究后发现,植株X能开花,且A1、A2控制红色素的效果相同,并具有累加效应。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植株X有三种表现型,其中粉红色个体占1/2,植株Y产生配子过程可形成14个四分体 |
B.植株X不可育的原因是没有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 |
C.图中①处可采用的处理方法只有一种,即用秋水仙素处理植株X的幼苗,进而获得可育植株Y |
D.用①处所用处理方式处理植株Z的幼苗,性成熟后自交,子代中只开白花的植株占1/36 |
下列关于同位素示踪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沉淀物中放射性低 |
B.在豚鼠胰腺细胞中注射用3H标记的亮氨酸,高尔基体中将最先被检测到放射性 |
C.用15N标记了DNA双链的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精子都可检测到放射性 |
D.小白鼠吸入18O2后,呼出的二氧化碳中有可能检测到18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