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材料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又汲取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又结合了中国人民长期实践经验和实现中国梦的发展需要;它贴近民情,顺乎民意,能够产生广泛的感召力、强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导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的知识,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8分)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精辟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
(2)请你从政治生活角度就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几点合理化的建议。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文化创新的途径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引起广泛关注。某校高二(4)班学生围绕“依法治国”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信息:有同学搜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依法治国的认识过程改革开放36多年来,党立足于并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促使中国法治建设不断发展。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到今年“依法治国”首次作为党的中央全会议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
“法治中国”36年

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
提出“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987十三大
提出“法制建设必须贯穿于改革的全过程”的思想。
1997十五大
正式提出“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2002十六大
提出“要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大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
2012十八大
提出“加快建设社会注意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
2014十八届四中全会
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问题,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回答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对“法治中国”的认识过程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

材料:高考历来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受到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2014年秋季新学期伊始,上海、浙江高考模式就已经出台。此次改革将在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方面作出了重要探索。同学们对外语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争议最大。有同学认为:“现在高中学习的现实就是我们的学业负担太重,一年多考将使高考集中考试的科目减少一门,减轻我们的学业负担,这才符合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规律。”
结合材料,请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分析该同学的观点。

材料一:读图1和图2

注:H省地处西部,矿产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文化遗产独特。
材料二:H省各种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与景观遍布全省,多民族的传统特色文化丰富多彩,全省文化气氛极浓,文化资源丰富,文化遗产独特。但由于历史、地理、发展及以前不重视等原因,文化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低品质的文化产品、赶羊式的粗放旅游占比较大,文化产业发展相对落后。自2007年以来,H省开始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文化产业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发展,但与其它产业相比,以及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地位,H省文化产业存在“既有资源又急需发展”这一状况。
(1)分析材料一中图1和图2的经济现象及其内在联系。
(2)结合材料二,说明H省文化产业“既有资源又急需发展”这一现状是如何体现矛盾特殊性的?
(3)结合材料,请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为H省产业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城镇化进程中,拆旧建新无法避免。古建筑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传承离开保护就会消亡,如何保护古建筑是业界人士深思的问题。“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唐朝诗人司空图的这句诗,道出了传统建筑保护与发展的真谛,保护传统古建筑不是简单的复制,更不是一律拆除,而是“与古为新”。
请运用辩证否定的观点,说明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要“与古为新”的正确性

2014年12月4日,13亿中国人迎来了第一个“国家宪法日”。要求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让法治信仰蓬勃发展。这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奠定了基础。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早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提出要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建立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制度等。
(1)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根据材料阐述我国设立“国家宪法日”的意义。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上述材料应该如何践行宪法实施的要求。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