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家乡的水资源的污染和保护时,对本镇的长泰县合成氨厂旁边的井水进行检测:取井水样品进行加热或加入碱性洗衣粉振荡时,明显闻到从水里散发出一股与氨厂附近相似的刺激性气味。该研究性学习小组决定对井水进行探究:
【作出猜想】联想到所学的化学知识,小东猜想可能是氨厂排出的废水污染了井水。他猜想的依据是        
【表达交流】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帮助小东归纳合成氨厂排出污染物的化学性质:(1)            ;(2)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猜想,小方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从合成氨厂取来碳酸氢氨作为样品;(2)取适量样品放入玻璃杯中,加入井水充分溶解。将所得溶液分为2份;(3)一份加入碱性洗衣粉,搅拌后闻气味;另一份加热后闻气味。
【反思评价】小东的实验方案存在着问题,你认为应怎样改进?         
【获得结论】小东通过改进后的实验,确认是氨厂排出的废水污染了井水。
【探究启示】若村民还需饮用该井水,请你提出一条简便的处理方法: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小组同学进行了有关蜡烛成分测定的实验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小液滴
产物中有
将内壁涂有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由此可知:蜡烛的成分主要由元素组成,可能还含有

已知废旧普通干电池筒内主要有C、淀粉、MnO2、ZnCl2、NH4C1等物质,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欲通过实验从中回收MnO2,并研究MnO2在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查阅资料】淀粉不溶于冷水,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碳、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ZnCl2、NH4Cl均易溶于水。
【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图:




步骤b所对应的操作名称是 ,其中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
步骤c灼烧残渣的目的是除去 ;步骤d中,加入MnO2后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得出结论】因此MnO2在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交流与反思】该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上述结论进行了讨论,认为要想确定MnO2在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起催化作用,还需通过实验证明MnO2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小丽同学在一次课外实验探究酸的化学性质时误将过氧化氢(H2O2)溶液当作酸与氧化铁(Fe2O3)粉末混合,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她联想到二氧化锰(MnO2)可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那么,Fe2O3能否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呢?请你一起参与探究,并填写下列空白。
【猜想】Fe2O3能否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小丽同学一次设计了三个实验
实验一取一定量的H2O2溶液于试管中,观察到有极少量气泡产生,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木条没有复燃,说明H2O2溶液常温下分解缓慢。
实验二在实验一的试管中加入wg Fe2O3粉末,有大量气泡产生,然后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木条复燃,说明
实验三待反应结束后,将试管里的不溶物滤出,并洗涤、干燥、称量,固体质量仍为wg,说明
【实验结论】小丽同学认为,Fe2O3粉末可以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
【反思评价】小江同学认为要证明小丽同学的结论正确,仅做这三个实验还不充分,需要补充一个探究实验,探究Fe2O3粉末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变.
【拓展】下表是同学们探究影响H2O2分解因素时所记录的部分数据:
用足量等体积H2O2溶液制取相同体积O2所需时间

浓度
时间/min
催化剂
30%H2O2
溶液
15%H2O2
溶液
5%H2O2
溶液
加入wg MnO2
0.2
0.8
2.0
加入wg Fe2O3
7.0
9.0
16.0


通过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延伸】明同学看到Fe2O3也能做H2O2分解的催化剂,还联想到一种蓝色的CuSO4溶液也能做H2O2分解的催化剂,请你一起参与计算:
(1)CuSO4的相对分子质量
(2)80gCuSO4与多少克Fe2O3含有相等质量的氧元素?(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蔗糖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种食品。生活中,我们偶尔会看见蔗糖在锅里加热过久会变成黑色,小明、小强同学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蔗糖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蔗糖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
【猜想】蔗糖中可能含碳元素,或许还有其他元素,如氢元素等。
【设计实验】小明、小强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小明:将蔗糖在空气中点燃。单独点燃蔗糖不易燃烧,但在蔗糖中掺入少量烟灰,蔗糖就很容易被点燃。分别用干燥的玻璃片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置于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小强:将蔗糖放在一密闭的容器中加强热,观察现象。
【现象与结论】
小明观察到的现象为:玻璃片上有水珠,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小强观察到的现象为:容器底部有黑色物质,容器壁上有水珠。
结论:蔗糖是由(填元素符号)元素组成的。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是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填“变多”“不变”“变少”)。
【反思与评价】小明实验中烟灰可能起作用。

铁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不知你注意了没有,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也好象是生了“锈”一样。某化学活动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切开的苹果“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氮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②: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③: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而“生锈”;
【收集证据】
(一)查阅有关资料:已知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一种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且温度越高反应越快。
(二)实验探究:针对上面的猜想,化学活动小组依次设计了实验方案,将苹果肉分别放入三种气体中,依次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请你帮他们填写下表。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现象
不变色
变色

结论
果肉变色与氮气无关

果肉变色与二氧化碳无关


【反思与评价】
在三种猜想中,你认为猜想(填代号)最不合理, 理由是
【应用】根据上述结论,要防止果汁变质,果品加工和保存果汁时可采取的措施是。(写一点即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