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KNO3 |
13.3 |
20.9 |
32 |
45.8 |
64 |
85.5 |
110 |
138 |
169 |
202 |
245 |
NaCl |
35.7 |
35.8 |
36 |
36.3 |
36.6 |
37 |
37.3 |
37.8 |
38.4 |
39 |
39.8 |
(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KNO3、NaCl的溶解度曲线,下图1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a”或“b”)
(2)下图1中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欲使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方法之一是_______________。
(4)30℃时,在两个各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氯化钠和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其结果如上图2所示,加入的甲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
(5)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6)20℃时,136g饱和食盐水,蒸发10g水后,再降温到20℃,可析出NaCl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g。
(7)60℃时,将60g硝酸钾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
结合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①写出装置中编号仪器的名称:a,b;
②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小明同学用排水法未能收集到两瓶氧气,其可能的原因有(填序号);
A.没有塞紧橡皮塞
B.没有及时更换收集第二瓶
C.加热前已将集气瓶灌满水倒立于水槽中
③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④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选择发生装置D的优点是,实验室常选择B装置而不必选择C装置的原因是,装置E和装置的原理是一样的.
小红用实验研究CO2通入水中后发生的变化.
(1)如图甲所示,向一个收集满CO2气体的质软的塑料瓶A中加入约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产生的现象为.
(2)取3mL瓶A中的液体倒入试管B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振荡,观察到溶液颜色变为色,说明CO2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将(2)中试管B继续做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实验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B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溶解度如图所示.
①t1℃时,A和B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B(填“>”、“=”或“<”).
②t1℃时,将4.2g A物质溶于20g水中,刚好形成饱和溶液,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g/100g水,A的饱和溶液转化处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写一条)
③t2℃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25g/100g水,在t2℃时,向50g水中加入15g的B物质,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④如A和B中有一种物质是氯化钠,你认为是A还是B(填A或B),一般通过海水晒盐的方法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晶体,原因是.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①自然界大部分水不能直接使用,洪涝地区的灾民将河水转化为可饮用水的步骤有:
a.用明矾进行化学沉降;
b.用漂白粉消毒杀菌;
c.过滤;
d.加热煮沸.
上述处理过程中有关步骤合理的顺序是.
②用如图所示的简易电解水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注:该装置气密性良好,且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A、B管内液面均高于图中D线).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闭合开关后观察到A、B管内的气体的体积比是,若检验A管内生成的气体应该用;C管中的现象是,电解水实验证明了水是由组成.
空气质量日报指标一般包括SO2、NO2、CO、可吸入颗粒、臭氧(O3)等,现新增粒径小于等于2.5μm颗粒物,即通常所称的PM2.5这一指标.
①人类时刻都离不开空气,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能;
②除可吸入颗粒外,上述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是;臭氧和氧气互称氧元素的,二氧化硫形成的环境问题是;
③PM2.5第一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第二是机动车尾气排放.下列措施不利于降低PM2.5的是.
A.使用煤炭发电 | B.使用电动车 |
C.植树造林 | 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