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某地某天树影变化,F2表示当地日落时的树影, F1表示当地7时的树影,F2与F1等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当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地此日的昼长是10小时 | 
| B.F1、F2与ON之间的夹角相同 | 
| C.当树影朝向S时,当地地方时是12点 | 
| D.该地此日的日出方向是东南 | 
该地此时,对全球范围而言可能正确的是

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 50年代 | 
   60年代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
| 强沙尘暴次数 | 
   5 | 
   8 | 
   13 | 
   14 | 
   23 | 
  
| 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 | 
   1560 | 
   2100 | 
   2460 | 
  
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最可能是
| 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地区 | 
|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 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 
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草地 | 
|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 
| 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 
|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 
当我国北方频繁出现沙尘暴天气时
| A.我国东南沿海经常遭受台风侵袭 | B.正是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沼气的最佳时期 | 
| C.地球公转速度正是一年中最慢的季节 | D.珠江水位开始上升 | 
从卫星云图上,能清晰地看到台风的中心位置及其移动方向。卫星云图的获取来自:
| A.RS技术 | B.GIS技术 | C.GPS技术 | D.观测资料 | 
确定地球上任一点的地理位置应该具备以下哪三个数据:
| A.经度、距离、海拔 | B.经度、纬度、海拔 | 
| C.经度、相对高度、距离 | D.到两极、赤道的距离和等高线 | 
区域内部具有一定的共同性或相关性,而区域与区域之间则存在着差异性。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性。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域内部差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 
|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 
| 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 | 
| D.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的人文差异正确的是
| A.东部季风区从南向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 | 
|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三大区域中最微弱的 | 
| C.青藏地区现在还处于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 | 
| D.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土地利用方式以种植业为主 | 
我国南方季风区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发育红壤,其上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发育,外流河众多,水循环活跃,这种自然特征体现了 ( )
| A.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 B.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 
| C.我国南方地区地理环境的独特性 | 
| D.自然景观的非地带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