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崔宏字玄伯,清河东武城人,魏司空林之六世孙也。祖悦,仕石季龙,位司徒右长史。父潜,仕慕容日韦,为黄门侍郎。并以才学称。
宏少有俊才,号曰冀州神童。苻融之牧冀州,虚心礼敬。拜阳平公侍郎、领冀州从事。出总庶事,入为宾友,众务修理,处断无滞。苻坚闻之,征为太子舍人。辞以母疾,不就。左迁著作佐郎。太原郝轩名知人,称宏有王佐之材,近代所未有也。坚亡避难齐鲁间为丁零翟钊及晋叛将张愿所留。郝轩叹曰:“斯人也,遇斯时,不因扶摇之势,而与雀飞沈,岂不惜哉!”
仕慕容垂,为吏部郎、尚书左丞、高阳内史,所历著称。立身雅正,虽在兵乱犹厉志笃学不以资产为意妻子不免饥寒。
道武征慕容宝,次常山。弃郡走海滨。帝素闻其名,遣求,及至,以为黄门侍郎,与张衮对总机要,草创制度。时晋使来聘,帝将报之,诏有司议国号。宏议曰:“三皇、五帝之立号也,或因所生之土,或以封国之名。故虞、夏、商、周始皆诸侯,及圣德既隆,万国宗戴,称号随本,不复更立。唯商人屡徙,改号曰殷。然犹兼行,不废始基之号。故《诗》云‘殷商之旅’,此其义也。国家虽统北方广漠之土,逮于陛下,应运龙飞。虽曰旧邦,受命惟新。以是登国之初改代曰魏。慕容永亦奉进魏土。夫魏者大名,神州之上国,斯乃革命之征验,利见之玄符也。臣愚以为宜号为魏。”道武从之,于是称魏。
道武崩,明元未即位,清河王绍因人心不安,大出财帛,班赐朝士。宏独不受绍财,长孙嵩以下咸愧焉。诏遣使者循行郡国,纠察守宰不如法者,令宏与宜都公穆观等案之,帝称其平当。又诏宏与长孙嵩等朝堂决刑狱。
(选自《北史·列传第九》,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曰冀州神童号:被称为。
B.帝闻其名素:向来。
C.因所生之土或:或许。
D.于陛下,应运龙飞逮:直到。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崔宏“有俊才”的一组是 (  )
①并以才学称 ②众务修理,处断无滞 ③左迁著作佐郎 ④弃郡走海滨
⑤道武从之,于是称魏 ⑥又诏宏与长孙嵩等朝堂决刑狱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崔宏是魏司空崔林的六代孙。他的祖父崔悦在石季龙手下做官,他的父亲崔潜在慕容日韦手下做官。祖父和父亲都凭才学闻名。
B.崔宏少年时才智卓越,被称为冀州神童,苻坚听说后,征召他为太子舍人。他以母亲生病为借口推辞,没有前去就职。
C.道武帝下令商议国号时,崔宏建议继续使用魏这一称号,不再创立新国号,并引经据典地说明了这样做的理由。
D.道武帝死后,明元帝没有即位,清河王拓跋绍趁人心不稳,拿出大量财物布帛,赏赐朝廷官员。只有崔宏没有接受拓跋绍的财物。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河为池,据亿丈之高,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而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余威震于殊俗。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徒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于钩戟长铩也;谪戌之众,非亢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A.奋六世之余(功业)始皇既(死)
B.非于钩戟长铩也(锋利)才能不及中人(普通人)
C.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认为)自以为关中之固(认为)
D.收天下之(兵器)崤函之,自若也(险要的地势)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因”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如而厚遇之,使归赵

A.……蒙故业,遗策
B.利乘便,宰割天下
C.然后践华为城,河为池
D.廉颇……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下列各句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照应课文第一自然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B.“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世及后代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
C.最后一自然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
D.对比论证是本段的鲜明特色,陈胜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说明比陈胜强大的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的原因以及秦亡于陈胜首倡的起义均在于他们不施行仁义。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成童时,冬寒,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中永乐二年进士。性刚鲠,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十九年,三殿灾,诏求直言。条上时务十五事。成祖决计都北京。而时勉言营建非,忤帝意。已,观其他说,多中时病,抵地;复取视再,卒多施行。寻被谗下狱。岁余得释,杨荣荐复职。
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命武士扑金瓜,胁折者三,曳出几死。明日,改交阯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章三上,乃下锦衣卫狱。时勉于锦衣千户某有恩,千户适莅狱,密召医,疗以海外血竭,得不死。
宣帝即位已逾年,或言时勉得罪先帝状。帝震怒,命使者:“缚以来,朕亲,必杀之。”已,又令王指挥即缚斩西市,毋入见。王指挥出端西旁门,而前使者已缚时勉从端东旁门入,不相。帝遥见骂曰:“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言之。”时勉叩头曰:“臣言谅闇①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帝闻言,色稍。徐数至六事止。帝令尽陈之。对曰:“臣惶惧不能悉记。”帝意益解,曰:“是第难言耳,草安在?”对曰:“焚之矣。”帝太息,称时勉忠,立赦之,复官侍读。
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迁侍读学士。帝幸史馆,撒金钱赐诸学士。皆俯取,时勉独正立。帝乃出余钱赐之。正统六年代贝泰为祭酒。八年乞致仕,不允。
十二年春乃得请。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去。
时勉为祭酒六年,列格、致、诚、正四号,训励甚切。崇廉耻抑奔竞别贤否示劝惩诸生贫不能婚葬者节省餐钱为赡给督令读书灯火达旦吟诵声不绝人才盛于昔时
(《明史·李时勉传》)
【注】:①谅闇:也作“凉阴”,指帝王居丧。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相值:遇到
B.缚以来,朕亲鞫:审问
C.帝闻言,色稍霁:消散、缓和
D.疏何语?言之趣:知趣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时勉言营建非多中时病,抵
B.复取视再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几三千人
C.衾裹足纳桶中命武士扑金瓜
D.帝太息候舟发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崇廉耻 / 抑奔竞 / 别贤否 / 示劝惩 / 诸生贫不能婚葬者 / 节省餐钱为赡给 / 督令读书 / 灯火达旦 / 吟诵声不绝 / 人才盛于昔时
B.崇廉耻 / 抑奔竞 / 别贤否 / 示劝惩诸生 / 贫不能婚葬者节省餐钱 / 为赡给督令读书 /灯火达旦 / 吟诵声不绝 / 人才盛于昔时
C.崇廉耻 / 抑奔竞 / 别贤否 / 示劝惩诸生 / 贫不能婚葬者 / 节省餐钱为赡给督令 / 读书灯火达旦 / 吟诵声不绝 / 人才盛于昔时
D.崇廉耻 / 抑奔竞 / 别贤否 / 示劝惩 / 诸生贫不能婚葬者 / 节省餐钱为赡给督令 / 读书灯火达旦 / 吟诵声不绝 / 人才盛于昔时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时勉曾多次上疏言事,因直言敢谏屡次触怒龙颜;其忠诚终被宣宗发现,因此受到了重用。
B.李时勉上书言事,惹怒了仁宗皇帝,又不屈服,因此被打得几乎死去。
C.李时勉进谏仁宗,居丧期间不可以寻欢作乐,皇太子不宜离开皇上。
D.宣帝继位命令李时勉详细陈述触犯先帝的事情,可李时勉只陈述了六件事就因为过于恐惧记不清其他事了。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明日,改交阯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
②是第难言耳,草安在?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李时勉“性刚鲠”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是故辞主乎达,不主乎简。刘器之曰:《新唐书》叙事好简略其辞,故其事多郁而不明,此作史之病也。且文章岂有繁简耶?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 不 出 于 自 然 而 有 意 于 繁 简 则 失 之 矣 当 日 《进〈新唐书〉表》 云 其 事 则 增 于 前 其 文 则 省 于 旧 《新唐书》 所 以 不 及 古 人 者 其 病 正 在 此 两 句 也。
(节选自顾炎武《日知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①李之才,字挺之,青社人。天圣八年同进士出身。为人朴且率,自信,无少矫厉。师河南穆伯长。伯长性庄严寡合,虽挺之亦频在诃怒中。挺之事先生益谨。尝与参校柳文者累月,卒能《易》。
②挺之初为卫州获嘉县主簿,权共城令。所谓康节先生邵尧夫者,时居母忧于苏门山百源之上,布裘菜食,且躬爨以养其父。挺之叩门上谒劝其习性命之学。康节谨拜,悉受业。世所谓康节先生之《易》者,实受之挺之。
挺之器大,难乎识者,栖迟久不调。或惜之,则曰:“宜少贬以荣进。”友人石曼卿独曰:“时不足以容君,君盍不弃之隐去?”再调孟州司法参军。时范忠献公守孟,亦莫之知也。忠献初建节钺守延安,送者不用故事,出境外。挺之独别近郊。或病之,谢曰:“故事也。”居顷之,忠献责安陆,独挺之见之洛阳。前日远境之客,无一人来者。忠献于是乎恨知挺之之晚。
④友人尹师鲁以书荐挺之于叶舍人道卿,石曼卿致之曰:“孟州司法参军李之才,年三十九。能为古文章,语直意邃,不肆不窘,固足以蹈及前辈,非吾所敢品目。而安于卑位,颇无仕进意,人罕能知之。其才又达世务,使少用于世,必过人远甚。幸其贫无赀,不能决其归心,知之者当共成之。”曼卿师鲁曰:“今之业文好古之士至鲜,且不张,苟遗若人,其学益衰矣,是师鲁当尽心以成之者也。吾素不喜屈谒贵仕,以挺之书,凡四五至道卿之门,通焉而后已。道卿且乐荐之,以是不悔。”挺之遂得应铨新格,改大理寺丞。会曼卿与龙图阁直吴学士遵路调兵河东,辟挺之泽州佥署判官。于是泽人刘仲更从挺之受历法,世称刘仲更之历,远出古今。在泽,转殿中丞,母忧。甫除丧,暴卒于怀州守舍。时友人尹子渐守怀也,子渐哭挺之过哀感疾,不逾月亦卒。挺之葬青社。
(选自赵与时《宾退录》,有删改)
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能《易》受:传授
B.石曼卿致之曰因:通过
C.曼卿师鲁曰报:上报
D.母忧,甫除丧丁:遭逢

下面与李挺之有关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李挺之恭敬地侍奉经常怒斥他的师长河南穆伯长。
B.李挺之被邵尧夫成功劝说学习关于万物的“性命之学”。
C.范忠献被责守安陆,只有李挺之一人赶到洛阳见他。
D.刘仲更的历法远出古今,跟李挺之传授有密切关系。

第④段中,尹师鲁、石曼卿竭力推荐李挺之的原因是什么?请概括。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挺之器大,难乎识者,栖迟久不调。

(2)或病之,谢曰:“故事也。”

(3)幸其贫无赀,不能决其归心,知之者当共成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李苗,字子宣,叔父畎。畎为梁州刺史,大著威名。王足之伐蜀,梁武命畎拒足于涪,许其益州。及足退,梁武遂改授。畎怒,将有异图,事发被害。苗年十五,有报雪志。延昌中归魏,仍陈图蜀计。大将军高肇西伐,诏苗龙骧将军乡导。晋寿,宣武宴驾①,班师。苗有文武才干,以大功不就,家耻未雪,常怀慷慨。乃上书陈平定江南之计,其文理甚切于时。明帝幼冲,无远略之意,不能纳。
正光末,三秦反叛,侵及三辅。时承平既久,人不习战。苗以陇兵强悍,且群聚无资,乃上书以为:“食少兵精,利于速战;粮多卒众,事宜持久。今陇贼猖狂,非有素蓄,虽据两城,本无德义,其势在于疾攻,迟则人情离阻,受崩溃。今且宜勒大将,深沟高垒,坚守勿战。别命偏师,精卒数千,出麦积崖以袭其后,群妖自散。”于是诏苗为统军,隶行台魏子建。子建以苗为郎中,仍领统军,深见知待。
孝昌中,兼尚书左丞,为西北道行台,与大都督宗正珍孙讨汾、绛、蜀贼,平之。及杀尔朱荣,荣从弟世隆拥部曲还逼都邑。孝庄幸大夏门,集群臣博议,百僚计无所出。苗独奋衣起曰:“今朝廷有不测之危,正是忠臣烈士效节之时,请以一旅之众,为陛下径断河梁。”庄帝壮而许焉。苗乃募人于马渚上流,以师夜下。去桥数里,放火烧船,俄然桥绝,贼没水死者甚众。官军不至,贼乃涉水与苗死斗,众寡不敌,苗浮河而没。帝闻,哀伤久之,谥忠烈。
苗少有节操,志尚功名。每读《蜀书》,见魏延请出长安,诸葛不许,叹息谓亮无奇计。及览《周瑜传》,未曾不嗟咨绝倒。解鼓琴,善属文咏,工尺牍之敏,当世罕及。死之日,朝野悲壮之。
(节选自《北史·李苗传》)
注:①宴驾:对帝王之死的委婉说法。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苗龙骧将军乡导假:代理
B.晋寿,宣武宴驾次:驻扎
C.明帝幼冲,无远略之意,不能纳竟:竟然
D.迟则人情离阻,受崩溃坐:空,徒然

下列各句,能表现李苗有文武才干的一组是()
①苗年十五,有报雪志
②乃上书陈平定江南之计,其文理甚切于时
③今且宜勒大将,'深沟高垒,坚守勿战
④请以一旅之众,为陛下径断河梁
⑤贼乃涉水与苗死斗,众寡不敌,苗浮河而没
⑥解鼓琴,善属文咏,工尺牍之敏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苗对叔父李畎被害一事耿耿于怀,归魏后仍陈说伐蜀之计,后朝廷曾出师西伐,但因皇帝驾崩而不得不班师回朝。
B.李苗在三秦反叛时,根据敌情提出正面坚守不战,选派精兵偷袭敌后的方略,一举击溃了叛军。
C.李苗在众大臣对尔朱荣的堂弟率部下逼近都邑束手无策时,主动请缨,招募兵员与敌作战,后因寡不敌众而死。
D.李苗崇尚功名,读《蜀书》时,会因诸葛亮不同意魏延请求出兵长安而叹息;读《周瑜传》时,总是深深感叹折服。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子建以苗为郎中,仍领统军,深见知待。
(2)去桥数里,放火烧船,俄然桥绝,贼没水死者甚众。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世 之 治 也 行 善 者 获 福 为 恶 者 得 祸 及 其 乱 也 行 善 者 不 获 福 为 恶 者 不 得 祸 变 数 也 智 者 不 以 变 数 疑 常 道 故 循 福 之 所 自 来 防 祸 之 所 由 至 也 遇 不 遇 非 我 也 守 其 所 志 而 已 矣。
(取材于《中论·修本》)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