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穷鬼传   戴名世
穷鬼者,不知所自起。唐元和中,始依昌黎韩愈。愈久与之居,不堪也。为文逐之,不去,反骂愈。愈死,无所归。流落人间,求人如韩愈者从之,不得。
阅九百余年,闻江淮之间有被褐先生,其人,韩愈流也,乃不介而谒先生于家。曰:“我故韩愈氏客也,窃闻先生之高义,愿托于门下,敢有以报先生。”先生避席却行,大惊曰:“女来将奈何?”麾之去,曰:“子往矣!昔韩退之以子故,不容于天下,召笑取侮,穷而无归,其《送穷文》可覆视也。子往矣,无累我!无已,请从他人。”
穷鬼曰:“先生何弃我甚耶?假而他人可从,从之久矣。凡吾所以从先生者,以不肯从他人故也。先生何弃我甚耶!敢请其罪。”
先生曰:“子以穷为名,其势固足以穷余也。议论文章,开口触忌,则穷于言;上下坑坎,前颠后踬,俯仰跼蹐,左支右吾,则穷于行;蒙尘垢,被讥刺,忧众口,则穷于辩;所为而拂乱,所往而剌谬,则穷于才;声势货利,不足以动众,磊落孤愤,不足以谐俗,则穷于交游。抱其无用之书,负其不羁之气,挟其空匮之身,入所厌薄之世,则在家而穷,在邦而穷。凡女之足以穷吾者,吾不能悉数也,而举其大略焉。”
穷鬼曰:“先生以是为余罪乎?是则然矣。然余之罪,顾有可矜者,而其功亦有不可没也。吾之所在,而万态皆避之,此先生之所以弃余也。然是区区者,何足以轻重先生?而吾能使先生歌,使先生泣;使先生激,使先生愤;使先生独往独来而游于无穷。凡先生之所云云,固吾之所以效于先生者也,其何伤乎?且韩愈氏迄今不朽者,则余为之也。以故愈亦始疑而终安之。自吾游行天下久矣,无可属者,数千年而得韩愈,又千余年而得先生。以先生之道而向往,曾无一人,独余慕而从焉。则余之与先生,岂不厚哉!”
于是,先生与之处,凡数十年,穷甚不能堪,然颇得其功。一日,谓先生曰:“自余之先生也,而先生不容于天下,召笑取侮,穷而无归,徒以余故也,余亦悯焉。顾吾之所以效于先生者,皆以为功于先生也,今已毕致之矣。先生无所用余,余亦无敢久溷先生也。”则起,趋而去,不知所终。
【注】①戴名世:清初桐城人,字田有,一字褐夫,文中被褐先生即指自己。②为文:指韩愈《送穷文》寓庄于谐,文中韩愈认为被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五鬼缠身。③剌谬:违背常情、事理。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阅九百余年                     阅:经历
B.然余之罪,顾有可矜者           矜:自夸
C.无可属者                       属:嘱托
D.余亦无敢久溷先生也。           溷:打扰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凡吾所以从先生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B.数千年而得韩愈                          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C.以先生之道而向往,曾无一人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D.顾吾之所以效于先生者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 其势固足以穷余也               B.不足以动众
C.入所厌薄之世                    D.何足以轻重先生
20.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篇寓言式散文,文章借助穷鬼与被褐先生的对话,抒写了作者的不平之意和愤世之情。
B.穷鬼虽穷,却不肯苟且附人,附于被褐先生,是因为九百余年才找到一个像韩愈这样的一个人。
C.被褐先生之所以要赶走穷鬼,是因为人一旦沾上穷鬼,就会穷于言、穷于行、穷于辩、穷于才、穷于交,时时困窘,事事困窘,于世不容。
D.穷鬼与被褐先生相处几十年,使得先生“召笑取侮,穷而无归”,不能容于天下,终无所用,因而穷鬼不敢久留,匆匆离去。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凡女之足以穷吾者,吾不能悉数也,而举其大略焉。
(2)于是,先生与之处,凡数十年,穷甚不能堪,然颇得其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并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学问之道,求其放心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①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告子上》)
注释:①放:放任,失去。
解释:由()求()他()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并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舍我其谁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①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②。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 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③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孟子•公孙丑下》)
注释:①豫:快乐,愉快。②名世者:有名望而辅佐君王的人。③平治:太平。
解释:去()路()色()尤()
夫()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并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邻为壑,仁人所恶
白圭白:“丹之治水①也愈于禹。”
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②。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付谓之泽③水——一降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孟子•告子下》)
注释:①丹之治水:白圭治水的方法,据《韩非子·喻老篇》记载,主要在于筑堤塞穴,所以孟子要指责他“以邻国为壑”。②壑(he):本义为沟壑, 这里扩大指受水处。③洚(jiang):大水泛滥。
解释:白()愈()于()恶()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并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人论世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土,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①论古之人。颂②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万章下》)
注释:①尚:同“上”。②颂:同“诵”。
解释:斯()友()以()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并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弈秋,①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②鸿鹄将至,思③援弓④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⑤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孟子·告子上》)
注释:①通国:全国。②鸿鹄,天鹅。③援,取过来。④缴(zhuó),系在箭上的生丝线。箭射出去,可以靠它收回来。⑤为,通“谓”,认为。
解释:使()诲()其()惟……为……()
弗若()然()
译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