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种棵树收留时光 》,回答文后问题。
种棵树收留时光
没有树的院落,就像没有父亲的家,空荡荡的。我发现时,春天已到了。
那些树,是父亲种的,就像我和姐姐,有着各自葳蕤的时光。岁月不居,姐姐已结婚生子,我也将在城市安家。如同那些树,我们终要长到分叉的年纪,然后分道扬镳。现在父亲卖掉它们,手刃了那段时光。他把钱全都交给我,刚好够买一间卧室。
我买了新房,父亲卖掉心房。我顾不了这么多,一如父亲和家的衰落。在他面前,我总像个孩子般没用。父亲总有他的办法,哪怕我天文数字的房贷,他眼也不眨一下,淡淡对我说,你工作你的,我想办法。卖掉树,父亲去打工了。这是他全部的办法。他终于明白,那块地能养活全家,却补不了我的城市生活。虽然他谙熟农事,在田地里游刃有余,但到了城里,他就像迷途的孩子,不知所措。
父亲走了,我回家收拾“残局”。树枝凌乱散落一地,乍绿还黄。枝桠上,叶芽迈着整齐的步子,正饱满地跑向春天,到我面前,却戛然而止。我把它们捡起、码齐、放好,就像收集那些弥足珍贵的往事。
清理好树枝,接着是树根。树是齐根锯断的,硕大的伤口,像父亲的嘴在喊我。我虽然听不见,但从明灭的年轮里,我能认出那些逝水流年。枣树清瘦,是父亲给我种的,我嘴馋;桃树细腻,是父亲给母亲种的,母亲身体不好,桃树避邪;槐树匀称,是父亲给姐种的,姐喜欢吃槐花……哪一棵是父亲种给自己的呢?我仔细辨认,这些让他疼痛不已的树,竟没一棵是他给自己的。
扒完树根,坐在寂寞的院落里,我有种被掏空的感觉。
母亲喊我烧锅。如今家里只剩下母亲,我一回家,她就喊我做这做那。我知道她并不想我干多少,只想我在她面前,让家有些回音和气息。母亲做着饭,说落着父亲:是不是又跑丢了。也不打个电话。吵闹一辈子,她还是关心他。
我拨通父亲的电话问,习惯吗?父亲不屑地说,有啥不习惯的,工地的活,比种庄稼容易,钢筋扎好,往地上一种,就会长出大楼……父亲变得很健谈。他总是这样,再艰难的事,也说得轻描淡写。
父亲忽然问,家里的树发芽了吗?我支支吾吾。或许他忘了,家里的树都卖了。父亲喃喃道,应该发了。我轻轻问,还迷路吗?他笑笑,不好意思地说,不迷了,我找棵大树,就有了方向。说起那树,他又来了精神,滔滔不绝。我没想到,竟然是棵异乡的树,引领着他走进城市,而我只能远远旁观着。
我决定给父亲种棵树,帮他收留那些渐渐老去的时光,让他能找到回家的路。                                      
从全文看,本文的标题“种棵树收留时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从语境看,怎样理解画线处“我买了新房,父亲卖了心房”这句话?
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形象?请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
自选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
树是齐根锯断的,硕大的伤口,像父亲的嘴在喊我。
请仿照示例将下面有关感恩的两个句子补充完整。
示例:我感恩大地,愿化为落叶,肥沃一方土地;我感恩天空,愿化为白云,装点一片天空。我感恩大树,                     ,                    ;
我感恩父母,                      ,                     。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父亲的画面(刘墉)
①人生的旅途上,父亲只陪我度过最初的九年,但在我幼小的记忆中,却留下非常深刻的画面,清晰到即使在三十二年后的今天,父亲的音容仍仿佛在眼前。
②最早最早,甚至可能是两三岁的记忆中,父亲是我的溜滑梯,每天下班才进门,就伸直双腿,让我一遍又一遍地爬上膝头,再顺着他的腿溜到地下。母亲常怨父亲宠坏了我,没有一条西装裤不被磨得起毛。
③当然父亲也是我枕边故事的述说者,只是我从来不曾听过完整的故事。一方面因为我总是很快地入梦,一方面由于他的故事都是从随手看过的武侠小说里摘出的片段。也正因此,在我的童年记忆中,“踏雪无痕”和“浪里白条”,比白雪公主的印象更深刻。真正的白雪公主,是从父亲买的《儿童乐园》里读到的,那时候还不易买到这种香港出版的图画书,但父亲总会千方百计地弄到。尤其是当我获得小学一年级演讲比赛冠军时,他高兴地从国外买回一大箱立体书,每面翻开都有许多小人和小动物站起来。我始终记得其中的画面,甚至那涂色的方法,也影响了我学生时期的绘画作品。
④父亲不擅画,但是很会写字,他常说些“指实掌虚”、“眼观鼻,鼻观心”之类的话,还买了成沓的描红簿子,把着我的小手,一笔一笔地描。直到他逝世之后,有好长一段时间,每当我练毛笔字,都觉得父亲的身影,站在我的身后……
⑤父亲爱票戏,常拿着胡琴,坐在廊下自拉自唱。他最先教我一段《苏三起解》,后来被母亲说:“什么男不男、女不女的,怎么教孩子尖声尖气学苏三?”于是改教了大花脸,那词我还记得清楚:“老虽老,孤的须发飘,上阵全凭马和刀……”
⑥父亲有我时已经四十多岁,但是一直到他五十一岁过世,头上连一根白发都没有。他的照片至今仍挂在母亲的床头。八十二岁的老母,常仰着脸,盯着他的照片说:“怎么愈看愈不对劲儿!那么年轻,不像丈夫,倒像儿子了!”然后她便总是转过身来对我说:“要不是你爸爸早死,只怕你也成不了气候,不知被宠成了什么样子!”
⑦是的,在我的记忆中,不曾听过父亲的半句斥责,也从未见过他不悦的表情。尤其记得有一次蚊子叮他,父亲明明发现了,却一直等到蚊子吸足了血,才打。
⑧母亲说:“看到了还不打?哪儿有这样的人?”
⑨ “等它吸饱了,飞不动了,才打得到。”父亲笑着说,“打到了,它才不会再去叮我儿子!”
⑩三十二年了,直到今天,每当我被蚊子叮到,总会想到我那慈祥的父亲,听到“啪”的一声,也清晰地看见他手臂有被打死的蚊子和殷红的血迹…… (有删改)
请用小标题形式完成第②至⑨段所描述的父亲的几幅画面。
快乐的溜滑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我写毛笔字教我唱京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第⑥段,体味画线句所蕴含的情感。
第⑨段采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试分析结尾段在文章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所起的作用。
探究阅读:对比第②段和第⑤段,面对母亲的一“怨”一“说”,父亲的态度有何不同?对此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紫藤萝瀑布》的选文,完成小题。
①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放似的。那里装的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②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③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④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⑤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种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⑥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第②段写到赏花之前作者心情是焦虑和悲痛的,后来却沉浸在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这是为什么呢?
选文有许多优美语句,请举一例并进行赏析。
第③段作者为何要插叙十年前紫藤萝不幸的遭遇一事?
你是怎么理解第⑤段画线句“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的含义?

阅读《绿色建筑》,完成小题。(共8分)
绿色建筑
①2011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两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投入,积极推进新建建筑节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该报告让我们看到了绿色建筑在未来5年发展的广阔前景和商机。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
②绿色建筑首先要求采用节能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绿色建筑还要求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回归自然也是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③目前各具特色的绿色住宅产品已经进入市场,使得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追求越来越强烈。一般说来,人们对于绿色建筑的需求与所在城市的发达程度成正比。但调查发现,生活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消费者,在绿色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需求。南方地区,气候炎热潮湿,西晒问题明显,而且阴霾天的比重逐年加大。这些地域性的因素也使得地处南方的人们对于绿色居住的需求更加迫切。
④绿色建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绿色并不意味着高成本。比如,一家公司援助的一项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政府给每户出3000元钱,住户自己出2000元钱,公司援助2000元,总共一户投资7000元钱,对建筑进行了从外保温到供热、智能、玻璃、门、天花板和水循环系统的全面改造。改造后,住户一年所减少的开支就达到3000元以上。即使7000元完全由住户自己投入,3年内就可以收回成本。可见,广大居民的投资回报率是很高的。
(据有关资料整理)
结合第⑨段划线句子的内容,说出“生活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消费者”这些字不能删去的两条理由。
阅读第④段,这一段所举的例子说明了什么?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文章相关内容,判断材料中所说的小区是否为绿色建筑,并说明理由。
住在某小区的A女士:“这个小区可不错,背靠青山,小河环绕,鲜花绿草,喷泉水池,自然美观,环境宜人。另外,我们的生活没有污染,电磁炉、空调、热水器等电器齐全,方便干净。更主要的是,我们的生活用水好,是就地取材的地下水,没有水碱,跟矿泉水一样,可以随便用。我们这儿可真是绿色小区!”
同住这个小区里的一位老人闲聊时说:“这里有山有水,有花有草,空气新鲜,在这里住着,还真是挺好。可是也有点遗憾,这小区建好了以后,附近的河水不如以前干净了,有些小鱼我再也钓不着了。”

阅读说明文选段,完成小题。(共3分)
大气灰霾现象可以控制,而且可以预防。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节能减排:推广节能技术,采取措施提高水力、风力、太阳能及核能的利用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逐步减少矿物燃料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加强全民的环保意识,倡导节约能源的生产生活方式等等。国家还大力倡导植树造林,制定了还林还草的政策。大量事实证明,城市绿化除了可以减弱噪音、美化环境,还可以调节城市气候、减少城市灰霾现象,为人们提供优质的空气环境和居住场所。此外,当气象部门制作和发布灰霾天气预报和警报之后,有关方面据此充分利用大气的自净功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控污染物的排放,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灰霾现象。
请依次填写出我国控制与预防灰霾天气的具体措施。

现代文阅读(共23分)
阅读《寒冷的味道》,完成小题。寒冷的味道
黄明山
①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②有人说,地球变得越来越热了。还有人说,这是厄尔尼诺现象。对此,我说不出个子
丑寅卯来。我只感觉到,曾经是多么可怕的寒冷,现在似乎变得可爱了起来,就像一个被误
会了的擦肩而过的老朋友。
③也许我对寒冷还只是一知半解。是的,我仅仅接触过南方的寒冷。说得具体一点,是
在过去,是在江汉平原。
④树是江汉平原不可多得的景致,树的旁边有湖或者河流。我想起来了,冬天的水面结
了厚厚的冰。我们在河上行走。干净的树枝上也结了冰——不,是穿上了漂亮的琼衣,朔风一吹,发出有如碎玉的声响。那是一种不可复制不可言状的绝响。我在冰上驻足仰望,在体
验寒冷的厚度的同时,又领略到了寒冰的高度。冷!我的一双手冻成了两个肉包子,脚后跟早冻穿了,分别有一个洞,洞里有凝固的血,用棉絮裹着。我总是想奔跑,疼痛便在后面拼命地拽我。糟了,好像是哪根筋断了……我几乎要跌倒下去。
⑤寒冷培育的疼痛真是刻骨铭心啊!
⑥冬天也看露天电影。通常要到五里以外的地方去看。那天晚上雪刚刚停下,听说要放
《冰山上的来客》,我来不及吃饭就跑了去。上身穿的是棉袄,下身穿的是绒裤,脚上穿的是胶鞋。跑了一路,身上发热。开始,人不觉得冷,渐渐,寒气陡生,看到中间,便招架不住了,肚子饿得咕咕叫,浑身冻得打哆嗦。那真正是饥寒交迫啊。我咬着牙,坚持把电影看完。脚已没有了知觉,就稀里糊涂地往前走。一路上,我是弹跳着回去的。我一下子发现了自己的脆弱,又一步步变得坚强起来。
⑦寒冷,每每使我们的精神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从这一点说,寒冷似乎有了酒的成分。
⑧最幸福的时刻,是围着树墩烤就的一堆火,炖着狗獾肉(从雪森林的狗獾洞里猎获的战果),或者鸡子、粉条、霉渣巴、干豆角、大白菜……端着暖手的碗香喷喷地吃着,看那门外的雪轰轰烈烈地下着,这时的寒冷又有了一种别样的滋味。
⑨现在不同了,风也刮得没有了规律,雪也下得没有了条理。瞧,都立春了,雪不知还
在哪里开小差。冬天,失却了原来的寒冷。
⑩可孩子们却一个劲地喊冷。冷从何来?上上下下穿得规规矩矩,裹得严严实实,帽子、围巾、耳套、手套,应有尽有。晚上睡觉,要么铺好电热毯,要么灌上热水袋,条件好的,空调一开,暖气就来。本来寒冷就那么一丁点,还把它拒之门外,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生活。孩子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寒冷,又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丧失了体验寒冷的机会。不知冷,何识暖?如此下去,孩子们生命的潜质何以得到发挥,又何以像草木那样蓬勃成人间壮丽的风景
⑾不仅仅是孩子们。
⑿我们已经有了太多的安逸,不让汗水流出来,不让寒冷苦心志,把自己装在五彩缤纷
的温室里,然后长成一朵朵精美的花朵,我不知道会有什么好结果。
⒀我真担心,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将在不知冷暖的状态下变得弱不禁风。寒冷,
是我们生命所需要的盐啊。
⒁寒冷还会来的。
根据文章内容,将有关“寒冷”的三件往事和作者的体验感受补充完整。


往事
体验感受
第一件
冰河上行走
(1)
第二件
(2)
饥寒交迫让“我”亢奋坚强
第三件
围火吃炖菜
(3)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认为“丧失了体验寒冷的机会”的后果是什么。
第④段中的划线句子描写生动,请作简要赏析。
第⒀段中,“寒冷,是我们生命所需要的盐啊”一句富有深意。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0字左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