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四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乡村全面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能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动能和支撑。
乡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广袤的乡土,既有古村落、古建筑、民族村寨、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等物质文化遗产,也有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族服饰、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选自2024年3月25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低级别文物是相比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高级别文物而言,主要包括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低级别文物并不那么吸引人。它们大多分布在偏远地区,或散落在民间村落中,默默地等待着岁月的流逝,但它们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者,是中华文脉的基石。
文物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对这些风雨飘摇的低级别文物的保护,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选自2024年5月13日中国经济网,有删改)
材料三:
走进郴州市桂阳县和谐村,古朴悠然的老屋一字排开,夕阳映得瓦片一片金黄,不时从中传来的琅琅读书声在田间回响。村中曾经的废弃老屋如今蝶变为种类丰富的“非遗研学基地”,正焕发着新的生机。
“老屋不仅蕴含着建筑美学,与其所属的传统村落世代相传,更寄托了无数人的乡愁”郴州市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郴州启动“唤醒老屋”试点计划,在保护老屋的同时唤醒沉睡的文旅资源。
在郴州、湘西等地,一幢幢长期无人居住的老屋经过抢修保护和合理利用,旧貌换新颜,转变为民宿、研学基地、村史展览馆等,为村庄带来更多人气,也激活了乡村振兴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选自2024年5月7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材料四:
放眼如今的苏州,从城市到古镇再到乡村,新兴旅游目的地和多元业态不断涌现。古典与现代、传统与时尚交相辉映的旅游体验,让苏州旅游焕发出新的魅力。
甪直古镇的沉浸式夜游项目以具有江南特色的风景、园林、非遗等载体搭建演绎场景,将古街、廊桥等设施进行了艺术亮化提升改造,同时利用激光投影等多媒体技术,重现千年古镇繁华夜景,给游客带来沉浸式游园体验。
随着旅游的生活化、体验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以及交通和公共设施的日益完善,叠加游客避免人挤人、追求性价比的心态,县域旅游加速崛起,许多“小城”不知不觉中成了游客向往的目的地。五一期间,昆山举办第九届昆剧艺术节,6大类17场配套活动同期举办,吸引了大批游客。除了昆山,常熟、太仓、张家港另外3个县级市同样越来越火。常熟接待游客144.07万人次,同比增长53.17%;太仓接待游客87.25万人次,同比增长30.1%,其中乡村游接待游客25.98万人次;张家港以“来小城、漫漫游”为主题,举办了140余场文体旅活动,吸引游客61.26万人次。高铁张家港站假期发送旅客超10万人次,客流增长率为65.9%。
(选自2024年5月17日《中国旅游报》,有删改)
(1)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广袤乡土中,不但有民间艺术等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古村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
| B. |
低级别文物都分布在偏远地区,且散落于民间村落,默默地等待着岁月的流逝。 |
| C. |
在苏州,县域旅游加速崛起与游客避免人挤人、追求性价比的心态有一定关系。 |
| D. |
今年五一期间,常熟、太仓、张家港等县级市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均超过50%。 |
(2)有人认为,一些年代久远的古建筑散落在村落里,破旧不堪,维修成本较大,没有修缮利用的价值。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3)在文旅部门开展的 “我为乡村文旅献计策”活动中,同学们提了以下建议,不合适的一项是( )
| A. |
摸清当地乡村旅游资源现状,唤醒沉睡的文物。 |
| B. |
将古建筑拆除并集中新建,打造特色旅游街区。 |
| C. |
利用当地古村闲置古建筑,建设文化研学基地。 |
| D. |
用科技手段赋能乡村旅游,让乡村游“潮”起来。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柳叶儿
(1)又是柳叶儿抽芽的季节了。
(2)每当看到那一片片打着细卷儿,在暖和的阳光里慢慢舒展的柳叶儿时,我总忍不住要伸手去摘一片来,放在嘴里嚼着,慢慢品尝一番那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
(3)柳叶儿救过我的命。
(4)那一年春天,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秧吃光了,榆树皮吃光了,大家又抢柳叶儿……那一年,我八岁。
(5)柳叶,自然在嫩的时候最好吃,老了,便又苦又硬,难以下咽。柳叶儿一长出来,便长得风快,能够吃的日子,只有那么七八天,至多十几天。
(6)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
(7)柳叶儿,是要抢的。低处的,几天就被大人们抢光了。他们在长杆上绑一把镰刀,咔嚓咔嚓把树枝全割下来,-抱一抱运回家去,柳叶儿捋下来吃,树枝儿烧火。高处的,大人没办法,这正好有了我的用武之地。
(8)我的淘气,本来就是出了名的。从小就喜欢上树爬高来逞能。谁说这树太高,没人能爬上去,我就两脚一甩,鞋飞出去,猴一样"噌噌"地一直爬到最高点,爬到底下人越是不让上、越是嚷着危险的那根枝上去,抱住树枝,哗哗地摇,摇得我自己的身子随着树枝弹过来,摆过去,摇得底下人一个劲地喊叫,一片惊慌,才得意洋洋地溜下树来。便是家里人知道,挨一顿骂,或是挨一巴掌,嘴里哇哇地哭,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9)我和三叔每天都是在太阳出来之前,露珠儿还在树叶儿上的时候,就去抢树叶儿的。近处的抢完了,就往远处。
(10)天蒙蒙亮,眼睛还没有睁开,早春的空气里是一片湿润润的()。我和三叔一高一矮;一前一后,踩着村边的小道,一直走到村南那飘着一团淡淡晨雾的小河边。河水缓缓地流着,平静得连一个泡沫都没有,只有远处的小石桥下,偶尔传来一两声“哗啦哗啦”的水响。三叔先找到一棵树,大概认为值得上吧,就叫我过去。我走过去仰头看看,一下甩脱了鞋。脚丫子猛地踩到()的硬地上,牙齿都咯嘣嘣响。我赶紧把裤带勒紧,手上吐口唾沫,抱住树干,缓一缓劲,便飕飕地爬上去。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飕的。树上的露珠滴进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
(11)我从上而折了树枝往下扔,三叔仰着头在下边捡,一会儿便折下来一大抱。这时候,太阳出来了,老远老远淡青色的天边上,兀地跳出半轮鲜红,那红光便立刻远远地罩过来,像要把人化了进去。我看痴了,三叔便仰头问我:“你看什么?”我说:“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
(12)柳枝儿抱回家来,奶奶便把柳叶儿捋进盒里、筐里,然后烧一锅开水煮,煮好之后,又捞进凉水里泡。往往要泡一两天,换三五次水,再攥干了剁碎,放上葱花、盐,做菜糊糊粥吃,有时候还会抓上一小把黑豆,喝儿口粥,吃到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
(13)最好吃的当然是用它来包菜包子,里面还要再放-勺油。做这样的饭,全家便只允许我一个放开了吃。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每当这时,奶奶便不放我出去乱跑,她担心我一个跟头摔倒,那纸-般的肚皮被弄破,里面的肠子会淌出来。
(14)多亏了那些树叶,吃光了一茬,长山来-茬,再吃光了一茬,再长出来-茬……那年月,有多少老百姓都是靠着这些树叶活下来的!
(15)对于柳,人们又是吟诗,又是作画,又是感叹它的多情,又是赞赏它的多姿。我却总忍不住要摘一片下来嚼嚼。而且,我想告诉人们,它味苦,微涩,但能救人,如果你没东西吃,它能够让你活下去。依次填入第(10)段括号内的词语应是
| A.冰凉清凉阴凉 | B.清凉冰凉阴凉 |
| C.清凉阴凉凄凉 | D.凄凉冰凉清凉 |
第(4)段画线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
第(6)段写“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联系下文看,“我”的“乐”主要体现在:(1)(2)。(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第(10)段画线句属描写,下列对其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交代了“我”和三叔抢柳叶儿的时间与地点。 |
| B.描绘出早春农村的清晨湿润、清凉、朦胧、宁静的特点。 |
| C.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我”抢柳叶儿作铺垫。 |
| D.烘托小小年纪的“我”“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心理。 |
最后一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文末写道“对于柳,人们又是吟诗,又是作画,又是感叹它的多情,又是赞赏它的多姿”,请用你的生花妙笔,描绘出柳的“多情”、“多姿”。(80字左右)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有一种雅量叫容人
①容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思想修养,也是一种优良的生命质地,它喜与宽厚结伴,乐与谦和为伍。我们立身处事需有容人的雅量。
②容人要有用人之长的慧眼。人才是第一资源,只有网罗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才能推动事业发展。刘邦出身低微,文才武略平平,却能一统天下,原因何在?刘邦在总结自己成功经验时讲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夫运筹策帏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用人之长是一种智慧,一种胸怀,一种境界。因珠玉在侧,可能使自己相形见绌,需要我们有更宽的胸怀和更高的境界。
③容人要有谅人之短的胆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般来看,越是在一个方面有突出才能的人,往往在另一个方面的缺点也更明显。美国南北战争时,林肯总统任命嗜酒贪杯的格兰特将军为总司令。当时有人告诫他,此人嗜酒贪杯,恐难担大任。林肯却不以为然。他何尝不知道酗酒可能误事,但他更清楚在诸将领中,唯格兰特是决胜千里的帅才。后来事实证明格兰特的受命正是南北战争的转折点。林肯在用人时能够扬人之长、谅人之短,颇受后人称颂。【然而谅人之短并不是无原则的,所谓能容忍的“短”,必须是小节,是不影响大局的。如果是涉及根本原则、妨碍大局的短处,就不能谅解了。】
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能宽容有过错的人,激励他改过自新,他就会迸发出无限的创造力,一心一意作贡献。在这一点上,毛泽东善待徐向前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1937年,党内一致声讨惨败而归的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惟毛泽东对其大加抚慰,并力排众议予以重用。最终在1948年,徐向前率领一支由地方武装改编而成的不足六万人的队伍,一个月内歼敌10万余人,解放县城14座,创造了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人的一生难免会犯错,对待他人所犯的错误我们要公正看待,不以偏盖全,不苛责求全,而应宽其过、恕其失、抚其痛、安其心,让那些有发展潜质的人才不至于被一个缺点影响、被一个错误困住、被一个污点束缚。
⑤容人要有释人之怨的胸襟。不计前嫌,化敌为友,这是容人的极致。官渡之战前,陈琳为袁绍写讨伐曹操的檄文。在檄文中,曹操的祖宗三代都被骂得狗血喷头。曹操看了檄文之后竟连声称赞道:“陈琳的文章写得真不赖,骂得痛快。”官渡之战后,陈琳落人曹操之手。陈琳心想:当初我把曹操的祖宗都骂了,这下子非死不可了。然而,曹操不仅没有杀陈琳,还委任他做了自己的文书。陈琳深为曹操的宽宏大量所感动,竭尽全力辅佐曹操,使曹操颇为受益。
⑥“良匠无弃木,明主无弃士”。天空包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包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容人的雅量,何愁人与人之间不能理解,何愁世界不变得更加美好?
(选自2010年10月22日《中国国门时报》,有删改)第⑤加点词“不计前嫌”中的错别字是,其正确的写法是。
全文围绕这一中心论点展开论述,从论证结构来看,本文第②-⑤段属
| A.总分式 | B.并列式 | C.层进式 | D.对照式 |
(1)第③段运用了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
(2)第③段方括号内的文字可否删去?为什么?请根据第④段论述的内容,在段首横线出填上合适的句子。
下列事实论据中适合用来论证第⑤段分论点的一项是
| A.三国时期的徐庶极力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
| B.徐特立将教育部长之职让给瞿秋白,自己甘当他的手下。 |
| C.钢琴演奏家李斯特推荐当时身怀绝技但家境贫寒的肖邦促其成名。 |
| D.齐桓公并没有因为管仲射杀过自己而对他抱有成见,任用他为大夫管理国政。 |
阅读《天堂的灯》一文,完成下面题目。(共17分)
天堂的灯
2006年7月3日,星期一。洛阳市浅井头中学特别批准:允许初一(2)班的女生胡艳艳来校上半天课。这是已经停学三年、患再生性贫血停治三个月、奄奄一息的胡艳艳最大的幸福了。
胡艳艳家穷,母亲早逝,她和捡破烂的父亲相依为命。艳艳9岁才上学,小学几年,她品学兼优,获得过市级和省级各类大奖28次。为了上学,她成了最苦累也最快乐的孩子。她必须抢课堂之外的所有时间干活,只为了能让爸爸每天多捡点垃圾。可惜,15岁时,胡艳艳患上了“再生障碍性贫血”。住院时,医生护士没能禁绝她在病床上继续她的学习,同学们来当“二传手”复述课业,老师们也每个星期轮番到病房为她补课,她是在医院的病床上读完了小学并考上了初中!她还发表过不少文学作品,最大的理想是“把自己的生命之火化作一篇篇温暖人间的诗文”。
家里太穷,社会各界捐助的钱,让她的生命在不断输血中延长了三年,已经算是奇迹了。几天前,一向坚强的胡艳艳哭了,她嘤嘤地说:“爸爸,我很想回学校上一堂课……”爸爸立即去学校。学校惊动了,校长当即就落泪,特意批准她上半天学!八个女生用手臂交织成特殊的“担架”,把胡艳艳架进了校园。到校,离上课还有十多分钟,每间教室都有欢迎她的队列,还有“艳艳你好”的彩旗!一走进校园,每个人眼前的风景都有前所未有的新意——花坛、雕塑、操场、小果园,那棵有几百年历史的老树,还有图书室、教学楼、宿舍楼、教室。
上课铃响了。看似正常中的震撼与悄然转变:人们都比往常认真了,亲近了,默契了。老师含泪的微笑,同学们端正的坐姿,就连校园清洁工也格外勤奋起来,一遍又一遍擦洗花坛的池壁栏杆!艳艳在靠前正中的位置坐好,笑着,但仍是没忍住,泪水撒在了桌面上——幸福的泪、疼痛的泪,留念的泪……
这节课,是老师特意安排的,艳艳最喜欢的作文课。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的作文题是:《今天》。
同学们都含着泪在写,包括平日最讨厌作文的同学。
“我有许多‘今天’没能做到最好。今天,我又回到学校了,这里是我的天堂……”胡艳艳在本子上一字一字的写,很重很慢……
胡艳艳的作文没有写完。她写的最后一行字是:我真想做一盏灯,挂在这人间天堂的上空……她晕倒了。送医院后,由学校发起,一场来自四面八方的义捐又自发形成,但,艳艳生命的火焰已经燃至极限了。
2006年7月7日,艳艳走了。但,她把天堂的灯留给了大家。(选自《杂文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为什么说艳艳流的泪是“幸福的泪、疼痛的泪,留念的泪……”,请结合文章,具体说说其中的原因。
幸福:
疼痛:
留念:联系全文内容,说说你对“我真想做一盏灯,挂在这人间天堂的上空”这句话的理解。
艳艳的生命之灯即将燃尽,却还坚持去上半天课,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假如你是艳艳的同学,或你的身边也有艳艳这样的同学,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说的话:
做的事:
向日葵(16分)
从天山下来,已是傍晚时分,阳光依然炽烈,亮得显眼。从很远的地方就望见了那一大片向日葵海洋,像是天边扑腾着一群金色羽毛的大鸟。
车渐斩驶近,你喜欢你兴奋,大家都想起了梵高,朋友说停车照相吧,这么美丽这么灿烂的向日葵,我们也该作一回向阳花儿了。
秘密就是在那一刻被突然揭开的。
太阳西下,阳光已在公路的西侧停留了整整一个下午,它给了那一大片向日葵足够的时间改换方向,如果向日葵确实有围着太阳旋转的天性,应该是完全来得及付诸行动的。
然而,那一大片向日葵花,却依然无动于衷,纹丝不动,固执地颔首朝东,只将那一圈圈绿色的蒂盘对着西斜的太阳。它的姿势同上午相比,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它甚至没有一丁点儿想要跟着阳光旋转的那种意思,一株株粗壮的葵干笔挺地伫立着,用那个沉甸甸的花盘后脑勺,拒绝了阳光的亲吻。
夕阳逼近,金黄色的花瓣背面被阳光照得通体透亮,发出纯金般的光泽。像是无数面迎风招展的小黄旗,将那整片向日葵地的上空都辉映出一片升腾的金光。
它宁可迎着风,也不愿迎着阳光么?
呵,这是一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
那众所周知的向阳花儿,莫非竟是一个弥天大谎么?
究竟是天下的向日葵,根本从来就没有围着太阳旋转的习性,还是这天山脚下的向日葵,忽然改变了它的遗传基因,成为一个叛逆的例外?
或许是阳光的亮度和吸引力不够么?可在阳光下你明明睁不开眼。
难道是土地贫瘠使得它心有余而力不足么?可它们一棵棵都健壮如树。
也许是那些成熟的向日葵种籽太沉重了,它的花盘,也即脑子里装了太多的东西,它们就不愿再盲从了么?可它们似乎还年轻,新鲜活泼的花瓣一朵朵一片片抖擞着,正轻轻松松地翘首顾盼,那么欣欣向荣,快快活活的样子。它们背对着太阳的时候,仍是高傲地扬着脑袋,没有丝毫谄媚的谦卑。
那么,它们一定是一些从异域引进的特殊品种,被天山的雪水滋养,变成了向日葵种群中的异类?可当你咀嚼那些并无异味的香喷喷的葵花籽,你还能区分它们么?
于是你胡乱猜测:也许以往所见那些一株单立的向日葵,它需要竭力迎合阳光,来驱赶孤独,权作它的伙伴或是信仰;那么若是一群向日葵呢?当它们形成了向日葵群体之时,便互相手拉着手,一齐勇敢地抬起头来了。
它们是一个不再低头的集体。当你再次凝视它们的时候,你发现那偌大一片向日葵林子的边边角角,竟然没有一株,哪怕是一株瘦弱或是低矮的向日葵,悄悄地迎着阳光凑上脸去。它们始终保持这样挺拔的站姿,一直到明天太阳再度升起,一直到它们的帽檐纷纷干枯飘落,一直到最后被镰刀砍倒。
当它们的后脑勺终于沉重坠地,那是花盘里的种籽真正熟透的日子。
然而你却不得不也背对着它们,在夕阳里重新上路。
天山脚下那一大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就这样逆着光亮,在你的影册里留下了一株株直立而模糊的背影。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写出第3段加点的“秘密”和第9段加点的“弥天大谎”在文中的含义。
秘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弥天大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笔下的向日葵具有怎样的个性?你喜欢这种个性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假设你是向日葵身边的一株小草,你会对向日葵说些什么?
阅读下面的语段,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在海底世界里,有一种会给自己造“房子”的动物,它们能从自己的身体里分泌出石灰质,作为建筑材料来建造“房子”,用做自己的栖身之地,这些动物就是贝类。因为它们的身体柔软,所以归属于软体动物。它们建造的“房子”就是那些五光十色的贝壳。然而,在软体动物的家族中却有一种能够吐墨的动物叫乌贼。因为它能吐墨,所以也叫墨鱼。要说乌贼也是贝类,这就很难使人相信了。事实上,乌贼的确属于贝类。它的房子造到了自己体内,叫内骨胳——也叫“海螵蛸”,是一种很好的药材。
人人皆可为国王
梁衡
①说到权力和享受,国王可算是一国之最。因此王位就成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标,但我们也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国王。
②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它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比如,同是长度单位,以“里”去量路程可以,去量房屋之大小则不成;以“尺”去量房屋大小可以,去量一本书甚至一张纸的厚薄则难为它了。同是观察工具,望远镜可以观数里、数十里之外,看微生物则不行,能挥洒自如的是显微镜。以人而论,权大位显,如王如皇亦有他的局限。比如他就不能享受村夫之乐、平民之趣。《红楼梦》里凤姐说得好,“大有大的难处”。据说现在的荷兰女王也很为继承人发愁,因为她的三个子女因担心失去生活之趣对王位都不感兴趣。
③在现代社会里,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享受高呼万岁的崇敬,享受鲜花和红地毯。你看歌星、球星是追星族的国王;作家、画家是欣赏者的国王;学者、教授是他学术领域的国王;幼儿园的阿姨、小学校的教师整天享受着孩子们的拥戴,也俨然如王——孩子王。就是牧羊人,在蓝天白云下长鞭一甩,引吭高歌,也有天地间唯我独尊的国王感。
④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北宋时的柳永,宋仁宗不喜欢他,几次考试不第连个做臣子的资格也拿不到,他只好去当“民”。“凡有井水处都有柳词”。因而他在词坛成为了自己的国王——词王。林则徐被清政府贬到新疆伊犁,沿途官民却争相拜迎,泪洒长亭,赠衣赠食争睹尊容。到住地后人们又去慰问,去求字。以至于待写的宣纸堆积如山。在人格王国里林则徐被推举为王。
⑤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我看过一场演唱会,那歌手也没有什么名,但当时着实有王者风范,台下的女孩子毫不羞涩地高喊“我爱你”,演唱结束,要跟他拥抱。
⑥国王的精神享受有三:一是有成就感;二是有自由度;三是有追随者。只要做到这三点,不管你是白金汉宫里的英国女王,还是拉着小提琴的街头艺术家,在精神上都能得到同样的满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诚实、勤奋就行——因为你虽没有王业之成,大小总有事业之成;虽没有权的自由,但有身心的自由;虽没有臣民追随,但一定有朋友、有人缘,也可能还有崇拜者。所以人人皆可为国王,谁也不用自卑,谁也不要骄傲。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文章第②段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文章第③段到第⑤段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文章观点的?
请在第④段结尾处列举一个事例来补充论述。
你认为本文的观点对生活中的哪些人会有非常大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