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并作答
材料一: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活动40多年 。相传他有弟子3 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为政以德”。
材料二: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 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
(1)材料一、二中的“他”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各属于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学派?
(2)根据材料一归纳“他”的历史地位,并列举出两条与“他”有关的教育方面的成就或主张。
(3)材料一、二中的“他”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主张 有何不同?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试说明理由。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今年龙岩市举办了第四届初中历史社会调查报告评选活动,这激起了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同学们探究"红色革命"的兴趣。他们邀请你一起参与。
【活动准备】
(1)请你提供两种社会调查的方法。
(2)小组成员收集的下列历史素材,不属于闽西"红色革命"时期的是()
A、杨成武指挥飞夺泸定桥 B、毛泽东写成《才溪乡调查》
C、王景弘下西洋 D、邓子恢领导"后田暴动"
【活动过程】
(3)兴趣小组在假期组织了一次"红色之旅"活动。请你选择下列一个地点(在"□"内打"√",选两个不得分),并结合该地的相关史实说明入选理由。
A、上杭古田□ B、贵州遵义□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感悟】
(4)闽西对中国"红色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身为闽西儿女,你应该怎样弘扬"红色革命"精神?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教材
(1)图1反映了一战前的英德关系。围绕英德,在欧洲分别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持"20年休战"局面的欧洲格局是什么体系?20年后,应验了福熙预言的是哪次战争的爆发?
(3)材料三中"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指的是什么组织?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怎样的总体变化趋势?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杨洁篪表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摘自新华网
(1)结合所学知识,请将图4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E两处填写完整。
(2)材料二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双向交流,其中佛教传入我国是在何时?改进造纸术,促进文化传播的关键人物是谁?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价值?

在历史知识擂台赛的抢答中,要求选手根据主持人所提的历史意义说出与之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下面是主持人与小杰同学的问答情况。

题号
历史意义(问)
历史事件(答)
A
中国实现独立自主,人民成为国家主人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小杰同学有一题答错,请指出(选出题号即可)并说明理由。

从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著有《韩非子》一书;
汉武帝在中央设立,加强对京师百官、皇族的监察;
唐朝编纂的《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1912年1月,中华民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
南京临时政府期间,孙中山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从此,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定了,它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1954年,我国通过了第一部类型的宪法,从而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