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并作答
材料一: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活动40多年 。相传他有弟子3 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为政以德”。
材料二: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 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
(1)材料一、二中的“他”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各属于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学派?
(2)根据材料一归纳“他”的历史地位,并列举出两条与“他”有关的教育方面的成就或主张。
(3)材料一、二中的“他”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主张 有何不同?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试说明理由。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摘自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成文法典
材料二: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在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伯里克利
材料三:2010年5月12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任命保守党领袖卡梅伦为首相,并授权他组建新一届政府。伊丽莎白二世虽然是英国国家的象征,却不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是统而不治的君主。
——摘自新华网
材料四:这部1804年正式实施的《民法典》,明确规定成年法国人都平等地享有民事权利,体现了在法律上公民平等的原则。法典严格规定了私有财产的合法性。在19世纪前期,法典起到了打击欧洲封建势力,推动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的作用。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五:1933年6月16日美国颁布了一部法律,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由国家调节各企业主之间的关系。二是由国家出面调整劳资关系。三是由国家举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社会购买力。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法律条文出自哪一部法律?
(2)伯利克里当政时期,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
(3)依据所学,判断材料三反映的英国政治制度?英国确立该制度的法律文献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这部法典是由谁主持制订的?材料中认为这部法典颁布后起到了什么作用?材料中提到的“严格规定了私有财产的合法性”是延续了法国历史上哪一部文献的精神?
(5)材料五中“一部法律”是指哪一法律文件?从材料中能看出这部法律有何特点?
(6)综合上述材料,你能从中得出什么启示?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只有尊重历史才能赢得和平,这是历史给我们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罗斯福曾就1941年12月7日日本对美国的“无端、卑鄙的进攻发表“国耻日”演说,之后奥巴马宣布12月7日为美国纪念日。
——摘编自《环球时报》
材料二 :2014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
材料三:2014年6月6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再次以战败国身份出席法国官方纪念会,共同缅怀70年前的那场登陆战。史学界评价诺曼底登陆的胜利,认为这“宣告了盟军在欧洲大陆第二战场的开辟,意味着纳粹德国陷入两面作战,减轻了苏军的压力,协同苏军有力地攻克柏林,迫使法西斯德国提前无条件投降。美军从而把主力投入太平洋对日全力作战,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CCTV新闻频道《老兵齐聚诺曼底相逢一笑泯恩仇》
材料四:2013年12 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此处供奉着日本二战期间犯下战争罪的战犯灵位)引发中、朝、韩等国强烈谴责,美国对此也表示遗感。
——新华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美国纪念日”纪念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
(2)材料二中的“大屠杀”是一场反人道的暴行,这场“大屠杀”发生于哪一年?(1分)
(3)材料三中认为“那场登陆战”有何重大意义?(2分)
(4)对比以上材料,简述德、日两国对待战争历史问题的态度有何不同?(2分)由此对两国分别产生什么影响?(2分)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 2009年,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为了保护人类的共同家园──地球,各国纷纷表示要发展低碳经济,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中国外交部公布消息称,经过国务院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减少40%—45%。
回答问题:
(1)图1张“引领时代”指的是谁?他的发明是什么?
(2)图1、2、3代表人类社会分别进入什么时代?
(3)哪些新能源能实现“环保又节能”?(举一例说明,2分)
(4)结合材料二,说说中国该如何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分)

危机意识是一个民族不断进取的基本素养。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9世纪中期,俄国、美国社会危机的突出表现是什么?日本民族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面对危机,俄、日都采取了回应措施。阅读下列选自《全球通史》的材料:

由于这些情况相结合,亚历山大二能在1861年3月1日颁布……法令。……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日本新领导人……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到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加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材料一
材料二


①材料一说的是哪个“法令”?为什么说它的实施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②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举出“日本新领导人”在经济上学习西方文明的举措一例。
(3)面对危机,美国解决危机的方式与俄、日相比有何不同?最终结局如何?
(4)美、俄、日三国发生的事件有什么相同的积极作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让我们沿着科技发展的轨迹,完成下面探究任务。
(一)感知历史
(1)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类别
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动力革新


新交通工具



(二)感受历史
1876年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世博会上,电话、双重电报机、大功率电动机、电灯、电影机等大量的美国科技成果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首次派代表参加此次世博会,展品有丝绸、瓷器等。
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以上材料均编自中学历史教学网
(2)材料二中,主要展示了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什么领域取得的成果?这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至今仍极大方便和丰富人们的学习和生活,请你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举一例说明。(2分)
(三)感悟历史
科技是一柄双刃剑,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3)以上四幅图片,反映了人类在利用科技成果的过程中,产生了哪些不利因素?
(4)结合四幅图片所反映的内容,请你谈谈如何从自身做起,为地球大家庭的健康做贡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